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橘柚是慶元縣的特色水果,是八朔柚和上田溫州蜜柑雜交選育出的橘柚雜種。1998年從日本引進慶元縣種植,屬雜柑類晚熟品種,具有樹勢強、豐產、抗病、果實含糖高、酸度低、耐貯運、易管理等特點。其中志東甜橘柚多次在農博會上獲得獎項,曾獲浙江省柑橘吉尼斯擂臺賽亞軍,市場銷售好。慶元縣推廣種植甜橘柚面積5000多畝,但因采收時果皮轉黃遲,成熟期遲,果面較粗糙,影響果實的商品性和市場銷售。為此,我們開展了甜橘柚套袋試驗,現(xiàn)總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驗果袋15厘米×20厘米雙層里黑外黃遮光紙果袋,試驗地設在慶元縣屏都鎮(zhèn)五都甜橘柚山場,坡向南坡,以10年生甜橘柚樹作為試驗材料,株行距3.5米×3米,土質為紅壤,土壤pH值5.7,土壤有機質含量3.4%。
1.2 試驗設計
套袋時間分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三個時間段,2009年在3個時間段進行套袋,另外設不套袋作對照。分別簡稱為A處理(8月1日套袋)、B處理(9月1日套袋)、C處理(10月1日套袋)、CK處理(不套袋),采收前15天統(tǒng)一摘除套袋,接收自然光進行著色,12月1日進行采收,每個處理1000個果實,每個處理在果樹的同一面隨機選取30個果實掛牌,采收后進行觀察測定,檢測可溶性固形物、總糖、還原糖、總酸、維生素并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果實外觀
從試驗結果看,A處理,完全退綠但轉灰白色,果皮光滑細膩;B處理,80%左右退綠轉黃,果皮光滑,較細膩;C處理,60%退綠,果皮不太光滑;CK處理,沒退綠,果皮粗糙。試驗表明過早套袋的果實果皮會轉灰白色,過遲套袋果皮轉綠效果差,以B處理的效果最好(見表1)。
2.2 果實內質
通過對A、B、C、CK四個處理分析,可溶性固形物、總糖和還原糖含量隨著套袋時間的推遲會增加,以CK處理的最高。全面綜合分析,以9月1日套袋的果實效果最好,果實外觀好看,品質又保持不錯(見表1)。
表1 2009年不同處理套袋甜橘柚外觀、內質數(shù)據統(tǒng)計
2.3 經濟效益分析
A處理的甜橘柚果實著色不好,沒有市場競爭力;B處理的甜橘柚果實著色好,精品果率高達70%,市場銷售好,效益高;C和CK處理的果實轉色相對不好,精品率不高,市場價格相對低(見表2)。
表2 2009年不同處理套袋甜橘柚
精品率、銷售價統(tǒng)計表
注:銷售價格指平均價格,處理C和對照處理的果實通過自然退綠轉黃正月以后銷售價格要高于統(tǒng)計數(shù)。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2008年度浙江省農技推廣項目——志東甜橘柚套袋示范與推廣的研究,以及這幾年在生產上的應用,綜合分析,在慶元9月1日左右對甜橘柚果實進行套袋,成熟采收前15天左右摘袋,綜合效果最好。果實退綠率80%左右,果皮細膩光滑,著色均勻較好,內在 品質雖然沒有不套袋的好,但其商品性大幅度提高,采后直接銷售,能達到很好的經濟效益。試驗表明,套袋可大幅度提高精品果率,但對于一些果實外觀不好的果實,就不需要套袋,達不到精品果,市場效益不高,套袋又增加成本。對于一些正月以后銷售的果實,也不需要進行套袋,可充分利用較長時間進行退綠,既可提高內在品質,又可減少成本,達到最好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