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羅超華(1990—),男,四川廣安人,四川師大文學(xué)院古代文學(xué)2012級研究生。
(四川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 要:“中興四大詩人”之一的陸游于乾道八年(1172)調(diào)往南鄭,他于行往南鄭途中,及在南鄭的數(shù)月里作詩頗多,而這些詩歌亦很有特色。陸游南鄭之行,極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豐富了他詩歌的內(nèi)容,很好地體現(xiàn)出他入蜀后詩風(fēng)轉(zhuǎn)變的一面。
關(guān)鍵詞:陸游;南鄭;詩歌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陸游(1125—1210),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詞人,在文學(xué)上成就甚大,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同列“中興四大詩人”。陸游乾道六年(1170)入蜀,在夔任職約為兩年,于乾道八年(1172)調(diào)至南鄭。按于北山《陸游年譜》載:“(陸游)正月啟行,取道萬州、梁山軍、鄰水、岳池、廣安、利州……三月,抵南鄭?!保?]陸游南鄭之行,極大地開闊了他的眼界,豐富了他詩歌的內(nèi)容,雖然時間僅為半年,卻多有詩作留存,而這些詩歌則很好地體現(xiàn)出他入蜀后詩風(fēng)轉(zhuǎn)變的一面。
《飯三折鋪鋪在亂山中》:
平生愛山每自嘆,舉世但覺山可玩?;侍鞈z之足其愿,著在荒山更何怨。南窮閩粵西蜀漢,馬蹄幾歷天下半。山橫水掩路欲斷,崔嵬可陟流可亂。春風(fēng)桃李方漫漫,飛棧凌空又奇觀。但令身健能強飯,萬里只作游山看。
這首詩歌是陸游啟程離夔后的第一首。三折鋪,按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考證,當(dāng)在夔州至梁山道中。[2]陸游曾在夔州任期將滿時,上書丞相虞允文,希望能“捐一官以祿之”,其中措辭,極為悲苦,而后得任南鄭,可謂達成此愿。此外,南鄭處于抗戰(zhàn)前線,“北瞰關(guān)中,南蔽巴蜀,東達襄鄧,西控秦隴”[3]地理位置極其重要,陸游到此亦是了其“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心愿。因此,在此詩歌中才有“皇天憐之足其愿,著在荒山更何怨?!边@樣的句子。而全詩體現(xiàn)出的,更是“但令身健能強飯,萬里只作游山看?!边@樣的豁達情感。
陸游在入南鄭途中,經(jīng)過沿途州縣,作詩頗多。這些詩歌,均保存在《劍南詩稿》卷三中[4],共30首。他感慨旅途艱險而云:“殘年流轉(zhuǎn)似萍恨,馬上傷春易斷魂。”(《馬上》)嘆息少友人陪伴而吟:“酒無獨飲理,常恨欠佳客?!保ā毒茻o獨飲理》)對待仕途曲折,則自勉:“人生如刀礪,磨盡要有日。”(《酒無獨飲理》)他過廣安時吊唁先賢張庭堅,表達景仰、崇敬之情:“許國肺肝知激烈,照人眉宇尚崢嶸。中原成敗寧非數(shù),后世忠邪自有評?!保ā哆^廣安吊張才叔諫議》)過果州驛時,又起鄉(xiāng)情:“驛前官路堠累累,嘆息何時送我歸?”(《果州驛》)過利州時,則傾吐壯志報國情懷:“殺生有地初非昔,報國無時未免愁?!保ā兜腔壅账滦¢w》)
此外,陸游對沿途的風(fēng)景亦有描繪。在綿谷時,過龍洞閣,有“卷地黑風(fēng)吹慘澹,半天朱閣插虛無?!保ā讹L(fēng)雨中過龍洞閣》)在嘉川時,遇雨,有“一春客路厭風(fēng)埃,小雨山行亦樂哉。危棧巧依青嶂出,飛花并下綠巖來?!保ā都未ㄤ佊鲂∮辍罚┰诮鹋5罆r,有:“快晴生馬影,新暖拆花房。沮水春流綠,嶓山曉色蒼。”(《曉發(fā)金?!罚┻@些景物,都給陸游留下了深刻印象。
乾道八年三月,陸游抵達南鄭,開始向往已久的軍旅生活。在到達南鄭之初,陸游便有詩作,抒發(fā)其滿腔抱負:“國家四紀失中原,師出江淮未易吞。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關(guān)中作本根。”(《山南行》)而在南鄭期間,陸游所作詩歌,也多以“壯志報國”情感為主。
《南鄭馬上作》:
