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大棚黃瓜是河南省及周邊省份栽培面積最大的設施蔬菜之一。由于早春氣溫低,黃瓜育苗、栽培管理難度大,要取得黃瓜的早熟豐產,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在選擇好的品種,采用科學的管理技術的基礎上,才能達到優(yōu)質高產?,F(xiàn)將本地早春大棚黃瓜栽培要點介紹如下,供生產者參考。
1 品種選擇
根據(jù)早春大棚黃瓜生產的特點。在黃瓜品種選擇上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求黃瓜早熟性好,能提前上市;(2)連續(xù)坐瓜能力強;(3)可以適當密植;(4)對環(huán)境條件有較強的適應性;(5)抗病性強。本地早春大棚黃瓜栽培常選用的品種有寒育6號、津優(yōu)10號、津優(yōu)35等。
2 播種期選擇
播種期選擇原則,應根據(jù)棚室的保溫性和品種的適應性選擇適宜播種時期。一般要求定植時棚內地溫穩(wěn)定在12 ℃ 以上。在特殊的自然條件下,棚室內的最低氣溫不要低于10 ℃。嫁接黃瓜的播種期應距定植期55 d左右。因此,本地早春大棚育苗播種時間一般在1月中旬至2月初。
3 嫁接育苗
3.1 育苗前的準備工作
(1)配制營養(yǎng)土:優(yōu)質的田園土與腐熟的有機肥(以家禽肥為主)以6 ∶ 4 比例混勻過篩。并在每m3營養(yǎng)土中加入1.5 kg左右三元復合肥,100 g 多菌靈,混勻后堆積待用。(2)育苗設施的消毒處理:育苗前7~10 d,用百菌清煙霧劑熏棚殺菌。(3)育苗畦、穴盤的準備:把苗畦整成寬 1~1.2 m,整平;準備72孔的穴盤。
3.2 種子處理、催芽
(1)曬種:播種前2~3 d曬種,以提高黃瓜種子的發(fā)芽勢。(2)溫湯浸種:用55 ℃ 溫熱水浸種20 min。熱水量為種子量的5倍,浸種時要不斷攪拌。(3)藥劑浸種消毒:用1% 福爾馬林溶液浸種15~20 min,可有效預防枯萎病的發(fā)生。也可以用0.1% 的高錳酸鉀處理種子15 min,可預防其他病害的發(fā)生。(4)催芽:浸種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種子,再放在室溫水中,黃瓜浸種5~6 h;南瓜砧木浸種20~24 h,晾干種皮水分后用濕紗布包好,放在28~30 ℃ 溫度下保濕催芽2 d左右(少量種子可用干凈的塑料袋包好,放在內衣口袋保溫催芽)。
3.3 播種
砧木的播種時期要比接穗提前播種5~7 d。黑籽南瓜砧木播種:把營養(yǎng)土裝入72孔的穴盤中,把穴盤排入苗床(苗床提前整平,鋪好地膜)。澆透水,水下滲后,在每穴內播露白發(fā)芽種子1粒(露白種子的芽一定要朝下平放),然后覆土1~1.5 cm厚,平蓋地膜,以利保墑。接穗黃瓜播種:可采用1~1.2 m的苗床的育苗或者平底盤育苗。
3.4 播種后溫度管理
播種后到大部分種子出苗前,苗床內的氣溫白天保持在25~30 ℃,夜間16~18 ℃。播后3 d待80%的種子出土后,要及時揭去地膜,使白天溫度降到25 ℃ ,夜間12~14 ℃,等待嫁接。
3.5 嫁接技術
早春黃瓜多采用插接法嫁接。該方法操作簡便,容易管理,成活率高。嫁接時期:黑籽南瓜砧木以真葉出現(xiàn)半片葉時嫁接為宜,接穗黃瓜以子葉未展開時為宜。
首先,用竹簽剔除砧木的生長點,要干凈徹底。然后從砧木的2片子葉間向下斜插下去,不要穿破胚軸的表皮,以手指感覺到竹簽尖的壓力為度,深約1~1.5 cm。不要拔出竹簽。取接穗,持刀片在子葉以下0.8~1 cm處呈30° 斜切1刀,切口長0.5~1 cm,然后在斜切面背面再切1刀,角度和刀口都要小于前者。切后的接穗下胚軸成不對稱的楔形。注意:切口方向與子葉伸展方向平行。拔出砧木上的竹簽,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小孔中,使二者緊密結合。砧木和接穗二者的子葉方向呈“十”字型。
3.6 嫁接后的管理
3.6.1 溫度管理 嫁接后的黃瓜苗在高溫高濕暗環(huán)境條件下生長,白天溫度一般維持在30 ℃,晚上不低于15 ℃,濕度在90% 左右,這樣有利于傷口愈合。待3 d后在早晨時分,便可以揭開一側地膜,注意風口不要太大,進行30 min放風。放風后澆水,維持適宜濕度。以后每天放風時間延長30 min,最終完全打開風口,此時黃瓜苗傷口也完全愈合,大約需要1周時間,待嫁接苗新葉長出后,即可恢復正常管理。當黃瓜幼苗長至2葉1心時,盡量保持12~15 ℃ 的溫差較好,進行大溫差育苗,白天25~28 ℃,夜間10~15 ℃。定植前7 d進行低溫煉苗,白天25 ℃ 左右,夜間8~12 ℃。
3.6.2 水分管理 苗期水分不宜過多,一般不澆水。根據(jù)苗床墑情和長勢,適時、適量的澆水施肥。在苗床干旱、幼苗萎蔫時,在午前向苗上噴水,然后升溫排濕。
3.7 壯苗標準
黃瓜嫁接苗壯苗一般株高在16 cm左右,具有5~6片真葉,子葉完整,莖粗壯,節(jié)間短,葉片深綠,根系多且發(fā)達,無病蟲危害。
4 定 植
