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份歐盟智庫的抨擊性報道指出,隨著全球實力重心東移,德國和中國正在構建一種“特殊的關系”,這影響到歐盟與中國的總體戰(zhàn)略,威脅到歐洲在全球的地位,甚至可能會打破中歐兩大勢力間的平衡。
“中德兩國兩國快速發(fā)展的緊密聯系可以用以下兩個人名來總結——‘馬克思和梅賽德斯’?!眻蟾孀髡咧粷h斯?昆德納尼表示?!澳贻p的中國人羨慕德國慕尼黑的現代化和柏林的競爭優(yōu)勢;年長的中國人則想去馬克思的出生地特里爾瞻仰。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喜歡德國汽車?!?/p>
深層次來看,中德雙方頻繁的商業(yè)往來,再加上對歐盟缺乏統(tǒng)一協調政策的失望,成為這種特殊關系的推動力。
今年德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0.5%,這是歐盟諸國中最強勁的表現。這個數據包含了一個引人注目的事實:在兩國合作程度漸深的基礎上,德國經濟增長絕大部分依賴于中國的需求。報告提到,中德經濟體間存在一種近乎完美的合作方式:中國需要技術,而德國需要市場。
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指出,2011年對中國的出口拉動了德國GDP的0.5%,相當于130億歐元。德國對華出口是所有歐盟對華出口總量的一半左右。
保守的中國政策制定者們很滿意德國實行緊縮的財政預算,他們對在歐洲其他地方看到的揮霍表現得極不信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國分析人士表示:“與其把錢給那些經濟陷入困境的國家,還不如與德國合作?!?/p>
中國很清楚在歐洲不能只有德國一個伙伴。法國也是理想的伙伴之一,但是很難預測法國新總統(tǒng)奧朗德的表現。
“在中國領導人的眼中,法國前總統(tǒng)薩科齊有時候就像一個小丑。也許奧朗德將提升法國在中國心目中的形象。中國對德國在解決歐債危機的問題上所采納的緊縮政策表示支持。因此,他們將把奧朗德試圖減緩緊縮的行為看做是誤入歧途?!?/p>
日益繁榮的中德友好關系也有問題,報告指出:“這也許會危及歐洲與中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總體關系,包括人權、氣候變化和外交政策等。目前存在一種風險,德國尋求的是自身經濟利益,并非歐洲戰(zhàn)略利益?!?/p>
德國的領導人受到幾十年東方政策的影響,希望盡早與中國尋求合作并大力向中國投資,德在華的外商包括巴斯夫、大眾和西門子等德企巨頭。
分析人士指出,中德政治分歧并未因經濟關系的緊密而消失,去年夏天雙方在柏林共同舉辦的中德內閣會議上的態(tài)度就表明了這一點。
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經常會見或是盡可能與中德兩國持不同意見者交流。根據《南德意志報》的報道,今年2月默克爾訪華期間,她被禁止與反對派律師以及《南方周末》的編輯們見面。據報道默克爾一度因此事而感到不悅。
作者:DIDI KIRSTEN TATLOW
來源:《紐約時報》2012年5月16日
編譯: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