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合唱最初是以群眾歌詠的形式呈現(xiàn)的,要求多為調(diào)音準、聲音齊、音量大。而西方的合唱多形成于中世紀的宗教文化,多要求為聲音的高位置、音色的統(tǒng)一、和聲的和諧,多使用柔和的假聲,追求的是“天堂之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我國合唱藝術也在繼承傳統(tǒng)和融合西方的均衡協(xié)調(diào),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合唱藝術道路。合唱在校園中的普及,也成就了一個個優(yōu)秀的中小學合唱團。重點講述了在中學合唱團訓練中,如何讓學生的音高準確,聲音統(tǒng)一,和聲和諧,并對中學合唱團合唱訓練的方法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合唱;準確;統(tǒng)一;平衡;和諧
近年來,合唱越來越受到國人們的喜愛和重視。尤其是前年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的合唱比賽,看了之后至今還令我難以忘懷。去年為了迎接黨的90華誕,全區(qū)、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掀起了一股唱響經(jīng)典紅歌的合唱比賽。通過這些比賽,可以看出各個縣市、地區(qū)學校對合唱活動的重視,各學校合唱團的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通過組織學校合唱團參加比賽,并經(jīng)過較長一段時間的訓練,再結(jié)合自己參加教師合唱團的排練活動,對中學合唱團合唱訓練的方法進行了探究。
一、目前中小學合唱團現(xiàn)狀
首先,對于很多中學而言,合唱團訓練很多時候存在著臨時性和突擊性。比如,一個文件下來要求什么時候有合唱比賽,然后各學校選擇隊員開始排練。比賽結(jié)束后又放歸各班級,不再組織訓練。合唱本身就是一個團隊的活動,要求的就是做到步調(diào)一致,演唱技巧嫻熟。而要達到這種水平必須日復一日堅持訓練、配合。所以,默契的培養(yǎng)并非靠臨時,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開展,需要有延續(xù)性和持久性。而不是臨時抱佛腳,臨陣組織起來的“雇傭兵”。其次,現(xiàn)在的合唱團普遍存在走音的問題。走音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對作品的不理解造成音準的把握上出現(xiàn)問題;歌唱中一些技巧方法的問題影響了音準;團隊成員不會用耳朵聆聽,不帶“耳朵”的演唱造成走音。再者,合唱理念上存在著一定的偏頗,過于重視旋律的橫向行進,而忽略了縱向的和聲。最后,就是很多中小學合唱團過于偏重于舞臺的服裝和舞蹈動作。如,在2011年香港國際青少年合唱節(jié)上,我們內(nèi)地的很多合唱團在服裝、道具、舞蹈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但在合唱內(nèi)功上與香港和國外的合唱團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忽視了合唱的真正意義——準確的音準,統(tǒng)一的音色音位,平衡的和聲織體,創(chuàng)造出最和諧的聲音。
二、針對以上問題采用的方法
1.依托柯達伊教學法合唱教學理念,從訓練聽覺、穩(wěn)定氣息入手,達到音高的準確
柯達伊教學法是代表匈牙利當代音樂教育的內(nèi)涵極為豐富的教學體系,它不但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而且有完整的教學結(jié)構和課程標準??逻_伊音樂教學法主張立足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zhì),強調(diào)民族音樂教育,以唱歌為基礎,推崇合唱教學。柯達伊認為,聲樂教育是普及音樂教育的最好和最簡便易行的方式。他說:“有什么東西比合唱隊更能表明社會的團結(jié)嗎?許多人聯(lián)合起來做一個人單獨所不能做的事,在這方面,每個人的工作都同樣重要,一個人的錯誤就能毀掉一切。”他提出了合唱要從訓練聽覺入手的觀念,認為隊員們既要聽得出自己的聲音,也要聽得出團隊的聲音,并能夠及時加入其中,培養(yǎng)學生對音高的靈敏反應。所以,在音準的訓練上,我先從訓練學生的聽覺入手。
如何練好我們的耳朵,第一點就是兩個字:多聽。如何鑒別聲音的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是最困難的。因為如果你耳朵里沒有豐富的聽覺積累,就聽不出好壞。所以,在平時的訓練中,我會給學生聽男、女、高、低聲部的歌唱,自己國家以及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作品,如,世界名曲、藝術歌曲、各族民歌。好好找找他們之間的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從中總結(jié)出一些經(jīng)驗來。所以,要訓練耳朵,多聽、多區(qū)別、多分析,能靠聽覺準確地去判斷合唱團員們之間的發(fā)聲和演唱時的音準、節(jié)奏、音質(zhì)、音色、共鳴、氣息、咬字等情況并及時地作出調(diào)整。第二點就是單音模唱與構唱相結(jié)合。在單音模唱時,除了要求學生模唱出音高外,還要求學生能夠根據(jù)單音模唱出音名,并在此基礎上構唱出相對應的大小音程。這就考驗我們的學生,要做到聽—唱—再聽的一個過程,檢查自己和隊友是否演唱正確。第三點聽音程訓練的方法,我采用的是先聽旋律音程,訓練旋律音程的模唱和構唱,之后再進行和聲音程的模唱構唱,并且以首調(diào)唱名進行變音練習,在變音練習中明確每個音在調(diào)性中的作用,從而控制好音與音之間的音程關系,增強耳朵的辨別能力。
