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袁順紅女(1988-),漢,重慶巴南,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專業(yè):英語語言文學,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重慶師范大學 重慶 401331)
摘 要:托馬斯.哈代是十九世紀英國偉大的作家,他的小說以悲劇為主?!稛o名的裘德》是哈代最后一部小說,但也被看作是其最優(yōu)秀的一部。該小說主要反映中下層社會人裘德的生存和精神追求,然而裘德的一生短暫又悲劇。本論文主要從社會背景,裘德的個人原由兩個方面來分析造成裘德悲劇的根源。
關(guān)鍵詞:裘德,悲劇,根源
中圖分類號:I10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2)12-0000-01
1.引言
托馬斯.哈代是英國跨越19世紀和20世紀(維多利亞后期)最富盛名的小說家詩人,他的小說繼承了維多利亞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稛o名的裘德》的出版,遭到當時維多利亞舊秩序的維護者的指責,抨擊其內(nèi)容傷風敗俗、褻瀆神圣?!稛o名的裘德》講述了主人公社會下層人士裘德為理想而奮斗,最終卻悲劇的一生。
主人公裘德是個孤兒,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他內(nèi)心敏感卻又非常的勤奮好學,一邊幫工的同時一邊自學,夢想有一天可以進入高等學府—基督寺。然而裘德的人生計劃卻被一個女人的出現(xiàn)打破了,這個女人就是美貌而粗俗的屠夫之女艾拉貝拉,裘德受她的誘惑并同她結(jié)了婚,但不久艾拉貝拉就拋棄裘德另覓新歡。裘德移居基督寺,與表妹淑相遇,兩人一見傾心。同時,裘德申請進入基督寺學習,卻遭到了拒絕,縱使他滿腹經(jīng)綸。雖然裘德與淑都互生愛意,但淑出于一時的自虐心理,突然宣布嫁給久已對她有意的費勞孫(裘德兒時的恩師)。雖然費勞孫對淑尊重體貼,但淑發(fā)現(xiàn)自己愛的還是裘德,所以離開了他投向裘德的懷抱。兩人并沒正式結(jié)婚,只是自由同居并育有子女。處處都是流言蜚語,受到社會的排斥,所以一家人無處棲身,過得十分困苦。絕望中,長子“小時光老人”(Father Time,裘德與艾拉貝拉所生)吊死了弟妹,隨后自殺。淑遭此變故,終向命運和教會屈服,回到了費勞孫身邊,裘德也與艾拉貝拉復合。但裘德從此一蹶不振,終日借酒消愁,最終英年早逝。
哈代曾深受左拉的自然主義,達爾文的進化論等影響,所以,閱讀哈代的小說,讀者常??梢愿惺艿綕庥舻谋瘎「?、宿命感,人在整個宇宙中如此渺小,他的一舉一動,一切努力,都是毫無價值,最終只能走向早已安排好的毀滅之中。然而哈代卻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表明過他不是一位悲觀主義者,他寫悲劇只是為了找到悲劇的原因,最后“對癥下藥”,找到現(xiàn)行社會的弊端,并改正之。造成裘德悲劇的根源有很多,本文主要從社會背景,裘德的個人原由來分析。
2.裘德的悲劇根源
2.1社會根源
哈代的小說大多反映維多利亞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人是社會性的,離開了社會不能生活,人跟社會是緊密聯(lián)系的,通常人的悲劇也是有社會因素造成的。裘德生活的那個時期,教育制度對窮人是非常不利的,教育始終被統(tǒng)治階級視作保持其階級優(yōu)越性和維持其統(tǒng)治地位的必要手段,因而窮人根本沒有享受教育的權(quán)利,這也使得窮人只能一輩子生活在社會的底層,窮人的向上奮斗注定徒勞,因為窮人根本沒有能力承擔大學昂貴的學費,而裘德只是一個靠打零工的石匠,依靠他那點微薄的收入,卻懷揣大學夢想,注定了夢想的破碎。小說中的裘德正是一位從一出生就生活在社會下層的農(nóng)民,縱然他勤奮好學、積極向上,并且學識了得。他投遞給各個高校的申請書最終石沉大海,偶爾有的回復也是提醒他自己的社會位置,不要妄想可以進入大學深造。
