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從干部人事檔案中“三齡一歷”的重要性入手,通過探討目前我國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中“三齡一歷”失真或無法認定的原因,以政策文件為依據(jù),闡述“三齡一歷”的具體認定方法和注意事項,以維護干部人事檔案的真實性、嚴肅性。
人事檔案是組織部門、人事部門或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人事管理活動中形成的、記錄和反映人員社會經(jīng)歷及其德、能、勤、績等方面數(shù)據(jù)和信息的,以個人為單位集中起來的,具有一定保存價值和有機聯(lián)系的原始歷史記錄[1]。人事檔案是一種專門檔案,其類型主要有干部檔案、工人檔案、學生檔案、軍人檔案等四種。此處僅介紹干部檔案管理相關問題。
《干部檔案工作條例》第二條指出:干部檔案是干部個人經(jīng)歷和社會實踐的記錄,是干部思想品德、業(yè)務能力和工作情況的反映,是歷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確選拔使用干部的一個重要依據(jù)。[2]。干部檔案正本包括履歷表、自傳、鑒定、考核材料、政治歷史問題的審查材料及甄別復查材料、參加中國共產黨或共青團的材料、獎懲、任免、退職退休等全面反映一個干部的歷史和現(xiàn)實情況的十大類材料。
所謂“三齡一歷”即:年齡(出生日期)、黨齡(入黨時間)、工齡(參加工作時間)和學歷學位,是干部檔案的重要內容。2005年12月,國家召開了第四次干部檔案工作會議,將“三齡一歷”納入干部檔案驗收重點。2006年,中組部按照《干部人事檔案審核工作檢查驗收辦法》全方位核查干部檔案,“三齡一歷”相關內容在百分制評分中占到28分,其中學歷學位有關內容占8分,年齡占6分,黨齡占8分,工齡占4分[3]。2010年3月河北省開展了關于干部人事檔案專項核查工作,重點核查“三齡一歷”??梢?,“三齡一歷”在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中占據(jù)重要地位。
難以認定的原因分析
實際工作中,“三齡一歷”難以認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歸結為個人原因和外部原因:
本人原因又有主觀故意和外部之分:首先,為自身利益有意歪曲事實,在干部年輕化的大趨勢和私益的驅動下,“年齡報低,黨齡、工齡報長,學歷報高”;其次,個人在填寫時不夠認真,帶著隨意性[4],造成人事檔案中有多項記載,例如在填寫年齡時,有時填農歷,有時填公歷;在填寫黨齡時,由于時間較長,忘記了具體的日期,大概估一個。外部原因有工作人員的疏忽失誤;時間較長、保存失當、字跡不清;請他人代填造成信息不準確等。
三齡一歷的確認辦法
以上諸多原因存在,給三齡一歷的審核確認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必須認真查實,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guī)定執(zhí)行,以維護干部人事檔案的嚴肅性和真實性。
年齡(出生日期)的認定?,F(xiàn)階段的在職干部,多于1949年后生人,具有較規(guī)范的干部檔案和戶籍登記,很少存在年齡記載混亂的問題。《中共中央組織部、人事處、公安部關于認真做好干部出生日期管理工作的通知》(組通字[2006]41號)規(guī)定,從2006年10月起,不再辦理審批更改干部的出生日期問題;對于個別檔案記載與戶籍登記不一致的,以干部檔案和戶籍檔案中的最早記載為依據(jù);此外,公、農歷混填的,如未注明,按公歷對待。
黨齡(入黨時間)的認定。認定入黨時間以干部檔案中《入黨志愿書》上批準的時間為準。各屆黨章針對1945年4月23日到1956年9月14日、1956年9月15日到1969年3月31日、1969年4月1日到1977年8月11日、1977年8月12日到1982年9月5日、1982年9月6日至今共5個不同階段,明確規(guī)定了中共黨員的入黨時間和預備期。
工齡的認定。工齡的認定并不單指工作時間的確定,還涉及連續(xù)工齡的計算、有特殊經(jīng)歷或從事特殊工作人員工齡的確定等諸多方面,對此,我國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也是十分詳盡的。干部檔案中記載干部參加工作時間的材料比較多,其中早期的材料一般為錄(聘)用審批(備案)表、應征入伍登記表、招工審批表、職工登記表、畢業(yè)生轉正定級審批表等,以及招生(入伍、招工)政審材料、知青上山下鄉(xiāng)證明等。
建國以來,組織人事部門、勞動部門、教育部門以及軍隊關于確認工齡的政策性文件包括:《中共中央組織部、勞動人事部關于確定建國前干部參加革命工作時間的規(guī)定》(中組發(fā)[1982]11號)、《國家教委、人事部、勞動部關于博士生和在職人員考取碩士生學習期間工齡計算問題的通知》(教高[1990]001號)等。依據(jù)上述文件申請更改參加工作時間并經(jīng)組織批準,相應的申請和批復材料均歸在干部檔案第五類;凡更改參加工作時間而沒有組織批復的視為擅自更改,不予承認[5]。
學歷學位的認定。學歷學位是時刻變化的,年輕干部通過在職學習獲得學歷、學位的很多,其認定工作也要持續(xù)進行。
核查學歷學位,主要是核對干部檔案中的入學登記表、成績單、畢業(yè)登記表,論文答辯、學歷學位授予證明等,還要有畢業(yè)證書和學位證書進行相互印證。在實際操作中,有幾種查證方法,一是查教育部高校學生司編寫的《高等教育學歷問題咨詢手冊》中學校名錄;二是查證書式樣;三是通過中國高等教育學生信息網(wǎng)查詢;四是直接向發(fā)證學校查證;五是對境外頒發(fā)的學歷學位證書,可通過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進行認證。此外,部隊院校取得學歷學位的,參照《關于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學歷證書實行統(tǒng)一制作和管理的通知(教學[1995]2號)》等文件規(guī)定。
對于缺失的學歷學位材料,所在單位和個人要盡量查找和收集。特別是各類畢業(yè)生登記表,找不到原件的,可到學校進行復印,并注明出處。所有材料都查找不到的,才使用學歷學位證書的復印件代替,并經(jīng)學校和單位人事部門認定蓋章。
總之,“三齡一歷”的審核認定貫穿于干部檔案管理的全過程,是一項政策性強、難度大的工作,需要人事檔案管理者既要準確掌握國家的有關政策規(guī)定又要具有專業(yè)的檔案知識以及求真務實的工作態(tài)度,確保干部人事檔案真實有效。
(作者單位:保定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參考文獻:
[1]馮 強.檔案管理[B].ISBN978710910656.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6
[2]《干部檔案工作條例》(1990年修訂)
[3]2006年中組部《干部人事檔案審核工作檢查驗收辦法》
[4]牛 蕊.干部人事檔案“三齡一歷”的審核和管理[J].陜西檔案,2008.03
[5]陳秀麗.干部人事檔案審核工作的相關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