音準的偏差,除了聽覺上的問題,還存在于氣息的變化。當氣息不足時,音準容易偏低;當氣息太沖時,音準容易偏高。所以,在訓練時我采用發(fā)“U”音,運用循環(huán)呼吸的方式進行訓練。這樣可以使學生感受氣息的變化,同時還能夠感受發(fā)聲的狀態(tài)以及換氣的訓練。并同時檢查換氣后是否還有氣息的支持或是否在原來的高度上,做到始終有一個穩(wěn)定的氣息的支持。訓練一段時間后,再加入強弱變化的訓練,使訓練內(nèi)容更為豐富充實,并能自如地把握音準,達到準確無誤。
2.“響而不躁,輕而不虛,高而不擠,低而不壓”,使合唱聲音統(tǒng)一、平衡
合唱不僅在音量、和聲上要有均衡感,音色上的統(tǒng)一往往也是合唱成敗的重要保證之一。合唱的音色統(tǒng)一要求每個演唱個體在保證自身音色統(tǒng)一的前提下,既要保持所處聲部的固有特征,又要與其他聲部按指揮的要求多方位地進行音色的和諧統(tǒng)一。所以,對組成聲部的每位合唱個體而言,就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自身的聲音個性。正確的聲音應該是純凈而和諧的,音色高度統(tǒng)一,無論高、中、低音區(qū),都保持著輕松、高位、直聲、靠前的聲音狀態(tài),聲部清晰均衡。在合唱團聲音的訓練上,隊員的音色要向全體隊員形成的集體音色上靠攏,從而使集體演唱中的“基本音色”協(xié)調(diào)以求得統(tǒng)一。所以常用的較為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經(jīng)“輕聲帶假聲”,以“假聲找頭聲”。輕聲歌唱是合唱訓練中極有效的手段。訓練合唱常常碰到隊員擠逼喉嚨大聲喊唱或聲音沉悶練唱等毛病。采用輕聲訓練方法便于消除不必要的緊張,放松并正確打開喉嚨,避免損傷嗓音;便于找到明亮、輕柔的頭聲,有助于伸展音域,輕輕地唱出高音。輕聲練唱到一定階段可以帶出假聲,由假聲找到頭聲是一條有效的途徑。頭聲歌唱就是以頭腔為主帶動口、咽、鼻、胸腔的整體共鳴,可以尋找易于發(fā)頭聲的母聲,如u練習。在發(fā)聲時,感覺位置向上,集中眉心前額頂部,獲得一種高位置頭聲的歌唱意識。
(2)收放自如,各聲部“音隨曲動”。合唱隊音量控制的大小,主要體現(xiàn)在歌曲演唱時的力度表現(xiàn)上。在訓練時,要求學生做到音量平衡、聲音輕柔,通過互相傾聽對方的聲音來調(diào)整自己的音量。在訓練的起始階段,可對學生進行分聲部和聲連接法,向上或向下唱出大三度,使他們學會互相傾聽對方的聲音,調(diào)整自己的音量。還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聲部合唱曲進行練習,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再將這種力度感覺逐步帶到歌曲的強弱需要中去。其實歌曲中強弱的對比,也是演唱者音量大小的對比,我們的學生若能較好地控制音量大小,那么他們演唱歌曲的表現(xiàn)力也就大大地加強了。
(3)以縱橫結(jié)合的思維方式,尋找聲部和聲之平衡。在傳統(tǒng)合唱教學中,我們多采用分聲部練習,多側(cè)重于橫向的旋律感,而忽略了縱向聲部間的和聲感。這也是內(nèi)地合唱團隊與香港、國外合唱團隊最大的差距之處。所以,我們要改變原先的訓練模式,從演唱聲部中的和聲開始訓練。以柯達伊教學法合唱訓練中的觀點,在平時的訓練中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卡農(nóng)形式開始,逐步到平行大三度、小三度、純四、純五度等的二聲部、三聲部合唱訓練,培養(yǎng)隊員之間的獨立聽覺和高水平的歌唱音準、和聲協(xié)調(diào)的能力。這里,我所采用最多的是運用和弦訓練的方式。合唱不是單旋律歌唱,它是一種具有“立體聲”音響效果的演唱方式,在訓練中,就可以運用這種“立體式”訓練,將聲部各歸其位,以和弦的根音、三音、冠音分別用韻母“ɑ”代為發(fā)聲,以達到和弦式的音響效果。
以上方法,只是校園合唱團系統(tǒng)訓練中行之有效的一部分。只要我們用心去練,用心去唱,我們的學生合唱團也一定能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總之,學校合唱團合唱訓練是藝術素質(zhì)教育的一種體現(xiàn),它又是一個需要多方面能力的活動。作為基層教育工作者,我們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我相信,只要做到音準準確,音色、情感統(tǒng)一,各聲部和聲平衡,我們定能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最動人的和諧之聲。
參考文獻:
[1]洛伊斯·喬克西,趙亮,劉沛.柯達伊教學法.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10.
[2]楊鴻年.合唱訓練學上、下冊.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03.
[3]單森權.影響班級合唱音準的因素及對策.中國音樂教育,2011(7).
[4]杜宏斌.只有和聲,享受合唱.中國音樂教育,2011(9).
(作者單位 浙江省金華實驗中學教育集團體藝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