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膚、1米72的個頭、黑色上衣,北京深秋的下午,陳盆濱拖著兩個碩大的黑色行李箱,趕到體壇傳媒集團位于北京的辦公樓?!安缓靡馑?,路上有點堵,北京車太多了”,他向記者解釋說道,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眼角堆起細細的皺紋。
走進攝影棚,攝影師要求他脫去上衣和鞋子。相比一般跑者,他的身材更加壯實。他露出健壯的肌肉,但兩腳腳趾甲的黑色更令人印象深刻。剛跑完巴西亞馬遜叢林馬拉松,因為賽道難度大,貫穿熱帶雨林地帶,需要穿越水路,腳趾甲已經(jīng)脫落了5個,而剩下的那幾個也都印刻著黑色的烙印。
巴西亞馬遜叢林超級馬拉松,2012年陳盆濱參加的第三項超級馬拉松。經(jīng)過6天長途跋涉,穿越254公里亞馬遜叢林。他獲得亞軍,創(chuàng)造中國選手的最佳成績,差一步就創(chuàng)造世界記錄。28天內,他連續(xù)參加三大洲極限馬拉松賽,澳大利亞241公里耐力賽、希臘246公里斯巴達超馬耐力賽、巴西亞馬遜叢林超級馬拉松,總路程超過600公里。如果2013年順利完成南極洲100公里越野賽,他將成為世界上首個完成七大洲超級馬拉松賽的中國人。
極限馬拉松,一般以50公里為下限,上限沒有限制。1991年,國際業(yè)余田徑聯(lián)合會確認100公里為極限馬拉松的正規(guī)比賽,它對參與者體能和耐力要求嚴格。極限馬拉松不設參賽獎金,但卻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報名費、訓練、交通、裝備,甚至包括尸體遣送費。因為比賽的環(huán)境惡劣,選手有可能出現(xiàn)意外情況,參賽者需要跟組委會簽訂“生死狀”。
“比賽獲勝者沒有獎金,選手都是自愿參賽。因為沒有利益沖突,根本不會出現(xiàn)競技體育的興奮劑問題,這是世界上‘最純凈’的體育賽事”,陳盆濱向記者說道。
談話間,他從包里拿出一枝干枯的橄欖枝,這是他在雅典斯巴達超長距離極限馬拉松的唯一收獲。1983年,斯巴達超長距離極限馬拉松第一次舉辦,比賽距離246公里,至今已30屆。賽事關門時間是36小時,即使是冠軍,除了獲得完賽標志的橄欖枝,也只能得到一瓶清水。橄欖枝和清水象征著古希臘奧林匹克的純潔。因賽段難度大,該賽事備受關注,每年世界各地的長跑愛好者踴躍參與。前29屆,每屆能跑完全程的不足60人。2011年,300人參賽,97人完賽,是完賽人數(shù)最多的一屆。
2012年,315人參賽,歐美選手占多數(shù),亞洲只有陳盆濱與2位馬拉西亞、1位新加坡選手參賽。早上7時從雅典衛(wèi)城出發(fā),沿愛琴海岸穿越伯羅奔尼撒半島內山,到達斯巴達。160公里后需翻越一座海拔1100米的高山,溫度只有5度,對參與者體能提出嚴峻考驗。陳湓濱膝蓋受過傷,在低溫條件下,更需倍加小心。水壺、食物、衣服、紗布、藥片、火柴、頭燈……他精心準備著。當然,五星紅旗是他每一站的必備品。
9月28日早7點,他無暇顧及沿途風景,一路追趕。為保存體能,備戰(zhàn)幾天后的巴西超級馬拉松,他需合理分配體能。以往超長馬拉松,他都需要帶兩個水壺。在雅典,主辦方在沿途設置75個飲水站?!霸O置很人性化,我比較能喝水,平時都帶兩個水壺,這次只需帶一個。但喝水要適度,太多容易造成身體腫脹?!?/p>
