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jù)濱海園林對地被景觀植物的需求,對7種耐鹽堿的地被植物資源和應用作了介紹。
【關鍵詞】濱海;野生地被植物;園林應用;植物資源
隨著海南東線沿海地區(qū)五星級酒店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海防林的濱海景觀建設越來越重要,對于景觀要求更為強調(diào)突出地方特色,維護海防林生態(tài),保護生物多樣性,節(jié)約管理成本。濱海野生地被植物因具有適應海邊生長環(huán)境,抗旱、耐鹽堿、適應范圍廣、與雜草的競爭能力強、管理粗放、養(yǎng)護費用低等優(yōu)點,更適宜海邊沙灘區(qū)域的景觀建設。由于人工栽培的地被植物不耐海風、鹽堿,只有濱海野生地被植物生長快、抗逆性強、繁殖容易、固沙能力強,逐漸成為濱海園林綠化的優(yōu)良地被植物。
1.海南南部地區(qū)的地被植物資源調(diào)查
經(jīng)過對距最高潮位線200米內(nèi)海灘上的野生地被植物資源的調(diào)查,在濱海區(qū)域能夠覆蓋沙灘的野生植物品種較單調(diào)。
經(jīng)過近幾年的系統(tǒng)觀察、調(diào)研,從生長特征、生態(tài)習性、觀賞價值及其它應用價值上對7種濱海地被植物進行分類,便于實際應用。
單葉蔓荊(VitextrifoliaL.Var. Simplicifolia Cham)、馬鞍藤(Ipomoea pes-caprae)、濱刀豆(Canavalialineata〈Thunb.〉DC)、蟛蜞菊(Wedelia biflora
icana)、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var.s-iinicum))。
2.種濱海地被植物的介紹及應用評價
2.1單葉蔓荊
單葉蔓荊(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 Cham),又稱白背蔓荊,屬馬鞭草科牡荊屬匍匐灌木,是砂堿海灘的先鋒物種。單葉蔓荊葉對生,橢圓形,葉片表面光滑,葉上面綠色,下面灰白色,幼莖直立,淺紫色,蔓莖長3米以上,有香氣,節(jié)上生不定根;穗狀花序頂生,淡紫色,子房上位,核果圓形。干燥果實為名貴中藥,稱蔓荊子,又名沙荊子、白布荊、萬荊子等,味苦,疏散風熱,清目利頭,平肝涼血,葉外敷可治跌打損傷,具消腫止痛、涼血止血之功效,果實曬干后可以泡茶。
關鍵養(yǎng)護技術及繁殖方法:單葉蔓荊生性強健,在沙礫壤及沙壤中均可生長,管理粗放,旱季需每周澆水一次,臺風后葉子會枯干,但一周后可萌發(fā)新葉。根據(jù)原生境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白背蔓荊適宜在海灘退后100之外區(qū)域生長。
繁殖方法:可用種子、扦插、壓條、分株繁殖。白背蔓荊匍匐莖著地部分生須根,更適宜扦插繁殖,可直接種于大田,方法如下:將采集的長枝條剪成40-50cm,亦可不剪長枝使用,成活率更高,然后平放于挖好的溝中,溝深4-5cm,覆土后應有部分新生直立枝葉露出地面,每日噴水兩次,冬季扦插時幼枝及葉片會枯干,兩周后有新葉從地面處萌發(fā)。在海南南部地區(qū)扦插一年四季皆可。
應用評價:單葉蔓荊根系發(fā)達,耐旱、怕澇、耐鹽堿、耐瘠薄,為堿性指示植物,在適宜氣候條件下生長極快,匍匐莖著地莖節(jié)處生須根,能很快覆蓋地面,抑制其他雜草生長,又有很強防風固沙作用。單背蔓荊宜群植形成龐大的植物群落覆蓋沙灘薄地、瓦礫劣土地面,故是一種治理、改造、利用沙灘荒洲的理想植物。在濱海園林綠地建植中覆蓋種植土30cm,生長更佳。通過對比分析,蔓荊地、非蔓荊地主養(yǎng)分、木麻黃生長量、及蔓荊地小氣候變化特點的實驗表明:單葉蔓荊能促進木麻黃的生長,可做海濱沙地固沙造林的先鋒植被。
