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聲音有千百萬種,無形無影,看不見又摸不著。而且聲音的高低、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差別迥異。
你,聽到過哪些自然界的聲音呢?
——雨點低落在樹葉上的聲音?
——山間溪水流淌的聲音?
——鳥兒清脆婉轉(zhuǎn)的叫聲?
……
課文中描寫的聲音
還沒看見瀑布,
先聽見瀑布的聲音,
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
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葉圣陶《瀑布》
當海面上波濤洶涌的時候,海底依然是寧靜的。再大的風浪,也只能影響到海面以下幾十米深。那么,海底是否一點兒聲音沒有呢?也不是。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只是我們聽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聽音器,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還有的像人在打呼嚕……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fā)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fā)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的時候還會發(fā)出警報呢。
——《海底世界》
入夜,山中萬籟(lài)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聽泉,別有一番滋味。泉聲浸著月光,聽來格外清晰。白日里渾然一片的泉鳴,此時卻能分出許多層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叢中淌過的小溪;那清脆如彈撥者,是石縫間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貝斯轟響者,應為萬道細流匯于空谷;那雄渾如銅管齊鳴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飛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繞過樹根,清流拍打著卵石,則輕重緩急,遠近高低,各自發(fā)出不同的音響。這萬般泉聲,被一支看不見的指揮棒編織到一起,匯成一曲奇妙的交響樂。
——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與聲音有關的詩詞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唐·孟浩然 《春曉》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張繼《楓橋夜泊》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唐·杜甫《絕句》
六月初七日,江頭蟬始鳴。石楠深葉里,薄暮兩三聲。
——唐·白居易《早蟬》
綠遍山原白滿州,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宋·翁卷《鄉(xiāng)村四月》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李白《春夜洛城笛》
形容聲音的詞語
——成語
震耳欲聾 鶯歌燕語 抑揚頓挫 響徹云霄 如泣如訴 人聲鼎沸
鑼鼓喧天 鬼哭狼嚎 風聲鶴唳 龍吟虎嘯 鏗鏘有力 泣不成聲
山鳴谷應 余音繞梁 聲嘶力竭 甕聲甕氣 響遏行云 余音裊裊
——象聲詞
叮叮當當 嘰里呱啦 咔嚓咔嚓 轟隆轟隆 撲哧撲哧 嘩啦嘩啦
咿咿呀呀 噼里啪啦 嘰嘰喳喳 乒乒乓乓 呼嚕呼嚕 稀里嘩啦
砰砰 唧唧 嘎嘎 吱吱 咩咩 呱呱 嗚嗚 嘟嘟 滴滴
咣當 咯咯 啪啪 喵喵 啪嚓 咔嚓 絲絲 嗡嗡 汪汪
描寫聲音的句子
低低的,輕輕的,像是藍色天鵝絨那溫柔的觸感,風聲在耳邊縈繞起來。它游過湖面,魚兒便調(diào)皮地一甩尾,“啪”地擺出一聲脆響;它拂過樹梢,那些輕搖的柳條便都順從的發(fā)出細不可聞的碰撞聲;它掠過屋檐,驚了一窩新壘(lěi)燕巢的燕子,雛燕“唧唧咋咋”的聲音便也加入了這風的小夜曲。它如流水潺(chán)潺,活潑而嫻靜地低訴,它如散落一地的珍珠,發(fā)出清脆而溫潤的呼告。這風聲如此安然美好,有誰能不在這風中沉醉,為這風聲傾倒?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輕靈的東西,敲不響那厚重的鋼筋水泥的樓房。而瓦屋則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當當?shù)?,立即發(fā)出悅耳的聲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親近自然的福氣。雨勢急驟,聲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馬齊鳴,如萬馬奔騰。雨勢減緩,聲音也弱下去,輕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時節(jié)耳邊的輕風,瓦片似乎是專為雨設置的,它們盡職地演奏著,聽雨人心中便漫出不盡的情意。
回旋婉轉(zhuǎn),簫聲漸響,恰似吹簫人一面吹,一面慢慢走近,簫聲清麗,忽高忽低,忽輕忽響,低到極處之際,幾個盤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雖極低極細,每個音節(jié)仍清晰可聞。
又是一個炸雷——好響!猶如千軍萬馬一樣浩蕩的聲勢,瞬間震懾(shè)住了天地!那低沉卻又響亮異常的雷聲,正如一柄直射人心黑暗的鋒利寶劍,讓人心里的黑暗無處躲藏!“轟隆隆”獅子一樣威風的低吼,寺廟大鐘一般的遼遠,這是大自然里最威風的聲音,是萬物反抗的莊嚴宣誓!轟隆——又是一聲炸雷!恍惚間似乎見到了一群浩浩蕩蕩不斷低誦的勇士們從天際涌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