80公里后,主辦方設置了能量補給站,選手可以在此進食,并進行適當休息。1個多小時后,重新出發(fā),陳盆濱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75站,每站都有關門時間,如果有一站沒在關門時間內趕到,只能退賽。離下一站關門時間只有十幾分鐘,他加快奔跑的步伐。賽道的山地路線幾乎都是直上直下,坡度很大,消耗了參賽者大量體能。山地跑結束后,平原路段,參賽者還需應對炎熱。最終72人完賽,完賽率不到四分之一。休息浪費了一段時間,陳盆濱最終名列第51位。
1979年,陳盆濱出生在浙江省臺州市玉環(huán)縣的一個小漁村,祖輩以打魚為生。兒時的陳盆濱就非常喜歡跑步,從家到碼頭,與小伙伴的較量中,他總是獲勝者。小學畢業(yè)那年父親病倒,幼小的他開始跟船出海捕魚,與海搏斗練就了他頑強的意志。
2000年,鄉(xiāng)團委組織春節(jié)群眾趣味賽,在村民鼓勵下,他參加了俯臥撐比賽,那一年,他21歲。鄉(xiāng)里派出所兩名受過特殊訓練的警察參賽。150個,正當裁判認定警察為冠軍時,一旁的陳盆濱卻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全場人屏住呼吸,開始計數(shù)。438個,鄉(xiāng)民們目瞪口呆,之后是歡呼和叫喊,陳盆濱的名字從此傳開。那一次,他獲得了人生第一筆比賽獎金:600元。
2001年,漁業(yè)不景氣,家中亦負債。朋友說可參加溫州電視臺的挑戰(zhàn)吉尼斯,贏了還有獎金。不過當時,他連路費都沒有。跑到縣城向叔叔借了200元,他開始了體育夢想旅程。那是他第一次走出玉環(huán)縣,母親不放心,跟隨他一同前去。
第一次的嘗試,他以失敗告終。參賽者扛75公斤重的沙包走220個臺階,還剩最后5個臺階時,陳盆濱不慎摔倒,最終沒有完賽。他很受打擊,母親也勸他放棄,認為這是不務正業(yè),勸其找份正經(jīng)工作。
但他并沒有放棄。“水上輪胎競跑賽”、“穿皮鞋馬拉松”,他不斷嘗試。最終在“扛5加侖太空水距離持久賽”中獲勝。他需要扛著20公斤重的礦泉水,暴走14個小時?!爱敃r感覺扛的不是水,而是一座山。我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獲勝?!币揽款B強的意志力,他邁著步伐。75公里后,選手只剩他一人。最終,他創(chuàng)造了新的電視吉尼斯記錄,“耐力王”的稱號由此而來。
2002年后,電視吉尼斯比賽減少,后來節(jié)目停播。陳盆濱突然感覺人生失去了目標,他不知道要做什么。當時在溫州,他邊打工邊參與各種比賽。他做過搬運工,最重的貨物達到350斤重。“這是對我的一種歷練,正是有了這樣的經(jīng)歷,才能適應更艱苦的環(huán)境。這段經(jīng)歷,也鍛煉了我堅強的意志和信念?!?/p>
父母并不贊成陳盆濱繼續(xù)參加比賽,認為他應該找個正式工作,依靠比賽的獎金,收入并不穩(wěn)定。但父母的反對并沒有動搖他的決心,他堅信,自已一定能成功?!爱敃r我像著了迷一樣愛上了比賽,雖然父母反對,但是還想堅持。通過比賽,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標和意義。我認為可以邊打工邊比賽,這樣也會有兩份收入?!?/p>
2003年的上海鐵人三項國際積分賽,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國家級規(guī)格體育比賽。鐵人三項賽包括游泳、自行車和跑步。陳盆濱沒有自己的自行車,“其他參賽選手的自行車都是幾萬元,我當時借了一輛500元的自行車就去比賽了,甚至比賽的頭盔也是他人資助”,賽后他發(fā)現(xiàn):裝備的差異對比賽的影響非常大。雖然在海邊長大,但并未成就他的游泳天賦,游泳38分鐘,排名120多位。由于游泳消耗了大量體能,最終跑步名列第7名。
