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比句
景頗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主要分布在中國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瑞麗、盈江等地和緬甸的撣幫、克欽幫。此外,在印度也有使用者。
差比句是一個廣義的語法范疇,同時也是一個句法——語義系統(tǒng)。有其獨特的句法體現(xiàn)和語義要求。《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比較”做出了如下解釋:比較是指就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事物辨別異同或高下。
景頗語差比句的語義要求
專家學者對差比句給個要素的分類基本是一致的。只有在具體名稱上有所差異。劉淼(2004)在《現(xiàn)代漢語差比句的語義認知基礎》一書中,將差比句的各要素分為:比較的對象(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比較內容(比較點和比較項)、比較目的(比較結果和比較差值)、比較標記(比較詞)。許國萍在(2007)《現(xiàn)代漢語差比范疇研究》一書中,雖沒有對差比范疇的各要素做明確界定和闡釋,但行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比較項(比較主體X、比較基準Y)、比較標記M(比較詞)、結論項R(比較結果)。這與劉淼對差比句各要素的界定有重合的地方。
景頗語差比句各構成要素
比較項——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
在語義上 ,比較關系的構成首先至少需要兩個不同的比較項:一個充當比較的主動者,引發(fā)比較關系的產(chǎn)生,即比較主體(X);一個充當比較的被動者,是構成比較關系的參照物,以比較基準的形式而存在,即比較客體(Y)。
1) 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的語義關系對比較句式的影響
兩個或兩個不同的人、事、物、行為動作等進行比較時,比較句式在句法上體現(xiàn)體現(xiàn)為以下幾種:
* 比較句式中同時出現(xiàn)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
1 Ngai a hkumhkrang machyun ai shi a hte maren re
我 的 身體 重 的 她 的 和 一樣 助詞
我的體重和她的一樣
2 Ngai a asak nang a hte maren re.
我 的 年齡 你 的 和 一樣 的
我的年齡和你的一樣
3 Maning moi ning hte shadon yang ,marang gaba htum sai
前 幾 年 和 相 比 助詞 雨 大 最 助詞
和前幾年相比,雨下得不能再大了
這里面的比較主體和比較客體就是“比較詞”前后的NP,例1中則為Ngai和shi;例2中是Ngai 與 nang,例3中的是marang與前幾年的自身相比較,比較句式中比較客體隱含在差比句中,不一定比較的雙方都會出現(xiàn),一些情況中,有時會有一些要素缺失,如比較客體不出現(xiàn):
1 Ngai loi tso ai
我 稍 高 助詞
我稍高一些
2 Mago tsom dik ai dai nre
瑪果 漂亮 最 的 那個 不是
瑪果不是最漂亮的那個
這里,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只出現(xiàn)了一個人稱代詞的情況,這種句式稱為極比句,即在某一個特定的范圍之內,比較主體是這里面最大的、最好的、最極致的等等意義。例1 表明比較主體比其他的人稍微高一些;例2中瑪果是景頗名字,根據(jù)排行得來,也是這種極比句式的否定形式,即在判斷動詞前加否定詞n,表明瑪果在范圍之中,最不怎么樣。
* 比較句式中比較主體隱含
上面提及比較客體的隱含,下面我們來探討比較主體不出現(xiàn)的情況
1 Nang hta ngai hpe grau tsora ai n nga sai
你 比 我 助詞 更 喜歡 的 沒有 了
沒有比你更喜歡我的了
2 Ngai hpe ndai hta grau gabu shangun ai lam n nga sai
我 的 這 比 更 感動 的 令 沒有 了
沒有比這更令我感動的了
這里的句式,都是用了n nga這一表示“沒有”的副詞充當了比較主體,而真正句義中的比較主體并未出現(xiàn),我們可以分析出,這些句子想要表達的是比較客體的極致性,是一種另外表極比的形式,用表沒有的詞語表示一個任意的范圍中沒有一個或一件能比得上后面的比較客體的,表達了比較客體“最”的形式。如,例1中,是為了說明你最喜歡我;例2表達的是這最讓我感動。因此這里是借著差比句的句式表達極比的句義,是一種意義上的跨越。
