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惠燕(1987.7-),女,漢族,山東濰坊人,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語言學。
摘 要:《西風頌》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最著名的一首抒情詩,全詩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寫景與抒情于一體,節(jié)奏明快,感情奔放,含意深刻,達到了形式和內(nèi)容的完美統(tǒng)一。本文從語音、語法和深層結構變異三個層面對偉大浪漫主義詩人雪萊的名篇《西風頌》加以分析。
關鍵詞:語音過分規(guī)則化;語法過分規(guī)則化;深層結構變異;修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一、引言
“在恰當?shù)牡胤绞褂们‘數(shù)脑~,這就是文體的真實定義?!睆乃雇蛱亟o文體下的這個定義中,我們做出這樣的理解:一部作品的語言表達方式就是最顯著的風格。簡單來說,“文體的研究對象有兩個:一是作品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二是作者的語言特色”。文學文本是問題分析最普遍的材料,文體分析也以文本本身為主。本文在文體學的視角下,從語音過分規(guī)則化、語法過分規(guī)則化、深層結構變異及其他修辭手法方面,對雪萊的政治抒情詩名篇《西風頌》進行了賞析。
二、從文體學角度賞析《西風頌》
(一)語音過分規(guī)則化
詩歌講究語言的樂感,分析詩歌時,語音始終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西風頌》的格律是但丁《神曲》所用的三行詩節(jié)(TerzeRima)與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Sonnet)的完美結合。詩人使用跨行跨節(jié)詩行(run-online),前四節(jié)為三行詩,第V節(jié)為雙行排偶句(couplet),既遵守了十四行詩體,又富于變化。在音韻上,詩人采用了獨特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韻腳:aba,bab,cdc,ded,ee,而在詩行中則采用五步抑揚格,以及其獨特的重讀單音節(jié)押陽韻等方法。詩的節(jié)奏感強,同時全詩五章格律一致,通篇成為銜接緊密的一個整體。
在“Ode to the West Wind”中,West與Wind運用了押頭韻的形式。第一章詩中的“wild west wind”出現(xiàn)在句首緊密呼應題目,之后的“whose,who,wintry,winged,where,within,with,which,will,wave,woods,wear,were,wanderings,would,weight,wither,words,winter”均勻地分布在各個詩章當中與其他意象緊密相連,平衡了詩歌在讀音上的結構,既很好地呼應了中心詞,又起到了與其他詞語和意象完美銜接的作用。
(二)語法過分規(guī)則化
1.反復
反復是為了突出強調(diào),或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效果而常用的修辭方法。第四章第一節(jié)中,“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 If I were”的反復使用加強了語氣。這個反復句式的運用是詩歌主旨與作者感情迸發(fā)的起點,此后步步遞進一直到詩歌最后又一個特殊句式——疑問句中特殊的反詰句的運用為整首詩作結,為四、五章詩人澎湃的感情與讀者的激情搭起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梁。
2.倒裝
倒裝是指打破句子的正常語序,以期達到某種藝術效果或為了追求韻律。第一章第二節(jié)的最后一行和第三節(jié)的第一行中“Who chariotest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 The winged seeds,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正常的語序應為:Who chariotest the winged seeds to their dark wintry bed where they lie cold and low。這一倒裝形式把上下文緊密地銜接起來,起到承前啟后、調(diào)節(jié)結構的作用。
(三)深層結構變異
語言的變異是詩歌最基本的美學特性,為詩歌增添了創(chuàng)意和美感?!段黠L頌》中,詩人巧妙地使用了矛盾、轉(zhuǎn)義、欺騙等深層結構變異形式,使詩的語言極富想象又優(yōu)美精練。
1.矛盾
矛盾是一種獨特的辭格,其詞語結構表面上對立,實則含義深刻雋永?!段黠L頌》中,“Destroyer”與“Preserver”這一對意思相悖的詞,是作者獨具匠心的矛盾修辭格,通過意象的矛盾、語言的矛盾,使讀者在詩的矛盾中獲得了美感和思辨,深刻了理解了作者的革命主義情懷。
2.轉(zhuǎn)義
文體學中的轉(zhuǎn)義指通過改變詞語的原有意義,臨時賦予其新的含義,主要通過比喻來實現(xiàn),分為隱喻和明喻。路易斯(Clive Staples Lewis,1898-1963)說,隱喻是詩歌的生命原則,是詩人的主要文本和榮耀?!癘 wild West Wind,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把西風比作秋之生命的呼吸; “The locks of the approaching storm”,把云層比作發(fā)怒酒神的頭發(fā)。詩中也多次使用明喻,如“ Loose clouds like earths decaying leaves are shed”。轉(zhuǎn)義使詩中形象新奇、生動,激發(fā)讀者的思考和想象。
3.欺騙
欺騙是指故意使用升格陳述、降格陳述等手法,以實現(xiàn)特殊修辭效果。欺騙修辭格可以分為夸張、低調(diào)陳述和反語三種類型,夸張的手法在浪漫主義詩歌中最為可見,也是本詩的一大特色。第三節(jié)詩中,“Thou for whose path the Atlantics level powers,cleave themselves into chasms,while far below”,詩人將西風、大西洋活化,強調(diào)西風無比強大的力量。
三、總結
《西風頌》是19世紀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一首抒情詩,也是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詩人巧妙地把自己的哲學思想、道德精神和政治抱負融合在一起,以奔放豪邁的筆鋒,磅礴宏大的氣勢勾勒出西風這一“破壞者”和“保護者”的形象,抒發(fā)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歌頌了西風摧枯拉朽同時孕育新事物的精神;也表達了對未來革命必勝的樂觀主義精神。詩人運用高超的語言藝術手法,完美的實現(xiàn)了形式和主題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 Carter,R.Language and Literature:An Introductory Reader in Stylistics [C].L ondon Boston:G.Allen Unwin,1982.
[2] Wales,K.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 [M].London:Longman,1989.
[3] 王湘云.英語詩歌文體學研究[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
[4] 郭鴻.評《英語文體學的范圍、性質(zhì)與方法》[J].外語研究,1988,(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