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現(xiàn)代漢語詞匯中詞素的概念,各家表述大體相同,葛本儀在《論合成詞素》中的表述,使詞素這一種音義結合的定型結構,是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詞的結構單位的定義出現(xiàn)偏差,使詞素的定義應用范圍擴大到詞,導致詞和詞素的分類不清。筆者認為合成詞素的存在是不必要的,不但不能給所謂的合成詞素這種單位的一部分詞定性,而且一部分所謂的合成詞素恐怕就是詞,從而出現(xiàn)詞和詞組成新的詞的形式。
關鍵詞:詞素 詞 合成詞素 存在價值
中圖分類號:B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2
引 言
葛本儀在《論合成詞素》中指出:看一個成分是不是詞素主要是觀察分析這一成分是否符合詞素的條件,是否具備詞素的性質和功能,凡是符合詞素的條件,具備詞素的性質和功能的成分就應該看作是詞素,就一些合成成分來看它們有聲音,有意義,這是無可否認的。但是關鍵就在于作為一個結構單位來說如何理解“最小和獨立運用”的問題。葛本儀認為所謂“最小”就是指該成分在意義上的不可分割性而不是指其結構上的不可分析性。而不可分割是指一個成分是一個音義結合的整體。分割則失去了整體的意義和價值。不可分割性并不等于不可分析性??煞治鲂圆]有否定它的整體性。合成詞素和其他許多事物一樣,它的可分析性決不能代替和否定它的不可分割性。
一、合成詞素的研究現(xiàn)狀
葛先生的“合成詞素說”則是與其特定的詞素概念緊密相關的,其詞素概念與學界通常作為構詞基本單位的詞素概念大相徑庭。葛先生將詞素定義為一種最小的可獨立運用的造詞單位,并強調(diào)這里的“最小”是指詞素這種構造單位在意義上的不可分割性,不是指結構上的不可分割性,由此將包含有兩個及多個詞素的復合構詞成分也納入“詞素”范疇,命名為“合成詞素”,認為它是在意義上不可分割的一個基本造詞單位,因而是一個素。然而,詞實質是用來造句的基本單位,造詞的基本單位詞素,是按凝固意義的單純造詞材料標準而非音義結合的單純語言符號標準來劃分詞的構造單位,否定了詞素作為單純的、基本的構詞單位的性質。用這種意義標準劃分的“詞素”自然不一定是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因而也不一定是詞的基本構造單位。葛先生最初定義“合成詞素”為“一種由單純詞素組合而成的詞素”,這樣的定義本身是不嚴密的,因為一個基本的語言單位只能由其下級語言單位而非同級、相同的語言單位來組成;正如一個詞不能由另一個詞來組成,一個合成詞素同樣不能說是由若干個詞素組成。而后將“合成詞素”重新定義為“一種由合成詞發(fā)展演變而成的詞素”。這樣的新定義和說法似乎解決了原來合成詞素定義存在的部分問題,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既然在共時平面內(nèi)一個合成詞素不是由其他的詞素組成,那么它究竟由什么樣的下級單位組成又是一個新的問題。最后提出漢語語法的造句層面有詞與短語(詞組)兩級單位,其中詞是“基本單位”而詞組是“組成單位”,二者都是上級單位“句子”的構造單位,都是造句的備用單位。我們完全可以設想在造詞層面也應該存在造詞“基本單位”和造詞“組成單位”。認為詞素分為單純詞素和合成詞素的觀點。
紀麗宏《合成詞素淺說》中認為,詞素是語言中音義結合的具有定型結構的單位。對于一個語言成分來說,如果符合詞素“音義結詞合”“定型結構”的要求,具有詞素的性質和功能,即在結構上具有可分析性,也稱為詞素,支持葛本儀的觀點。南曉民,謝曉鳴在《合成詞復合構造單位的探索》中指出:關于定義,目前學界將漢語詞的基本構造單位命名為“詞素”或“語素”,都是指最小的音義結合體。否定這種觀點。
二、合成詞素存在的不合理性
2.1詞素、詞、合成詞素的界定問題
2.1.1詞素的定義
葛本儀:詞素是一種音義結合的定型結構,是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詞的結構單位。所謂詞的結構單位是指構成詞的各種單位來說的,總體來看,詞素的這種結構單位可以表現(xiàn)為三種情況:第一造詞單位;第二構詞單位;第三構型單位。指出詞素是聲音和意義相互結合形成固定的意義,同時是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詞的結構單位,這就是說詞素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構詞結構單位,這里的最小是指沒有和它同一級別的構詞單位,或者說比大它的結構單位就不能再稱之為詞素。
2.1.2詞的定義
葛本儀指:詞是語言符號的單位,它是一種憑借聲音表示意義的音義結合體,詞在交際中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組成句子以表達思想,所以詞又是組句的備用單位。詞是語言中一種音義結合的定型結構,是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造句單位。詞必須具備以下六個特點。詞必須具有語音形式;表達一定的意義;是一種定型的結構;是可以獨立運用的;是一種最小的單位;是造句材料的單位