2.2馬鞍藤
馬鞍藤(Ipomoea pes-caprae)別名:鱟藤、厚藤、海茹藤、二裂牽牛、馬蹄草,屬旋花科牽?;▽俣嗄晟荼局参铩qR鞍藤全株光滑,莖極長而匍匐地面;葉互生,厚革質(zhì),葉片先端有明顯凹陷或接近2裂,形如馬鞍,莖葉有白色乳汁,植物體微帶紫紅色;花期全年不斷,以夏季最盛,花冠紫紅色,漏斗狀,有“海濱花后”的美譽;蒴果球形,其上密被柔毛,性喜高溫、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其耐鹽性佳,抗風、耐旱性佳,但耐寒耐陰性稍差,馬鞍藤是一種泛熱帶性分布型植物,幾乎在全世界熱帶地區(qū)的海都有其分布。馬鞍藤全草入藥,全年可采,曬干,祛風除濕,拔毒消腫,用于風寒感冒,風濕關節(jié)痛,腰肌勞損,外用治瘡癤、痔漏。
生長特性及繁殖方法:馬鞍藤喜歡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耐旱抗鹽性強,左右可對稱的葉片可避免中午陽光的直射,葉表面的臘質(zhì)減少水分蒸發(fā),更有反射陽光的功效,馬鞍藤的莖分地上莖和地下莖,地上莖細長,匍匐在地面生長,多分枝。每節(jié)都會生出不定根,不定根成軸根系,其主根向下深入沙中,而須根則向左右延伸。馬鞍藤的不定根向下延伸深度不等,30cm到45cm,甚至50cm以上,莖越老,不定根越長。馬鞍藤的地下莖在沙里離地不深,但長度很長,復雜的根系縱橫交錯,使其更容易牢牢地抓住沙地,避免被海風吹走。
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壓條繁殖,在海南地區(qū)馬鞍藤最常用扦插繁殖,插穗枝條老枝、嫩枝皆宜,而且扦插時間不受限制,可在海邊沙灘直接挖溝埋種,枝條埋深8-10cm,埋沙長度20-40cm,埋入沙中的長度偏長些更有利于馬鞍藤的成活,扦插后每天噴水兩次,使沙地2cm以下保持濕潤即可,根據(jù)現(xiàn)場扦插種植經(jīng)驗,如果海風偏大馬鞍藤地上部的莖葉會干枯,但埋入沙中部分仍然成活,并可萌芽從沙中長出。取生有不定根的莖可剪斷后直接種植,成活率達98%以上。
應用評價:馬鞍藤是典型的沙礫海灘植物,它同時是沙礫不毛之地防風定沙的一線植物,可改變沙地微環(huán)境以利其他植物生長,具有美化海岸及定沙功能,使馬鞍藤在海岸沙灘演進到海岸林的自然演替過程中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在海防林的建植中,馬鞍藤種植區(qū)可做為海防林與海水的過度區(qū)域,是沙灘最前沿的植物群落。它可承受烈日曝曬、海風吹襲、潮水沖刷,并在貧瘠、養(yǎng)分缺乏含鹽高的海灘生長,其花期全年花開不斷,花大艷麗,可充分展現(xiàn)海濱的原始氣息,也可用于巖石園的造景。
2.3濱刀豆
濱刀豆(Canavalialineata〈Thunb.〉DC), 別名 肥豬豆、肥豬刀,屬蝶形花科,多年生匍匐狀藤本植物。葉為三出復葉,頂小葉圓形或倒卵圓形,蝶形花,紫紅色,花期長;莢果扁形,厚革質(zhì);豆莢肥胖呈刀型,故得其名。
關鍵養(yǎng)護技術和繁殖方法:濱刀豆生性耐鹽、耐風又耐貧瘠,植株一旦生根定植,生長繁茂,主要危害濱刀豆的是病毒病,植株染病后心葉萎縮,葉表褶皺,不能正常生長直至死亡。正常生長的濱刀豆在海南的雨季幾乎不用管理,生長旺盛;在旱季需澆水,每周一次即可。
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繁殖,用扦插繁殖可以更快地擴大種植面積,扦插的方法與馬鞍藤相同。
