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中午,筆者帶母親去海底撈火鍋店吃飯,沒想到前面排著十幾桌人,我們等了一會兒,決定離開。走了沒幾步,一名服務員追上來,滿臉歉意地說:“實在對不起,讓你們白等了。”并拿出一大包火鍋底料,執(zhí)意送給我們作為補償。據(jù)筆者觀察,海底撈員工周到的服務并不是在領班監(jiān)督下完成的,也不與自身工資掛鉤,換句話說,他們是在自覺提供優(yōu)質服務。海底撈是如何做到的?一位領位員給了筆者一個很樸實的答案:“老板對我們好,我們就對顧客好。”
海底撈的老板叫張勇,一個從技校畢業(yè)的四川窮小伙。但他有一個很先進的理念:把員工也當作顧客?;谶@個理念,海底撈的員工都得到了公司足夠的尊重和關懷,而這些尊重和關懷也被員工們悉數(shù)投射到顧客身上。張勇的另一個高明之處,是給了員工足夠多的信任。在海底撈,一線普通員工有給客人送菜、打折甚至免單的權力。張勇在北大MBA班講課提到這一點時,有學生問他是否擔心員工濫用權力,給親戚朋友免單,張勇反問:“如果你是員工,你會這樣做嗎?”事實上,在科學合理的制度保障下,當一個人得到充分信任后,其壓力和動力會被無限放大。
再以另一家企業(yè)“胖東來”為例。這家零售企業(yè)的總部位于河南許昌,生意從沒做出過河南省地界,但已經成為全國管理學教程的經典案例。企業(yè)里工資最少的保潔工,月薪都有近3000元,這個數(shù)字在許昌足以讓大多數(shù)人羨慕。企業(yè)沒有任何罰款制度,還設有員工體育館、娛樂室,每月還給員工發(fā)電影票。這樣的管理,換來的是企業(yè)享譽全河南的優(yōu)質服務,很多人即便什么都不想買,也樂意去胖東來逛逛。如此扎實的群眾基礎,讓家樂福、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進駐許昌的計劃推遲了好幾年。
善待員工的經營理念在歐美流行了很多年,但歐美企業(yè)善待員工的大背景,是強大的工會組織和漫長的勞資談判,以及健全的人員流動制度。而在中國,常常是一個職位幾十個人搶,用人單位強勢地位明顯,工會基本只負責組織看電影,一些企業(yè)很難自覺把員工的地位和顧客等同起來。
筆者的一個朋友在一家民營大型零售企業(yè)做財務,該企業(yè)老板的理念是:服務質量的好壞就是靠管理,管理嚴了,服務就上去了。所以,該企業(yè)動不動就搞服務評比,但發(fā)給員工的基本福利卻逐年減少,甚至把過期和積壓商品當作福利發(fā)放。員工怨聲載道,工作積極性自然不高,結果引來很多顧客的投訴。
哲學里有一個概念叫向死而生,指人面對未知的死亡,要更努力地活在當下。這個概念對個人有意義,但企業(yè)卻絕不可取。不少管理者都有這樣的想法:企業(yè)問題這么多,自身都難保,更別提留住員工,所以要在員工走之前好好管住他們,讓他們給企業(yè)做出最大貢獻,等老員工離開后再招新人接著管。這種典型的向死而生做法,往往導致死得更快。當探討中國為何出不了百年企業(yè)時,管理者不妨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正在把企業(yè)做死。
另一種觀念更加普遍。中國自古以來不論在家族中還是官場上,都有一種“媚上”的傳統(tǒng):長者為尊,位高者為尊。這種思想也或多或少地被帶進了職場中,員工看領導臉色,領導看更大的領導的臉色,層層往上,無窮無盡。而領導對待下屬,更多是家長式的高壓和管束,很少在意相處方式和溝通技巧。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對外國人來說卻完全不可理解。筆者曾在一家美資企業(yè)看到過這樣的一幕:一位資深的中國員工坐在椅子上,大聲訓斥另一位新來的中國員工,后者面紅耳赤地站著,大氣都不敢出;而在同一間辦公室的另一邊,一位美國經理站在其馬來西亞下屬的辦公桌前,輕聲說著什么,下屬坐在那里,眼睛盯著電腦,看都不看上司一眼,只點頭表示聽到了。
“媚上”的動機很好理解:只要領導喜歡,我就有更大的加薪空間,更多的升職機會。但“媚上”極易導致人治,因為一切以領導喜好為標準,員工考核也不看業(yè)績,只看領導是否滿意。于是員工就更加努力地討好領導,最后導致惡性循環(huán)。但這種循環(huán)只作用于企業(yè)內部,雖然領導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員工的個人利益有了著落,但在外部,企業(yè)的生產力、工作效率、口碑、形象,完全沒有得到任何好處。與此相反,“媚下”的管理方式卻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善待鏈條,把企業(yè)內部的正能量傳輸?shù)酵獠浚瑸槠髽I(yè)帶來良好口碑,創(chuàng)造出同行難以企及的收入。
或許有管理者會問:員工不管怎么行,管理管理,不就是要管嗎?但別忘了,管理者的主要任務,是要制定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最終達到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大利潤的目的。從這個層面看,“媚下”比“媚上”要英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