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北大新生入校后主要的心理問題是什么?
A:大一新生的心理問題是挺多的。北大學生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是,原來都是佼佼者,不少是省、市、縣的狀元。進校后成績不像以前那么好了,或者不像以前那么拔尖了,會有失落感,這是永遠的話題。
我觀察到的北大比較明顯的一個問題是,應試教育重災區(qū)的學生,適應問題比較大,他們的突出問題是,社交能力比較差,包括學習方面有明顯差距。比如說,有考分非常高的考生,英語非常差,口語、聽力都不行,因為他的老師就聽不懂、不能說。一些孩子,進北大之前都沒見過計算機,進來后念計算機系,或者每天都要用電腦交作業(yè),這樣的學生,往往一開始就要退學,學不下去了。這個壓力是非常大的。對于習慣用電腦的人來說,電腦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對那些學生來講,鍵盤上的字母都要找,這對他們的適應是很大的困難。
我發(fā)現(xiàn),很少有城市的孩子因游戲成癮而不得不退學的,最容易出現(xiàn)游戲成癮的學生往往來自應試教育重災區(qū)。對于他們來說,要考上北大,光聰明是不夠的,要非??炭嗖判?。到了北大,因為這么多年沒玩過,一進大學沒人管了,他開始打游戲,打一個學期兩個學期三個學期,所有的課都掛了,就退學了,非常非??上?。
這是所謂教育不平衡導致的。相對城市,農(nóng)村教育上的差距,師資力量上的差距,使得鄉(xiāng)村的學生把所有精力只能放在應試上,這也導致他們社會交往能力差、視野較窄。前不久,我們有個合作項目,北大學生跟國外名校學生交換居住,很好的機會,很多同學報名參加,我有一個感觸是,農(nóng)村孩子跟城市孩子有些差距。差距不是在智力上,城市的孩子很多在中學就有海外交換的經(jīng)歷,社交能力強;農(nóng)村孩子不擅言語,知識面會很窄,談吐會差些,有時話都說不出來。
Q:其他新生入校后心理有什么突出問題?比如會感到迷茫嗎?
A:我確實覺得迷茫是普遍特點,現(xiàn)在的學生當中,不知道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自己將來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事情,這是很普遍的。
很多同學到了北大后,在學習上出問題。雖然高中時期的學習慣性還在,他們會認真聽課、做作業(yè),但是學習上沒有目標了,或者說找不到學習的意義了,學習也就是為了完成這件事情。失去了動力和熱情,再聰明也是學不好的。
迷茫分兩個部分來講,作為青年人到了這個年紀本身就有迷茫的過程,尋找人生價值和意義的過程。只不過,現(xiàn)在學生接觸到的社會價值觀比較模糊或者說混亂,所以迷茫就會顯得更加突出,這個問題會直接反映到學習上、人際交往上。這是很普遍的在這代人身上的問題,這問題解決了,我們的來訪者至少少一半以上。
Q:為什么說迷茫會反映在人際交往上?
A:迷茫會影響到人際交往、與人合作上的一些事情。進大學之前,同學們的一切都是圍繞學習本身,進了大學要開始集體生活,需要跟天南海北,有地域文化差異的人住一起。一些學生處不來就不知道怎么去解決,缺乏解決或者說處理問題的能力。宿舍呆不下去了,頻繁換宿舍是蠻常見的。典型的例子,2010級,4個女孩一宿舍,開始處得很好,后來產(chǎn)生了矛盾,她們處理的方式很有意思,打電話讓自己的父母過來處理。兩個北京的兩個外地的,家長都跑到學校里來,在系領導的辦公室一起討論這個問題怎么解決,討論要不要換宿舍。對她們來說,以往所有的解決方式都是找爸媽,現(xiàn)在繼續(xù)沿用這個解決方案。
Q:那么,針對這些問題,老師們是如何開展心理教育的?
A:大學里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個知識的問題,是一個技能的補課,是對自己的人生認識和領悟的問題。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形式開展心理教育。今年5月25日,我們搞了一個大型活動,在百年紀念講堂,請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出,把心理的元素、演出的元素相結合,實際上是一堂生命健康教育課。
前面說過,北大新生中很多原來是第一,現(xiàn)在默默無聞了,覺得別人都有各種才藝,自己沒有,很多同學會很自卑,會對自己的否定特別強,有的人會嚴重到對自我完全否定的程度。這是近些年,北大學生比較典型的狀態(tài):只看自己沒有的,缺什么,看不到自己的優(yōu)點長處。
我們請來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演出《我的夢》,演出非常震撼。在演出中我們會跟演員訪談,他們傳遞的觀念是:不看自己沒有的,只看自己有的。聾啞人會說他看得見、四肢是健全的;肢殘人說他聽得見,沒有手,他可以用腳做所有的事情。這是陽光的心態(tài),要看自己有的,跟別人比你沒有的,肯定是不滿意,沒有人會比所有人都強。但是,每個人都有比別人過得好的地方,有人無我有的東西。
Q:同學們出現(xiàn)心理問題,來心理咨詢中心方便嗎?
A:新生覺得有問題就可以到心理咨詢中心來。我們做完新生入學測評后,會給同學們反饋,也會約談部分重點同學?,F(xiàn)在,大多數(shù)同學是自己來的。這些年,大學生對心理咨詢接受度比較高。我們分明地感覺到,打電話過來預約時他們也沒有那么緊張,經(jīng)常會在電話里主動說自己的問題。電話里猶豫地說了點,最后又不到心理咨詢來的情況越來越少了。我覺得這和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對心理咨詢越來越接受有關系。
Q:中心會提供在線咨詢嗎?
A:在北大BBS上有網(wǎng)絡咨詢,效果還好,每周一個晚上,有專職心理咨詢師專門回答問題。只有北大ID才能提問。我覺得網(wǎng)絡咨詢會是發(fā)展方向。網(wǎng)絡的匿名讓人更感到安全,對很多人來說,要比直接面詢更容易。不過在線咨詢很多時候是“入口”,然后還是需要來進行面詢。
Q:最后用一句話總結,您覺得現(xiàn)在的同學從心理上最需要補課的是什么?
A:在我看來最重要的是不把學習成績看作生活的全部,還有要學會與人合作。有解決分歧、沖突的能力,會考慮別人的感受等等,這些都可以歸結到與人合作和建立親密和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