應用評價:濱刀豆是典型的濱海植物,生長于沙礫地間形成優(yōu)勢群落,為優(yōu)良的海岸定沙植物,在天氣炎熱時葉片主脈閉合,以減少水分散失。在海南南部海灘,以馬鞍藤最為優(yōu)勢,在海灘后方的沙地上則以濱刀豆及濱豇豆兩種豆科植物為主。濱刀豆的紫色蝶形花及肥大的豆莢很具觀賞特色,適宜為花境及水旁垂吊種植。
2.4蟛蜞菊
蟛蜞菊(Wedelia biflora
關鍵養(yǎng)護技術及繁殖方法:蟛蜞菊全株匍匐團簇,生長強健,很少有病蟲害。養(yǎng)護中需要定期修剪,修剪后需要澆透水一次,在海南地區(qū)一周內(nèi)老莖上可萌發(fā)新葉,但在半陰區(qū)域種植有徒長現(xiàn)象。
繁殖方法:最常用扦插繁殖,極易成活,取修剪后的藤條,老嫩皆宜,直接種于大田,開溝后將30cm以上長的枝條斜放于溝中,間距5cm,覆土后透水一次,每天噴水兩次,植株生根后生長速度很快,約一個月內(nèi)郁閉度達90%。
應用評價:蟛蜞菊為強侵略性物種之一,可用于花境種植或土壤條件差的區(qū)域種植,在相鄰區(qū)域種植其它植物時可通過做溝的方式隔離,使蟛蜞菊不能入侵到其它區(qū)域。蟛蜞菊生長勢強,不擇土壤,耐旱耐鹽,能抵抗強風烈日,是一種典型的多年生海濱植物。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止咳,涼血平肝。用于預防麻疹,感冒發(fā)熱,白喉,咽喉炎,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百日咳,咯血,高血壓;外用治疔瘡癤腫。
2.5草海桐
草海桐 Scaevola frutcscens 別名海桐草,屬草海桐科草海桐屬常綠灌木。莖粗大,光滑無毛,高可達2m。葉叢生枝頂,肉質(zhì),倒卵形至匙形,上有不明顯鋸齒。在莖干上由于葉脫落,使得肉質(zhì)的莖上,有環(huán)環(huán)的脫葉痕。花白色,腋生聚傘花序;花冠筒一邊裂至基部,花柱由裂處伸出,花冠裂片緣有不規(guī)則淺裂的薄瓣?;ㄆ谇锛?。核果球形,白色,含1-2枚種子。
關鍵養(yǎng)護技術及繁殖方法:草海桐性喜高溫、潮濕、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抗鹽性佳,抗強風,耐旱、耐寒,耐陰性稍差??刮廴炯安∠x危害能力強,生長速度快,適宜在海邊沙灘生長。
繁殖方法:枝條容易扦插及萌芽,也可種子繁殖。栽培土質(zhì)以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最佳。日照需充足,一年施肥2~3次,即能生長旺盛。生長適溫22-32~C。全年可移植,較易成活。
應用評價:常見于海南沿海沙灘,石礫地。生長迅速,海岸固砂防潮樹種。生長在海岸林前線叢生,也常和露兜、黃槿等樹種混生。可作海岸防風林、行道樹、庭園美化;可單植、列植、叢植。
2.6蜘蛛蘭
蜘蛛蘭Hymenocallis americana別名:美洲水鬼蕉、水鬼蕉、蜘蛛百合、笹蟹百合、螫蟹花。屬石蒜科水鬼蕉屬多年生球根花卉,葉基生倒披針形,端銳尖,一般生長在莖的兩側(cè),排列很整齊,有時葉片尖端會裂成兩片;葉長60cm左右,寬3-6cm,基部有縱溝?;ㄝ阌捕馄剑?0-70cm;花白色,無梗,呈傘形花序頂生,花綠白色,徑可達20cm。花瓣細長,在頂端多會有向下的彎曲;副冠鐘形或闊漏斗形,具齒牙緣。石蒜科鱗莖徑7-11cm。光照、溫暖濕潤,不耐寒。
關鍵養(yǎng)護技術及繁殖方法:蜘蛛蘭生性強健,耐旱、耐濕、耐陰、耐高溫、耐鹽堿。休眠期不明顯,葉色四季青翠。50%以上的光照至全日照均能生長,日照充足處較容易開花。
繁殖方法:蜘蛛蘭生育適溫為22~30℃,北方露地栽植,秋季挖球,干藏于室內(nèi),分球繁殖。春天栽植時進行,勿深栽,球頸部分與地面相平即可。子球可稍深些。還可將鱗莖大于2cm的種球切為四瓣分植于育苗袋中,可直接育苗,如果種球規(guī)格更大,可分為更多瓣數(shù)育苗。