通過這次比賽,他認識到不足,訓練更具有針對性。2003年起,他開始轉向山地戶外挑戰(zhàn)賽、鐵人賽和耐力賽。與此同時,他開始找贊助商,但并不順利。雖然獲得無數(shù)個榮譽,他在溫州和臺州的十幾家企業(yè)奔波,但卻都無功而返。
2004年,情況好轉。當?shù)匾患移髽I(yè)老板欣然答應資助陳盆濱。雙方約定,陳盆濱平時來公司上班,外出參加比賽時,公司給予報銷路費、住宿費等。如果比賽獲得名次,公司會根據(jù)成績進行獎勵。這對他就是雪中送炭,從此,他不必再為生活的拮據(jù)擔憂。他決心從一名業(yè)余的體育愛好者,訓練為半職業(yè)的體育挑戰(zhàn)者。
沒有教練,一個人訓練。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跑步兩小時后再去上班。下班后,騎行20多公里。他每天堅持著,許多人望著他的背影稱呼他為“體育狂人”,當然也有人認為他是“瘋”了。他對此不予理睬,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2006年,嘉峪關亞洲鐵人三項錦標賽,陳盆濱獲業(yè)余組第三名。這一年,他參加了20多場國內團體賽及個人戶外挑戰(zhàn)賽,平均9天一場,甚至有時一周三場比賽。2008年海口中國超級鐵人三項賽,也是世界鐵聯(lián)全球22站賽事之一,選手水平都是專業(yè)級,他輕松獲得國內第二名。
比賽獲得名次會有不少的獎金收入,陳盆濱堅持著自己的信念,“我不需要太多的錢,能養(yǎng)活自己就夠了,我不喜歡被比賽之外的一些因素約束。”
在陳盆濱心中,有著更宏大的目標——超長距離馬拉松。一般鐵人三項賽幾小時就能結束,超長距離馬拉松賽程通常超過100公里,需要20多個小時才能完成,不僅距離長,而且地形多樣,沙漠、雪山、山地等,需要參賽者自我控制時間、應對突發(fā)狀況,是參賽者對大自然的挑戰(zhàn),更是對自對自我生存能力的嚴峻考驗。
2008年陳盆濱報名環(huán)勃朗峰耐力賽,當時他在國內已經(jīng)參加過60多項比賽,獲得26個全國冠軍。雖獲獎無數(shù),但卻沒有通過組委會的報名資格審查,最終無法辦簽證,他的第一次勃朗峰之行并沒有成功。
2009年勃朗峰組委會最終破例同意他參賽。但過程卻費盡周折,在中國登山協(xié)會方翔的幫助下,他找到在法國當?shù)毓ぷ鞯臈钫啄辏?jīng)過多次溝通,最終獲得參賽資格。
直到參賽,陳盆濱才明白組委會對報名資格審查嚴格的原因。“比賽難度很大,需要選手在呈波浪形的山峰間來回奔跑,落差大,有些地方甚至是懸崖,根本跑不起來。相比國際賽事,無論在線路還是賽道設置,國內賽道更容易?!?/p>
凌晨5點出發(fā),參賽者中歐美選手占多數(shù),幾張亞洲面孔中,也大多是日本選手,他們熱情地與陳盆濱打招呼,由于不會英語和日語,他寒暄而過。作為第一個參賽的中國人,陳盆濱很興奮。他突然發(fā)現(xiàn),參賽者都拿著手杖,他有些費解,在國內比賽,他從來不需要手杖。一開始,他并沒有對此予以理會,但直到比賽開始,他才意識到手杖的重要性。
盡管已是8月,但阿爾卑斯山依舊被厚厚白雪覆蓋,最初階段,他一直處在第一陣營,名列第四、五名,與領先選手差距不大。3小時后,他突然感覺到右膝蓋鉆心的疼痛?!疤鞖馓淞耍莾鰝?!”
