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寒風(fēng)已悄然離去,太陽也漸漸發(fā)出溫暖的光,但是郊外的花還未綻放……
小時(shí)候的我,頑皮搗蛋,母親常被我惹生氣,但父親卻不太理睬我。我與父親之間似乎隔著一扇門,那門從未打開過。
有一次段考,我失利了,之后召開的家長會讓我備感惶恐。出乎意料的是——父親去參加了家長會,回來后卻沒有狠狠地批評我,反而在晚飯后拍了拍我的肩,說:“失敗是成功的開始?!蔽毅读艘幌?,感覺是在做夢。睡前,我還在想:今天老師一定當(dāng)著父親的面批評了我,可父親非但沒有不理睬我,還給我鼓勵(lì),我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就這樣,我與父親之間的隔閡漸漸淡化了,我仿佛看到,擋住我與父親的那扇門,漸漸打開了。
上了五年級,我的思想更成熟了,人變得更乖巧了。每天,我都會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那個(gè)從前不太關(guān)心我的父親也變得忙碌起來了——他每天都在廚房里為我做飯。我注視著父親,廚房的光線不明亮,但我卻看見了幾道晃眼的微光,這才注意到父親有了白頭發(fā)。這時(shí),我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不孝和對父親的不理解——其實(shí)父親一直在為我辛勤地付出,只怪我年少無知,還一直誤會他因不喜歡女孩故而不愿給我關(guān)愛。忽然,我覺得父親變得高大起來,而自己卻那么渺小。我開始理解父親,并開始主動與父親溝通,推開了我與父親之間的那扇門。
進(jìn)入初中的我,一周才回家一次,因此我更為珍惜與父親相處的每一刻。每周回家,看到的總是父親為我做的一桌飯菜,一家人歡樂地共進(jìn)晚餐,笑聲一直持續(xù)不停地響起……隔著我與父親的那扇門,已完全打開。
鳥兒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地上的花朵綻放著最美的笑容,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發(fā)出溫暖的光,春天來啦!
(指導(dǎo)老師:鐘鳳文)
點(diǎn)評:
以“綻放”一詞修飾“親情”,讓人耳目一新;以“門”來比喻親人間的隔閡,更是高妙。從“門”的閉和開,我們讀到了親情的疏與近。最后以“春天來啦”結(jié)尾,更是暗示出我與父親之間情感的變化,讓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