同一人、事、物、行為動作具有不同的屬性,在不同的時空階段里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這些方面都可以在比較關系中得以體現(xiàn)。相應的比較句式在句法上有如下體現(xiàn):
* 比較句式中的比較本體
1 Shi a jinghpo ga miwa ga hta byin ai
他 的 景頗 語 漢 語 比 好 助詞
他的景頗語比漢語好
2 Ngai mari ai hpyin go sawum si hta lo ai
我 買 的 蘋果 桃子 比 多 助詞
我買的蘋果比桃子多
這里的所謂比較本體,實際上是個領格形式,即后面所要比較的對象都是這個本體的自身所有,或者一個自身屬性,即比較的雙方都是本體自己的一部分,如例1是他的景頗語和他的漢語進行比較,即都是他這同一人的兩種技能比較;例2我買的蘋果和我買的桃子進行比較,都是我所擁有的事物;因此這里的比較主體在語義類型上就是同一領事。
* 比較句式中比較主體隱含
1 Hka manyi ma nyi ron sai
河水 前幾天 升 了
河水水位前幾天升了
2 Sha-u ko na nga poi shong na hta shau mat sai
湖 里 的 魚 節(jié) 前 的 比 少 助詞 了
湖里的魚比節(jié)前少了
這里的句式則是比較本體和不在同一時間,或空間的自身進行了對比,例1說的是河水水位這一比較本體在現(xiàn)在這個時間和前幾天的狀態(tài)進行比較;例2的比較本體是湖里的魚,則比較雙方為現(xiàn)在的魚數(shù)量與過節(jié)之前的數(shù)量的比較;
2 比較內容——比較點和比較屬性
(1) 比較點
在比較的過程中,比較的往往不是參與比較的比較項所具有的全部屬性特征,而是就比較項共同具有的某一點或某一方面進行比較,這一點或者這一方面就是比較點。
1 Ganan shi nang daram byin ai
教學 她 你 不如 好 句尾助
數(shù)學,她不如你
2Shi shat shadu yang nang hta mu ai
她 飯 做 的 你 比 好吃 句尾助
她做飯比你好吃多了
這部分主要說明了差比句中的另一個要素,比較點,即比較雙方在某一點進行的比較,例1比數(shù)學,可得出比較主體和客體在這上面的比較意義;例2比做飯,則主體她比客體你做的好吃。
(2) 比較屬性
參與比較的比較項可以就比較點的某一屬性,即比較屬性進行比較。
1 Ga hkum matsing yang ,wangmin lihkyang hta lawan ai
單詞 記 的話 王明 李強 比 快 句尾助
記單詞,王明比李強快
2 Daining maning hta marang gyona lo ai
今年 去年 比 雨 雪 多 句尾助
今年比去年雨雪多
這里的比較屬性,實際上是比較點的一個小分類,如例句所示,1句中比較主體和客體王明和李強,他們在記單詞這一點上比較,但是根據(jù)結果看出比的并不是全部的記單詞,而是記單詞的一個屬性——速度;例2中,今年和去年相比較的不是全部情況,只是天氣中的雨雪這一小方面。這些就是比較屬性。
3比較結論——比較結果和比較差值
(1) 比較結果
比較是為了表達比較項之間的差別,所體現(xiàn)的差別就是比較結果
1 Ndai ko hte shawa nampan sun ko ganoi maren pyo ai
這 里 和 公園 里 差不多 一樣 好玩 句尾
這里和公園差不多一樣好玩
2 Hka na nga langai hta langai grau gaba ai
水 的 魚 一條 比 一條 更 大 句尾
水里的魚一條比一條大
比較結果就是比較主體和客體在某一點上進行比較時,所產(chǎn)生的結果。如例句所示,例1通過比較,結果就是“差不多一樣好玩”,例2則是大這一個形容詞充當了比較結果。
(2) 比較差值
人們在進行比較時,有時會使用具體、確定的數(shù)量來表達參與比較的人、事、物、行為動作在某一比較點上的數(shù)量、程度、性狀等方面的差量,有時也會使用含有模糊數(shù)量語義特征的結構來表示這種差量。
1 Shi hta shi manit shi hpang hkrat ai
她 比 他 分鐘 十 遲到 句尾
她比他遲到十分鐘
2Shi ngai hta nyem ai limi shi sha n re
她 我 比 矮 的 厘米 十 只 不止
她比我低了不止十厘米
這個比較差值是出現(xiàn)在比較結果中的,是比較主體和客體在比較中產(chǎn)生的具體的差距,但是這個差距又分為具體差值和模糊意義的差值,即例1中的差值是具體十分鐘,而例2就是大于等于十厘米了。
4 比較標記——比較詞
在比較句式中,除隨具體語境而變化的比較項、比較內容、比較結果之外,還有構成要素,只要語義類型確定就不會發(fā)生改變,即比較詞。景頗語中, hta即是比較詞,表示“比”的含義。
Mi sen a myen hta hpu ai .
米線 面條 比 貴 句尾助詞
米線比面條貴
這里的hta就是比較的標記,看到它,就知道是比較詞了,而這個句子就是比較句。
(作者單位:云南民族大學民族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