婚姻關(guān)系在社會生活中被看作是比較重要的一大關(guān)系?!稛o名的裘德》中的婚姻關(guān)系揭露了維多利亞社會中悲劇的一面。在裘德生活的那個時期或者說維多利亞時期,人們是不能隨便解除婚姻關(guān)系的,一旦解除,將受到社會的譴責,因為在當時,人們普遍信仰上帝,而婚姻關(guān)系被認為是上帝授予男性的,所以人們無權(quán)擅自解除,否則被認為是褻瀆上帝。裘德因為一時的沖動而與艾拉貝拉結(jié)合,他們之間是沒有真正的愛情可言的,加上艾拉貝拉的粗俗,所以他們的婚姻卻早已名存實亡。裘德作為一名新人類,在當時做出了離婚的決定,勢必要遭到社會輿論的譴責,使得生活工作中處處碰壁。而后,裘德遇見了自己的真愛—淑,由于兩人思想的超前,同時選擇了未婚同居,在那個還比較保守的維多利亞社會,這怎能叫社會接受。所以,面對流言蜚語,他們只能不停地搬家,不停地打零工來維持生計,加上還要撫養(yǎng)小孩,生活極度困苦。最終,早熟的小孩為了減輕父母的生活壓力,他和前妻的兒子“小時光老人”殺死了弟妹,而后自殺,終于,裘德走向了毀滅。
2.2裘德的個人根源
造成裘德的悲劇的一大根源是來自社會的,當然來自他個人的因素同樣也不可忽視,類似于我們講的內(nèi)因外因。裘德身上有很多優(yōu)點,勤奮好學、富有愛心,然而不管怎樣他還只是一個普通人,普通人就少不了這樣那樣的缺點。
哈代曾稱要寫出“靈與肉的小說”,《無名的裘德》做到了。其中的兩大女主角艾拉貝拉和淑,前者代表的是肉欲,而后者代表的是靈性、精神,這其實也是反映了裘德天性的兩個方面。
艾拉貝拉是一名屠夫的女兒,本人沒有學識,天生粗俗,本與裘德是兩個世界的人,然而兩人卻相遇了。青年時期的裘德一心想進基督寺求學,內(nèi)心純潔、心無雜念,這都是在遇見艾拉貝拉之前,然而之后,一切都改變了,裘德無法遏制自己的沖動,不得不被艾拉貝拉誘惑,并草率地與之結(jié)婚,這樣,裘德的人生計劃可以說是完全被打破了。有句話叫一步錯,步步錯,萬劫不復。裘德一方面很理性,非常好學,一方面卻難敵沖動。
淑是裘德的表妹,生得漂亮,與艾拉貝拉卻是相反的類型,她有涵養(yǎng)、有學識、獨立,可以說是那個時代的新女性代表。她反對婚姻,認為婚姻只是一紙合約,真正相愛的兩個只需要靈的結(jié)合,不需要婚姻的束縛。淑在裘德之前就已與裘德童年的恩師費勞孫訂婚,也許他們本來可以一直平淡地生活下去。裘德來到基督寺與淑一見鐘情互生情愫,在得知淑已于費勞孫訂婚的前提下仍舊向淑表達愛意,這使得淑義無反顧地投向裘德的懷抱。然而,生活卻并沒有向這兩個年輕人敞開美好的大門,他們未婚同居,遭到了世人的唾棄,生活十分困苦,最終早熟的兒子將他們帶入了終極毀滅中,這樣,裘德的一生終以悲劇收場。
3.結(jié)語
托馬斯.哈代是英國文壇上一名杰出的文學大家,他的《無名的裘德》也被看作是他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風格的高峰。《無名的裘德》是一部悲壯的小說,農(nóng)民裘德積極向上,一心想進入當時的高?;剿虑髮W,卻由于自己低下的社會地位以及貧窮,使得他無權(quán)無能力進入大學學習,這也注定像他這樣的貧苦大眾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想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是多么的荒唐可笑。窮人這一身份阻礙了他的發(fā)展,同樣不合理的社會及婚姻制度也造成了裘德的悲劇。當然,裘德自身的原因,如沖動盲目等也是造成他毀滅的不可忽略的根源。讀畢《無名的裘德》,裘德的一生仍然存在于我們的腦海中,同時讀者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還存在著千千萬萬的“裘德”,可能是你,可能是他或她,也很有可能就是我們自己,要如何才能避免裘德的悲劇,使得哈代的《無名的裘德》仍然有研究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哈代.無名的裘德[M].劉榮躍,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2] 蔣承勇.英國小說發(fā)展史[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3] 丁世忠.哈代小說倫理思想研究[M].四川出版集團,2008.
[4] 張玲.哈代[M].華夏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