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導入:
18歲的商丘男孩李尚聰,為圓夢法國戛納,放棄高考,只身騎單車上路了。他堅信:讀萬卷書莫如行萬里路。于是他帶著背包、睡袋和2000元錢,不顧親人和好友的勸阻上路了。一時間,李尚聰?shù)氖论E被人們吵得沸沸揚揚。
有人說,心中有夢想就應該勇于追逐,心有多大,夢想的舞臺就會有多大。有人說,有舍才有得,因為舍棄了書本,才可能收獲漫漫旅途中別樣的精彩,體驗另類成長過程。有人說,正是懷揣“讀萬卷書莫如行萬里路”的堅定信念和超乎常人的毅力,他才單獨騎車走完了1.2萬公里的路程,書寫了壯麗的人生篇章。有人說,他是個有思想、有個性、不盲從的少年,當他的同齡人擠在高考之路上時,他卻自主選擇了萬里走單騎……
技法梳理:
對于同一件事,由于不同的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生活閱歷、思維方式不同,所以人們的看法、觀點也千差萬別。但是在寫作時,文章的立論一定要遵循:準、新、深的原則,否則就可能偏題、跑題,或人云亦云、缺乏個性,或缺乏內(nèi)涵。選取立論的角度,可以從以下方法入手:
一、篩選、鎖定關(guān)鍵詞句,特別是評論性語句
關(guān)鍵詞句,評論性語句就像一則材料的文眼,往往有暗示中心的作用。
比如:有人幫你,是你幸運;無人幫你,是命運的公平。沒有人該為你做什么,因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為自己負責。
經(jīng)過多讀深思,我們鎖定關(guān)鍵詞“為自己負責”就是本文的中心。
評論性語句一般包含了作者或褒或貶、或肯定或否定的態(tài)度,可以成為立論的有效依據(jù)。
二、反復閱讀、條分縷析,明確陳述對象及其言行主張
看到一則材料,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比較籠統(tǒng)。但如果認真閱讀,條分縷析,了解材料中所有陳述對象及其言行,一般就能明確其中所述觀點。
比如:陳小姐帶著在嬰兒車中熟睡的1歲大的孩子乘公交車。司機讓陳小姐將嬰兒車折疊放好,否則就多交1元的行李費。陳小姐表示,如果把車折疊起來會把孩子弄醒,而車上沒有空座位,把小孩抱在手中乘車又很危險。她認為司機的要求非常不合理,堅決不交這1元錢。而司機則拒不開車。為了這1元錢,陳小姐與司機“對峙”數(shù)小時。其間陳小姐多次報警,警察兩度出警,車上數(shù)十人被迫轉(zhuǎn)車。最后,在警察苦口婆心的勸導下,陳小姐和孩子搭乘警車回家。
在這則材料中,陳述對象有陳小姐、司機、乘客、警察。陳小姐只考慮自己,忽視他人,使得警察兩度出警、乘客被迫轉(zhuǎn)車;司機照章行事、堅守原則,但缺乏人文關(guān)懷;乘客比較冷漠;警察出警及時,為民解憂。
有的材料在明確所有陳述對象及其觀點的基礎上,還要分清主次、重點,而最佳立論角度往往集中在重點對象及其言行上。
比如:上帝召開了一次會議,了解他賜給鳥兒翅膀后是怎么使用的。鳥兒的回答五花八門,但人的回答是“你雖然沒有賜予我翅膀,我卻可以做靈魂的飛翔”。
人的回答是最好的立論角度,即“靈魂的飛翔”。
三、學會多向思維,辯證分析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一件事或一則材料至少可以從正、反兩個角度去分析。
比如:科技使人們上天入地,讓人們從大自然中得到了想要的一切,但人們卻忽略了一個簡單的道理:越是鋒利的劍,越容易給舞劍者以傷害。
其立論的最佳角度可從最后一句話得出:讓人們辯證地看待科技的利與弊。
學以致用:
1.材料作文立論的原則是 、
、 ,其中最基本的是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兩年前,一支由7名隊員組成的登山隊攀登珠穆朗瑪峰。隊員中有2個人非常引人注目。一個是深圳萬科集團的董事長王石,對于登山,他充其量只是個業(yè)余愛好者,何況已經(jīng)50多歲。另一個是比王石小10歲的隊友,身體素質(zhì)和狀態(tài)特別好。人們紛紛預測,這名隊員應該能第一個登頂。整個登山過程中,這名呼聲最高的隊員身兼數(shù)職,他既要接受記者采訪,每天還要抽空上網(wǎng),關(guān)注網(wǎng)友發(fā)的帖子,回復人們的關(guān)心和祝福。他還要全程拍攝登山過程,并把一些相關(guān)圖片,按時發(fā)給家鄉(xiāng)的電視臺。王石表現(xiàn)得極為低調(diào),事先約定不接受記者采訪,不面對攝像機,專心登山。在海拔 8000米的營地宿營時,風景異常絢麗,隊友們很興奮,紛紛跑出去欣賞美景,只有王石不為所動。到達海拔8300米的高度,那名呼聲最高的隊友的體力已消耗殆盡,不得不放棄登頂。最終,只有4人成功登頂,其中包括王石。
(1)材料中的陳述對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的褒貶態(tài)度很明顯。褒揚了_________,肯定他之所以登山成功,就在于他的_________。
(2)材料中,那位身體素質(zhì)和狀態(tài)特別好的隊友雖然登山?jīng)]有成功,但他_________的精神依然是難能可貴的。
(3)以“幸?!睘樵掝},寫出至少三個排比句,從多角度解讀幸福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2年6月7日,普通高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開考第一天,83歲的汪俠走進江蘇南京的一處考點,繼續(xù)他的第12次高考。自2001年高考打破年齡限制以來,當年72歲的南京市民汪俠為圓他的大學夢連年參加高考,每次都鎩羽而歸。面對今年的高考,汪俠顯得很樂觀,他表示要活到老,考到老。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