國外選手一個個從他身邊超過,他咬牙堅持著。出發(fā)17小時后,他抵達大本營,已是夜間11點。700人參賽,106公里全程,最終只有440人完賽,陳盆濱名列第27名。
“我喜歡比賽,喜歡站在起跑線的感覺,看到五星紅旗飄揚時,我無比驕傲,雖然不是專業(yè)運動員,但我也為國爭光,實現(xiàn)了自我的價值?!?/p>
陳盆濱天生體質強健,在參加法國勃朗峰耐力賽之前,他從未受過傷。但勃朗峰一戰(zhàn)卻讓他從此與傷病結緣。雖飽受膝傷折磨,他卻從此愛上極限馬拉松?!拔乙ㄟ^我的參與讓世界知道,中國人也可以跑極限馬拉松。同樣,我也想將極限賽事帶到國內,推動國內極限馬拉松賽事的發(fā)展”,陳盆濱說。
回國后,沒等膝傷痊愈,他匆忙趕赴美國舊金山參加一項100公里耐力賽,由于缺乏專業(yè)的訓練指導和營養(yǎng)師,傷病復發(fā),他遺憾退賽。
缺乏比賽經(jīng)驗、對比賽賽程規(guī)則不了解、訓練不當,這些讓陳盆濱吃了不少虧。新疆戈壁長征沙漠賽,他吃了一塊沒有標識熱量的牛肉干,被扣罰80分鐘。比賽第四天,在距離終點還有5公里時,他因大量脫水導致虛脫,暈倒在沙丘上。但他具有著超人的意志力,盡管遇到“險情”,仍在第五賽段獲得賽段冠軍。
2011年4月3日,陳盆濱參加摩洛哥撒哈拉沙漠馬拉松極限耐力賽——國際馬拉松極限賽最高級別賽事。起伏的沙丘、凹凸不平的路面,天氣炎熱、干燥,沙塵暴,這樣的比賽環(huán)境令選手“窒息”。參賽者在沙漠間盤旋前進。歷來,摩洛哥沙漠賽的前50名多被法國、摩洛哥、西班牙、約旦等國的選手壟斷,但陳盆濱的出現(xiàn)卻打破了這一慣例。
7天6賽段,第一天33公里,他排名33位。第二天38公里,陳盆濱想搏一把,把名次提高些,開始階段,他一直排名前10位,跑著跑著,他感覺身體越來越虛,而這時,他發(fā)現(xiàn)身上沒有帶能量轉化快的食物,體能得不到補充。更糟糕的是,腳也扭了,舊傷復發(fā)。距離終點還有7到8公里,難道又要退賽?
幸好幾位香港人幫助他到隊醫(yī)那里進行簡單處理,得以繼續(xù)參賽。雖一路擔心舊傷復發(fā),他最終撐下最后一個賽程。
參加比賽越來越多,陳盆濱也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參加比賽,一定要做好傷病預防,否則,即使狀態(tài)再好,也無法取得好成績。一旦出現(xiàn)傷病,要及時治療,不能盲目堅持。根據(jù)不同的比賽線路和路段,提前準備相應的裝備和物品。野外生存環(huán)境惡劣,不僅是對參與者耐力和體力的考驗,更需要頑強的生存意志?!睉敉鈽O限賽比得是個人能力,但也有團隊作戰(zhàn)。三四個參賽者全力照顧一個主力隊員,但這對陳盆濱卻是一種奢望。每次比賽,他都孤軍奮戰(zhàn),由于奔跑時間長,他不能帶太多的補充水,即使這樣背包也近20斤。抵達補水站,站著喝幾口水,害怕被后面選手趕超,繼續(xù)奔跑。
雖然一個人在跑,但陳盆濱并不孤單?!拔抑挥幸粋€信念,跑得再快些,成績再提高些。趕超前面的選手,不被后面的選手趕超”,他說道。
出國比賽多年,但英語卻是陳盆濱難以逾越的障礙。每次出國比賽前,他的助理會將比賽地點、住宿酒店、航班信息等寫在小紙條上,他會按照上面的內容逐一尋找。除此之外,他還非常善于提問。無論走到何處,找當?shù)氐闹袊嗽儐?。實在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他會打電話給助理,通過越洋電話進行溝通。但比賽時,沒有信號,一旦遇到困難,需要他自己解決,簡單的手勢和肢體動作,還有燦爛的笑容,他往往都能迎刃而解。“有不放心或疑惑的地方,我都會反復詢問?!?/p>
陳盆濱是個幸運的人,也總能遇到貴人相助。巴西亞馬遜叢林馬拉松,陳盆濱經(jīng)巴黎轉機到圣保羅,但比賽地點位于圣塔倫,從圣保羅到圣塔倫還需5、6個小時的飛行。從國內無法購買巴西國內航班機票,正當他一籌莫展時,得到一位從圣保羅轉機的中國人幫助,順利訂上機票。
抵達圣塔倫后,他發(fā)現(xiàn),比賽到10月13號才能結束,而他回程機票是12號,他只能重新改簽機票。電話信號不通,只能通過網(wǎng)絡訂票。恰巧與其同參賽的一名美國人會講中文,在他的幫助下,將機票成功改簽到13號上午11點,比賽早上8點才結束。
從上海出發(fā),途徑巴黎,從圣保羅到圣塔倫,一路折騰20幾個小時,才最終到達比賽地點。旅途的勞累耗盡了大量體能。但同行的美國人提醒比賽過程中,有可能會遇到美洲豹,一旦遇到千萬不要驚慌,你只需要盯著它看就行。聽到這里,陳盆濱的內心蒙上一層陰影。比賽在叢林中進行,如果真遇到了,四周孤立無援,怎么辦?