那么,詞是一種最小的單位,這個最小的單位是有一定范圍的,這種最小的單位是就造句這個范圍而言的,從造句的層面來看,詞是最小的不能再被分割的單位。詞作為一個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整體,表現(xiàn)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意義。這個意義是特定的,表示某種特定的事情或現(xiàn)象,所以一般情況下,都不能把詞的意義看成為他組成成分的簡單相加。因此,詞也不能再被分割,否則這個詞就會失去原來的意義而不存在了,或者因改變了原來的意義而變成了另外的詞。從這個定義中可以清晰的知道詞是最小的不能再被分割的造句材料單位。
2.1.3合成詞素的定義
葛本儀指出:詞素的“獨立運用”的特點是表現(xiàn)為在造詞范圍內(nèi),詞素可以用來造成不同的新詞。雖然詞素中也有各種不同的類型,每一種類型的詞素都可以被自由地運用,獨立地參加造詞。同一詞素可以造成不同的詞,如詞素“子”既可用來造成“杯子”,也可用來造成 “蓋子”。合成詞素的情況也是這樣。如“科學”既可以把它位于其他詞素的前面造出“科學家”“科學界”“科學院”等詞,又可以把它放在其他詞素的后面造出“硬科學”“軟科學”等詞。合成詞素和單純詞素一樣都是可以被人們自由地獨立運用。合成詞素完全具備著詞素的性質和功能,所以是一種詞素,又由單純詞素組合而成,稱它為合成詞素。
2.2合成詞素的存在價值
2.2.1合成詞素的再創(chuàng)造力有待商榷
所謂合成詞素的再創(chuàng)造力是指一旦一個詞被認定是合成詞素,應該具備詞素的特征,詞素是一種音義結合的定型結構,是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詞的結構單位。詞素的這種結構單位可以表現(xiàn)為三種情況:第一造詞單位;第二構詞單位;第三構型單位。那就是說一個詞素可以拿來構造新詞,而且是最小的拿來構造新詞的單位。但葛本儀關于合成詞素的舉例中會發(fā)現(xiàn)明顯的不同層級單位的混用情況。其例句中出現(xiàn)許多詞與詞根的組合稱之為合成詞素未免不太合適。例如:孩子頭、紙老虎、教師節(jié)中“孩子”“老虎”“教師”明確是詞而不是詞素,而“紙老虎”中的“紙”本身一個詞,那么合成詞素是一種由單純詞素組合而成的詞素就不成立了。又例如“科學”一詞,葛本儀認為:“科學”既可以把它位于其他詞素的前面造出“科學家”“科學界”“科學院”等詞,又可以把它放在其他詞素的后面造出“硬科學”“軟科學”等詞。合成詞素和單純詞素一樣都是可以被人們自由地獨立運用的。那么同樣的問題出現(xiàn)了,科學本身就是一個詞,由它做主要成分組成的應該是詞組而不是合成詞素。
南曉民,謝曉鳴在《合成詞復合構造單位的探索》中指出:在造詞層面也應該存在造詞“基本單位”和造詞“組成單位”。認為詞素分為單純詞素和合成詞素的觀點。看似完美的解決了詞素和詞的混用難題,但事實上根本就是讓本身就很難區(qū)分的詞素和詞的界定更加混亂。詞素本身就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且具備此功能的結構單位,現(xiàn)在兩位老師又加出合成詞素的概念似乎和詞的單純詞,合成詞形成明確的對應關系,但事實上又完全否定詞素最小且具組詞能力的定義。
2.2.2合成詞素的適用范圍太窄(上轉第146頁)
對于合成詞素所要講述的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筆者認為還存在一個適用范圍的問題,假設這種合成詞素存在,它的適用范圍有多廣?值得商榷。我們不能把現(xiàn)在正在普遍運用的生產(chǎn)生活用語加上一個詞素就說它是合成詞素,如果這樣做,那會有數(shù)以萬計的所謂合成詞素。而事實上很多人都不會承認它是合成詞素,只會認為它是詞組。因此,筆者認為,合成詞素的概念可以取消,沒有必要因為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就硬性給它規(guī)定一個新的層級,這些現(xiàn)象不過是詞組的特殊顯示方式,在一定范圍內(nèi)存在是可以的,但無需多費精力添加新的層級單位而致使整個完備的層級體系出現(xiàn)混亂。
參考文獻:
[1] 葛本儀 論合成詞素 山東大學學報[J] 1988
[2] 南曉民 謝曉鳴 合成詞復合構造單位的探索 南華大學學報[J] 2007
[3] 紀麗宏 合成詞素淺說 語言應用研究 [J]
[4] 葛本儀 漢語的構詞與造詞 [J]
[5] 周祖謨 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研究 語文研究 [J] 1982
[6] 蘇新春 評葛本儀先生的《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 世界漢語教學[J] 2003第4期
[7] 葛本儀 現(xiàn)代漢語詞匯學 山東人民出版社 [M]
[8] 蘇新春 如何劃分漢語的基本詞匯 廣州師院學報[J] 1994
[9] 武占坤 論詞匯在語言中的地位 江蘇大學學報 [J] 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