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段落】
當船駛出瀨戶內海,航行于廣闊的海面的時候,在甲板上的人群中,有一位風度極佳、引人注目、年紀40歲左右的貴婦人。女傭和打雜兒的片刻不離左右。
與此成對照的是,有一位40歲上下的男人,他衣衫襤(lán)褸(lǚ),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顯眼。他帶著3個孩子,最大的男孩兒七八歲。孩子們的長相都很聰明可愛,但是身上的衣服卻相當破舊。
那位高貴的夫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這位貧窮的父親和他的孩子。她喚過一名女傭,低聲吩咐了一番后,女傭便來到那位父親的跟前說:“孩子這么多,真有福氣??!”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
【文章導讀】
川端康成成為孤兒后,只好寄居在體弱多病、雙眼盲瞎的祖父家中。所以,他特別渴望父愛和母愛,《父母的心》就是他內心渴望的產(chǎn)物。本文是作者的一篇小小說, 選自《川端康成作品集》。作者懷著淡淡的哀怨,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fā)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優(yōu)越的條件,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動人肺腑的親子之愛,正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淚下。
【精讀感悟】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家,他的小說總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回味無窮?!陡改傅男摹肪褪且黄晒Φ男⌒≌f,小說字里行間既表現(xiàn)了濃濃的愛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學作品情感復雜多樣的藝術魅力。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是這篇小小說最大的亮點。文章講述了在一艘(sōu)輪船上發(fā)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父母寧愿一家6口餓死在一起,也不愿意把任何一個孩子送給富人。故事比較簡單,但是情節(jié)曲折,跌宕有致。富人開出優(yōu)越條件,與父親協(xié)商領養(yǎng)孩子,可是父親猶豫不決,要與母親商量一下,這是一折。商量的結果是把長子送給富人,這是一折。第二天又用次子把長子換回,這又是一折。當天傍晚,用女兒換回次子,這又是一折。最后,痛哭失聲將女兒索要回來,這是最后一折。3次調換,理由都不一樣,但實質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父母對待兒女的崇高愛心,這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情節(jié)的發(fā)展是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作者運用這種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將父母復雜曲折的心路歷程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尖銳的送與不送的沖突中,把父母對兒女的拳拳愛心顯現(xiàn)出來,有力地彰顯了文章主題。
運用簡潔有力的對話突出主題是小說的另一大特色。這篇文章,不像梁曉聲的文章和作者此前的一系列文章那樣充滿了描寫。作者好像有意回避直接表述感情,全文除了開頭有一些有限的人物衣著和場景的描寫以外,基本上是一些相當簡潔的敘述。然而,全文卻并不因如此簡略而缺乏動人的感染力。原因在于,作者把全部功夫都用在了對話當中。這對父母的感情,沒有直接寫出來,而是將能量隱藏在對話中。本文一共有4次父親與富人之間的對話,每一次的對話都帶著淡淡的哀怨,父親的強烈不舍以及猶豫不決,這些震撼著讀者的心靈,讀者不難從對話的空白中,想像出這對父母的情感震蕩。作者的全部功力都集中在人物的對話之中,在對話中既塑造了偉大的父母形象,又極力表現(xiàn)了父母崇高的愛。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父母之愛就像是春雨,大都在日常的小事中自然流露出來。同學們,請一定要理解父母之愛,感恩父母之愛。讓我們和川端康成一起,去感受父母對我們的拳拳愛心吧!
【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小說家。2歲喪父,3歲喪母,7歲祖母亡,15歲時祖父過世,童年的經(jīng)歷對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他于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日本獲得此獎項的第一人。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國》,其它作品還有《千只鶴》、《山之音》、《古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