這仿若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軍事電影《沖出亞馬遜》中的場景。炎熱的氣候、艱苦的環(huán)境,攀網(wǎng)墻、鉆鐵絲網(wǎng)、飛機跳水、與鱷魚搏斗。憑借勇敢和頑強的意志,兩名中國軍人最終通過嚴格考驗,將五星紅旗升起。
而這一次,陳盆濱是一個人的戰(zhàn)役。熱帶雨林中,茂密的叢林、炎熱的天氣、潮濕的空氣,食物、水、醫(yī)藥包、火柴、頭燈……陳盆濱背上20斤重的背包出發(fā)。叢林中奔跑,不時會有樹枝從樹上掉下來,要時刻盯防,還要預防蒼蠅和蚊蟲叮咬。比賽中,樹上的螞蟻窩落在脖子上,他以為是樹葉,用手觸碰,沒想到是螞蟻?!澳厦乐薜奈浵仌?,螞蟻順著背部滑落,當時背部的疼痛像針扎一樣,直到現(xiàn)在還有疤痕”,陳盆濱回憶說。
更讓陳盆濱難以承受的是水路。他說:“雙腳被長時間浸泡后,非常容易起泡,加上長時間奔跑,血液循環(huán)不暢通,腳步腫脹,顏色發(fā)白,非常疼痛?!?/p>
在陳盆濱看來,極限馬拉松更是一項生存能力的比賽?!拔业那笊軓?,即使在極端惡劣的環(huán)境下,也能堅持。參加這些賽事,讓我變得更堅強,生命更精彩。”
當然,一切并沒有想象中那般容易。巴西亞馬遜叢林賽,還有8公里就要完賽時,他到了體能極限。所帶的食物已經(jīng)全部消耗完,腳步腫脹,疼痛,體力崩潰。是放棄,還是繼續(xù)前進?當時,他和另一位英國選手并駕齊驅,名列前兩名。
“當時快絕望了。但是我想,旅途這么周折,如果放棄了,明年還要回來重新參賽。況且這是今年的最后一項賽事,如果完賽,我距離跑完7大洲極限馬拉松的目標就只差南極洲的極限馬拉松,所以我堅持下來。遺憾的是,最終與冠軍失之交臂,獲得亞軍。”陳盆濱笑著說道。
了解陳盆濱的人會說,現(xiàn)在的他變了。他真的變了嗎?極限馬拉松又帶給他怎樣不同的人生體驗?
“現(xiàn)在的我更沉穩(wěn)了。以前,只是著急參賽,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賽事,我的目標就是參加更多的賽事,我渴望勝利,喜歡超越對手。但現(xiàn)在,我參加比賽的心態(tài)更加從容。相比名次靠前的選手,我更尊重名次靠后的選手。因為個體的差異,每個人的體質和身體狀況也不同,同樣是完賽,相比冠軍,排名第五十位的選手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更值得尊重和敬佩”,他堅定地說。
陳盆濱現(xiàn)在最大的理想就是完成明年的南極洲極限馬拉松,成為首個完成7大洲極限馬拉松賽事的中國人。當然,他更希望通過他的事跡能夠感染到更多人。他希望人人都能愛上奔跑,挑戰(zhàn)自我,完成自我的超越。
當然,現(xiàn)在他最渴望的就是找個女朋友。他在微博中這樣寫道“征婚咯!鄙人陳盆濱,34歲,男單身。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愛好跑步、攝影、上網(wǎng)、想找個理解我、性格開朗直爽、知書達理的女孩子結婚。”
談到這段征婚啟事,他笑著說道,“我有什么想法就會說。歲數(shù)大了,也該成家了。比賽歸比賽,生活歸生活,兩者并不沖突?!?/p>
12年間,從捕魚小子成為征服世界的馬拉松巨人。非凡的經(jīng)歷令他的人生故事異常精彩,戈壁、沙漠、雪山、叢林,亞洲、非洲、美洲、澳洲,都留下了他奔跑的身姿。他堅信,人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一次改變,他不相信運氣,但認定只要執(zhí)著前行,終究有所收獲。
他常說,人生只有在改變中才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