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抬足,生活中的門可謂比比皆是。
其實,門總是蘊含深意的。文字中“我們”的“們”字,恰恰是一人倚門而立的形象,細細想來倒也千真萬確:我們一生中的每一個故事均有“門”在參與、在見證??梢赃@么說,門,是人生悲喜劇中無法缺少的道具。
建筑物為什么要有門?一方面,是為了守護、珍惜一些事物;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分隔和否定。因此,不妨這樣說:門是一面鏡子,在許多情景中,映照出了人生與社會的“微景觀”。記得在我小時候,夏天,大街小巷的許多人家在夜里都喜歡在自家門前搭一張木床睡覺,而背后是黑黝黝的門洞大開。時過境遷,如今夏夜街上再也不聞鼾聲如雷,門也自然不再洞開。眼下家家戶戶的門都很牢固,外裝鐵質防盜門,加上貓眼,加上防盜鎖,加上門鈴,再加上十二萬分的小心。把別人擋在門外,也把自己關在門里。
對于每個家來說,門,是一道清晰的界線,跨出意味著離開,無論咫尺還是天涯;走進意味著歸來,無論甜蜜還是苦澀。不是所有開著的門都是一種迎接,不是所有閉著的門都是一種拒絕;門,有時不該打開,有時不該關閉?;蛟S,打開是一種后悔,關閉是一種遺憾。而虛掩的門則常常模糊了某種界線,使一些想進未進、想出未出的腳步為難。人生就在這半開半閉中,像戲劇一樣幕起又幕落。門的意味深長,是遠遠超過實用的安全感和貧富的象征物的。在緊閉的每一扇大門后面,時常會發(fā)生一些與我們命運有關、人們極想了解的東西,于是門就成了人生中猜不透的謎面。那謎底只有門知道,但門不語。
一扇門,隔著兩個世界:一邊是現實,一邊是理想。門開門閉,這是日常生活中最尋常的兩個常用動作。開門,如與歡迎、允諾、接納、公開等意念連在一起,一般來說,是挺不錯的。而且有許多種開門是伴隨著樂觀、興奮之情的,如母親猛然聽到日夜思念的兒女在門外呼喚;忐忑不安的小伙子忽然聽到熟悉的敲門聲等等。當然有些門也會變得很殘酷,很可怕。當手術室那扇肅穆的門一打開,病人家屬便猛然有一種不安、焦慮、揪心之感。至于關門,則大多意味著結束,意味著再也無法挽回的結局,意味著說不盡的悲涼……人生無非就是開門與關門。這一開一合間浸透了多少汗水,纏繞了多少心酸。
在人生的征途中,有無數的門開門閉,開門時你超越了自我,關門時你讀懂了人生。人在門所象征的事實面前有時的確無能為力,但重要的是看你對門的開啟或關閉所取的態(tài)度。明智而成熟者會以謙遜、準備承受打擊的態(tài)度打開他面前的一扇門;而對門的關閉,則會泰然自若,冷靜應對,耐心等待。因為命運不會永遠關上一扇門而不開啟另一扇門。
人生如門,門如人生。我們每個人就是在不停的門開門閉中長大成熟,就是在不停的門開門閉中完善自己的一生。
(摘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