南鄭春殘信馬行,通都氣象尚崢嶸。迷空游絮憑陵去,曳線飛鴦跋危鳴。落日斷云唐閥廢,淡煙芳草漢壇平。猶嫌未豁胸中氣,目斷南山天際橫。
詩歌前六句寫南鄭風(fēng)光,以“落日”“斷云”“淡煙”“唐閥廢”“漢壇平”等景,展現(xiàn)邊塞凄涼景象,而末尾兩句,則表達了其希望盡快奔赴戰(zhàn)場的迫切心情。
《和高子長參議道中》:
梁州四月晚鶯啼,共憶扁舟罨畫溪。莫作世間兒女態(tài),明年萬里駐安西。
梁州,按《太平寰宇記》載:“興元府漢中,即今理南鄭縣,古梁州之境?!保?]詩歌前兩句描繪了此地風(fēng)景秀美的一面,后兩句則反用王安石《鄞縣西亭》:“更作世間兒女態(tài),亂載花竹養(yǎng)風(fēng)煙?!北砻髌洹盎謴?fù)失地”的愿望。
《太息》:
太息重太息,吾行無終極。冰霜迫殘歲,鳥獸號落日。秋砧滿孤村,枯葉擁破驛。白頭鄉(xiāng)萬里,墮此虎豹宅。道邊新食人,膏血染草棘。平日鐵石心,忘家思報國。即今冒九死,家國兩無益。中原久喪亂,志士淚橫臆。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
本詩作于蒼溪青山鋪。前十句寫青山鋪凋敝、荒涼的景色,反映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接著,直訴自己報國熱情,以“冒九死”而“家國兩無益”表達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和悲哀。最后兩句則道出了自己受輕視的現(xiàn)實情景,回應(yīng)首句“太息”之音。
此外,陸游在南鄭曾與多名友人同舍共事,其間自有深厚友誼。因此,好友東歸時,亦有詩歌贈送,表達友情。
《送劉戒之東歸》:
去國三年恨未平,東城況復(fù)送君行。難憑魂夢尋言笑,空向除書見姓名。殘日半竿斜谷路,西風(fēng)萬里玉關(guān)情。蘭臺粉署朝回晚,肯記麤官數(shù)寄聲?
劉戒之,即劉三戒,吳興(今浙江湖州)人,陸游在南鄭時,與其同在宣撫使幕下,關(guān)系甚好。詩人送戒之東歸,首先聯(lián)系自己離家三年未回的鄉(xiāng)愁,表達對戒之的祝愿;而后回憶從前一同出入前線,于斜谷、駱谷等處勘察的情景;最后,以“麤官”自詡,希望友人回朝后莫要相忘。
《送范西叔赴召》:
天涯流落過重陽,楓葉搖丹已著霜。衰病強陪蓮幕客,凄涼又送石渠郎。杜陵雁下悲徂歲,笠澤魚肥夢故鄉(xiāng)。便恐從今長隔闊,舊交新貴例相忘。
范西叔,即范仲芭,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北宋名臣范鎮(zhèn)、范祖禹之后。乾道八年六月,以樞密使薦,趣召詣行在所。九月丁丑,西叔始東下。[6]詩歌以“天涯流落”“衰病強陪”“凄涼又送”“杜陵雁下”等詞,表達分別之情,又反說“舊交新貴例相忘”,希望西叔莫忘舊友。
陸游在南鄭任王炎幕僚期間,曾因公至梁、益二地,而當(dāng)其再次回到漢中時,則已聽聞王炎內(nèi)調(diào),幕府即將解散的消息。因此,他在其《歸次漢中境上》一詩中,才有“良時恐作他年恨,大散關(guān)頭又一秋。”以表達其壯志難酬的失落情懷。不久,陸游接獲新命,便離開了南鄭,結(jié)束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的戊邊生涯。
參考文獻:
[1] 于北山,《陸游年譜》,第15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1月。
[2] 錢仲聯(lián),《劍南詩稿校注》,211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9月。
[3]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六,《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4] 自《飯三折鋪鋪在亂山中》起,至《曉發(fā)金?!分?。
[5]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影印本),卷一百三十三,第136頁,中華書局,1999年。
[6] 《送范西叔序》,《渭南文集》卷十四,《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