應用評價:蜘蛛蘭花型別致,葉形美麗,觀葉、賞花均理想;園林中適合花境條植,庭院叢植,室內(nèi)盆栽供室內(nèi)、門廳、道旁、走廊陳設。由于蜘蛛蘭具有耐鹽堿的特性,亦可做為濱海綠地花境種植,豐富了濱海植物的種類。
2.7文殊蘭
文殊蘭Crinum asiaticum(var.s-iinicum), 別名:羅裙帶、秦瓊劍、文蘭樹、引水蕉、水蕉、十八學士、海帶七、郁蕉、海蕉等。屬石蒜科(Amaryllidaceae),文殊蘭屬多年生常綠球根草本花卉。地上具被膜假鱗莖,長柱形。葉帶狀披針形,寬大肥厚,前端銳尖,長60~100厘米,寬10~14厘米,邊緣波狀,葉輪生?;ㄝ阒绷?,高度約與葉片等長,一般有花10朵-24朵,呈傘形聚生于花葶頂端,長14~18厘米,白色,有時帶粉紅色,芳香?;ū痪€形,白色,花期7~9月。 蒴果球形,種子大,綠色。
關鍵養(yǎng)護技術及繁殖方法:文殊蘭性喜溫暖、濕潤,不耐寒,略耐陰,喜潮濕,忌澇,耐鹽堿,宜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
應用評價:文殊蘭花葉并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既可作園林景區(qū)、校園、機關的綠地、住宅小區(qū)的草坪的點綴品,又可作庭院裝飾花卉,還可作房舍周邊的綠籬;如用盆栽,則可置于莊重的會議廳、富麗的賓館、宴會廳門口等,雅麗大方,滿堂生香,令人賞心悅目。葉和鱗莖入藥。全年可采,多用鮮品或洗凈曬干備用;辛,涼。有小毒。行血散瘀,消腫止痛。用于咽喉炎,跌打損傷,癰癤腫毒,蛇咬傷。宜適于海邊綠地種植。
3.濱海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地中的應用
3.1應遵循的原則和建議
(1)堅持適地適種原則。因為濱海地區(qū)的環(huán)境特殊,只有在抗風性、耐鹽堿方面有很強特性的植物才適宜在海邊生長,選用不適當植物品種會給濱海綠化工作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2)堅持群落配置原則。在掌握各地被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生態(tài)學習性的基礎上,提倡應用多種野生地被植物組合,取長補短,合理搭配。
(3)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合理安排工期,縮短緩苗時間,并掌握各種地被植物養(yǎng)護的關鍵技術,可以獲得更佳的種植效果。
3.2濱海地被在園林綠地中的應用
(1)開發(fā)野生地被植物。選擇海邊常見野生植物,抗逆性強,適合海邊生,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體現(xiàn)本地特色,富有野趣,借鑒野生的自然地被組合,可以形成更加穩(wěn)定和兼顧季相變化的野生地被群落景觀。
(2)推廣復種混植地被—綴花地被設計:部分地被體感強,對地面覆蓋力弱,如剛種植的草海桐,在坡地種植會產(chǎn)生水土流失,且降低景觀效果,種植中加種一些白背蔓荊,不僅覆蓋了海沙,而且兩者生長均良好。因此,可在某些地被植物中混種些其它植物,一方面覆蓋沙地,增加了地被景觀的層次和綠量;另一方面保持水土。
(3)在濱海酒店的防風林區(qū),距離海水最近,且海風較大,絕大多數(shù)園林植物都不能生長,濱海植物馬鞍藤、草海桐、濱刀豆、白背蔓荊皆可生長良好,還能保持長期的穩(wěn)定性,與景觀生態(tài)綜合考慮,豐富和優(yōu)化了濱海環(huán)境,使景觀更加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