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高窟“朝圣”的20多天里,我從大家對于壁畫近乎教徒般虔誠的拜謁中,隱約感受到了一絲的困惑和疑慮,那是我們大家都不愿觸及但又無法回避的一個越來越清晰的問題:我們是來“朝圣”的,但“圣”在哪里?又怎樣“朝”呢?如果就是每天看壁畫,作寫生,那好像缺乏了點神圣感。我知道大家都很苦悶,但也都不愿去觸碰別人的感受,只是在默想。也許畫家們會在辛勤的創(chuàng)作中破解這其中的要義。
苦中求樂也是一種消解苦悶的方式吧。
晚飯時,少軍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也是他們所謂的“經歷”。其大意是三危山深處有個苦行的和尚,當他們一行來到寺廟時,和尚早已為他們準備好了齋飯,且言前夜已預知他們幾人的造訪……很神!的確很神!我很羨慕他們的“經歷”,羨慕他們竟能遇見傳說中的高僧。
或許,這就是“機緣”吧。而所謂“機緣”就是眾生信受佛法的根機和因緣。那么是不是信則有,不信則無?我豁然明白,在我們這片神奇的隴原大地上曾經產生過多少藝術奇才啊,可有多少人留下了他們的名姓,又有多少人千古流芳呢? 面對敦煌,我在內心追問:難道除了史小玉這樣有個性的畫家外,其他那些創(chuàng)造出如此輝煌燦爛驚世之作的藝術家們的聲名就該湮沒在這漫漫長沙中么?唉,似乎又是名利的俗念!
沉思,除了沉思還是沉思!
面對無垠的大漠,仰望遼遠的蒼穹,凝神中我仿佛聽到了來自天際的聲音:“你們是一群多么幸運的畫家呀!”這難道不是先賢史小玉的聲音么?是他,一定是他,我的靈魂深深地被震撼了,驀然間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到此,我已足矣!
是啊,我們難道不幸運嗎?這難道不是一個充滿了機遇、充滿了挑戰(zhàn)的時代,一個經濟空前繁榮、文化藝術極大發(fā)展的時代?打造“敦煌畫派”不正是我們今世的“機緣”嗎……
看著三危山上空的那一抹金色的祥云,我想我們這些朝圣者真的幸逢了一個修得“正果”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