請把盤子和桌子看作是連在一起的
吃中餐一般是端起碗來吃的,但西餐絕對是不可以把盤子端起來吃的,即使是喝湯。西餐喝湯用的一般是湯盤,當然也有湯杯。他們將盤子和桌子視為一個整體,如果要端起盤子來吃飯,仿佛是端起桌子吃飯一般。不過,不能移動餐具,有時候也的確會讓人束手束腳。比如湯盤里還剩最后一點湯的時候,如果不動湯盤就很難舀起,這個時候是可以將湯盤稍微內傾一些,以便湯易于舀出。輕微的傾斜是合乎餐桌禮儀的,但是,如果為了切牛排的另外一邊兒,而將盤子掉個個兒、大動干戈的話,則是不合規(guī)矩的。合適的做法是用刀叉將肉轉動一下,然后切掉自己不需要的部分。也就是說,你可以移動盤子上的肉,但不可以移動盤子。
喝完湯以后,有人喜歡把面包碟子拉到自己面前來涂奶油,這樣一來,下道菜上來時便無處可放。所以,不要貪圖一時便利而隨意變動盤子原有的位置,否則反而會妨礙后來的次序。由此可見,西方人對程序的尊重由來已久。
右側放刀,左側放叉,左撇子可以例外嗎?
西餐禮儀以不妨礙別人用餐為原則。正前方擺盤子,右側放刀,左側放叉,兩者依使用順序從外側往內擺放,使用也是從最外側開始,依次為開胃小菜、湯、魚肉、主菜、餐后甜點、飲料等。吃東西時,一般把左手的叉子換到右手,讓能干的右手取用食物。那么慣用左手的左撇子,用左手使刀是否符合用餐禮儀呢?一般來說不是十分妥當,從擺刀叉者的角度來說,一會兒左、一會兒右的也會無所適從。因此一般歐美家庭對左撇子小孩都是從小嚴格限制其用左手使刀的。
遵循餐桌禮儀也可防止危險,比如湯匙不可放在咖啡杯或者湯碗中,因為一不留神松了手,可能使湯或者咖啡濺出,弄污餐巾或者打翻杯碗,把自己衣服搞濕了不說,還能殃及旁人。
讓餐巾安坐在你的膝上
到西餐廳入座后,等主人或其他客人把餐巾從桌上拿起來之后,你就可以把你面前的餐巾也打開,然后平放在大腿上,所以餐巾也是一種laptop哈。打開餐巾的動作可以在大腿上進行,千萬不要像玩雜耍似的把餐巾往空中使勁那么一抖哦,你可千萬別像個雜耍演員。餐巾擺在大腿上的目的是防止把衣服弄臟,餐巾不應當用來“擦”嘴,只是用來“印一印”嘴唇就夠了。如果用餐巾拼命擦油膩的嘴,不僅不雅觀,也容易將口紅粘在餐巾上,為清洗者帶來極大困擾。
當然,你也不可用餐巾擦餐具,主人或者餐廳會認為你嫌棄餐具不潔。想讓餐巾穩(wěn)穩(wěn)地當好laptop,不往地上掉的辦法有:腿不要抖、雙腿不要伸直(演員蕭芳芳曾說過,腿伸直的話,坐你對面的人容易誤會你在跟他或她調情!影視作品也不乏這樣的情節(jié),問題很嚴重),當然,更不要叉開雙腿坐。
碰上很大的餐巾,你可以將其對折后放在大腿上。喝東西之前,最好先用餐巾印一印嘴唇,保持杯口干凈美觀。要是中途離席的話,餐巾應當放在自己的椅子上,當吃完離席時,請把餐巾的形狀弄得像樣一點放在桌上,別把它胡亂揉成一團。
5種尷尬情境下需要注意的禮儀細節(jié)
1.如果入口的食物不好吃
非不得已不可吐出。
2.用餐具總也拿不起食物
不要用手指將食物推到餐叉尖上,你可以使用一片面包或餐刀作為助推器。
3.切面包的時候不太熟練
面包不必非用刀切食,你可以一片片用手掰開吃,吃多少,掰多少,掰多少,吃多少。
4.很喜歡那道菜,可惜離自己有點遠
完全可以請別人傳遞遠處的食物,但不要自己伸手去取。
5.有事需要提前離席
將刀叉并排放于盤子的右斜下方表示餐畢,并且在離開餐桌時要說請原諒。
餐桌禮儀的學習和了解沒有盡頭,遇到問題或困惑時,以不妨礙別人、不給別人造成困擾為出發(fā)點??傊?,餐桌禮儀的出發(fā)點基本都是與人方便,與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