早春大棚黃瓜栽培施肥應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施肥方式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定植前7 d左右, 667 m2施優(yōu)質腐熟有機肥7 000~8 000 kg、三元素復合肥50 kg、過磷酸鈣75 kg、硫酸鉀30 kg。深翻土壤 30~40 cm,土肥混勻、耙平。按大行距80 cm,小行距50 cm 起壟,壟高15~20 cm。然后蓋上地膜,扣棚升溫。定植前 1 d在苗床噴1次75% 百菌清1 000倍液。并在棚室內用百菌清煙劑熏棚殺菌。定植選擇晴天上午進行。按株距25~30 cm,將地膜剪成“十”字口,挖穴澆足水,趁水未干時把苗放入,覆土。定植后也可在苗上方扣60~80 cm高的小拱棚,以便保溫,有利于幼苗成活。
5 田間管理
5.1 定植后到緩苗期間的管理
幼苗定植后到緩苗前棚室內以保溫為主,棚溫白天30~35 ℃ ,夜間16~20 ℃。以夜間不應低于16 ℃,利于緩苗。緩苗期間無過高溫度,不需放風。大約 1周后,當有新葉開始生長時緩苗結束。這時在天晴時澆1次緩苗水。
5.2 緩苗到結瓜期間的管理
要培育壯苗,以促為主,不宜采用明顯的控秧措施。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 ℃,夜間12~15 ℃;緩苗后根據(jù)天氣情況適時放風,放風口由小到大,傍晚要及時關閉;夜間不應低于10 ℃。緩苗后及時中耕松土2~3次,以提高地溫,中耕應由近及遠,由淺到深。第1次澆水時機:早了植株易徒長,晚了果實易墜秧,第1次澆水在根瓜膨大期(瓜條長12~15 cm),如長勢旺應到采摘時澆第1水,長勢弱就要適當提前。
5.3 結果期溫度管理
黃瓜生長的適宜溫度為15~32 ℃,此期是黃瓜的生長盛期,管理的要點是“高溫催瓜”,白天溫度保持在 28~33 ℃,晚上 15 ℃ 左右。采用變溫管理方法,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要逐步加大風口,當外界最低氣溫穩(wěn)定在12 ℃ 以上時,可晝夜通風。
5.4 水肥管理
黃瓜結果期需水量增加,一般保持地面濕潤,保持較高的土壤含水量,應根據(jù)土壤、天氣、長勢等環(huán)境進行灌水施肥。沙壤地3 d左右澆1次水或采1次瓜澆1次水,黏土地6 d左右或采2次瓜澆1次水,同時根據(jù)底肥施用量,每次都隨水沖肥或隔1次水沖1次肥。前期澆水以晴天上午為好,中、后期下午較好。每次667 m2追施尿素5~10 kg,并配施復合肥10~15 kg。
5.5 濕度調控
為了控制病害的發(fā)生,大棚黃瓜棚內的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 以下,盡量保持葉片不結露,無水滴。晴天上午澆水后要先閉棚升溫至33 ℃,而后緩慢打開風口放風排濕;氣溫降至25 ℃ 關閉風口,如此每天進行1~2次,連續(xù)2~3 d,便可降低棚內濕度。
5.6 植株調整
(1)吊蔓、落蔓:植株 7~8片葉時,株高25 cm左右,開始吊蔓。落蔓時間:下午落蔓,或澆水前落蔓。(2)除側蔓、摘心:及時除去多余側蔓,當主蔓長到25片葉時摘心,促生回頭瓜。(3)打老葉:及時把植株上的老葉、感病嚴重的葉片打掉。
6 病害防治
早春大棚黃瓜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應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種子消毒。(2)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澆水,澆水在晴天進行,避免陰天或雨天;及時通風。(3)生態(tài)防治:高溫悶棚:晴天中午密閉溫室或大棚,棚溫上升至45 ℃,維持2 h,可以控制病情7~10 d,低于42 ℃ 效果差,高于48 ℃ 黃瓜易受害。(4)藥劑防治:細菌性病害(黃瓜細菌性葉斑病、角斑病、靶斑?。┛捎?0% 溴硝醇600~800倍液、72% 華北農用鏈霉素4 000~5 000倍液、33.5% 喹啉酮懸浮劑800倍液等噴霧防治。真菌性病害(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猝倒病、黃瓜炭疽病、枯萎病等)可用58% 甲霜靈錳鋅500~700倍液、80% 代森錳鋅800倍液、10% 苯醚甲環(huán)唑1 500倍液、65% 丙森霜脲氰600倍液等噴霧防治。病毒性病害(黃瓜花葉病毒病)主要以預防為主,切斷病毒病的傳播途徑。防治用的藥劑,要交替使用,以免植株產生抗性。(5)煙霧防治:45% 百菌清煙劑667 m2每次用200~300 g,每隔7~10 d使用1次,連續(xù)2~3次。
7 適時采收
早春大棚黃瓜栽培以早熟為主要目的,前期產量對緩解春季蔬菜供應、提高經濟效益至關重要。因此,根瓜應適當早收,以利于其他瓜條快速生長發(fā)育。對于連續(xù)結瓜多,瓜條同時膨大的品種,更要適當早采。結果盛期1~2 d須采收1次,應仔細檢查,以免采收過晚,影響果實品質。采收最好在清晨進行,以保持瓜條鮮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