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癮困擾著各個階層的人們,包括三四十歲的家庭主婦、青少年、中年商人、大學生甚至十歲以下的兒童,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網絡迷。
確切說來,許多兒童及青少年可能不算是上癮,但新技術的磁力影響了他們的判斷。他們大腦的前扣帶往往會受到多巴胺的刺激,使他們渴望從朋友那里收到短信。很多青少年一邊駕車一邊發(fā)短信,結果導致了美國數千宗致命的車禍。
美國斯坦福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發(fā)現,高達40%的計算機用戶承認他們因為癡迷網絡而忽視了學習、工作、家庭、飲食和睡眠。因特網正迅速成為娛樂和信息媒介選擇的新傳播途徑,它可能很快就要比傳統的電視媒體更加流行了。
由于無法適應校園生活,有的大學生很可能通過上網來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而不是面對現實的社會生活。他們在使用社交網站、電子郵件、即時信息和聊天室時會感到無拘無束,有超過80%的大學生是病態(tài)的上網者,58%的學生說頻繁上網影響了他們的上課和學習,平均成績也下降了。
因特網本身沒有成癮性,而是上網內容的選擇。人們可以迷上數據庫檢索、網上交友、網上購物、色情網站,甚至查看電子郵件,也有人會成為強迫性在線賭徒、股市交易商、玩游戲者或即時消息發(fā)送者,即使你不沉迷于因特網或相關技術,你也可能在這種誘惑中苦苦掙扎,偶爾被它打敗過。
新技術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賦予”我們擁有力量的感覺,我們可以向電腦直接地發(fā)出即時命令,這讓我們顯得威力無窮。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時打開或者關閉電腦,可以讓它們袖手旁觀、休眠或重新啟動,只要我們喜歡,我們可以規(guī)定交流的速度,或者選擇不交流。
但是,對于有可能成癮的人,電腦和因特網可以為他們提供虛假的力量感覺,屏幕、鍵盤和鼠標成為他們的延伸部分,通過硬件及軟件把因特網世界連接起來。癡迷電腦的用戶說匿名上網讓他們感到自由自在,因此他們經常在網上說些或寫些東西,披露個人的生活信息。有些用戶通過發(fā)布對別人誹謗造謠的言論,讓自己產生興奮以及刺激感,但用戶沒有意識到,包含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文字一旦被公布在因特網上,將成為永久性的公眾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可以被朋友和家庭成員訪問,也可以被同事、招聘單位和不相關的人看到。
成癮因素和個人有關,在這里基因起了重要的作用。有些人遺傳了幾乎事事沉迷的天性,因而各種不常見的網上成癮行為也在因特網中出現,如賭博、飲食、色性及購物等;還有些人想求得解脫,逃避抑郁、焦慮、無聊或人際沖突,如今同輩之間的壓力令許多年輕人迷上了在線的互動活動,包括聊天室、社交網站或虛擬游戲等。
成癮專家提出了網絡成癮疾病的標準,其中包括情緒變化、容忍、戒斷癥狀和復發(fā)。一些專家估計,10%的因特網用戶符合這些成癮標準。賭博癮和購物癮與它相似。使用者只是沉迷于某個過程,而不是一種物質,如藥物、酒精、煙草或食物。不過,當上癮者努力想戒掉癮廦(除食品外)時,戒掉網癮的困難不算大卻不小。
網癮會對身體產生副作用,盯著顯示屏的時間過長會導致肌肉緊張、眼睛不適和頭痛。和紙質印刷品相比,顯示在電腦屏幕上的文字閃爍清晰度低,對比度往往達不到最佳狀態(tài);此外,屏幕的反光和眩光使得閱讀起來更困難;反復操作鼠標會引起手和上臂肌腱炎或肌肉痙攣;通常視力和關節(jié)的柔韌性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下降,因此更容易患上這些身體疾病,盡管各個年齡的人連續(xù)使用鼠標都有這種情況,但最近的一項研究發(fā)現,如果青少年每天用電腦多于兩個小時,會出現脖子痛、肩膀痛和腰背痛等癥狀。
摘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大腦革命:數字時代如何改變了人們的大腦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