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收官之作即將播完之時,
心中五味雜陳。
奮戰(zhàn)在電視劇中17年,經(jīng)歷了起起伏伏,拍攝了200多集,
無論水平如何,
唯可告慰自己的是至少從未為帝王歌功頌德,
從未趕時髦,努力在思考。
感謝多年來支持我的觀眾,很幸運生活在這個時代!
我們大銀幕見!”
——滕華濤
有兩種人的采訪最難做,一是真紅的,二是真低調(diào)的。前者確乎忙得腳不沾地,后者在精神上多以大師自裁,一句“靠作品說話”常常把人噎得愣在當(dāng)?shù)亍?/p>
沒采訪滕華濤之前,不知他是哪一種?!妒?3天》逆襲好萊塢大片之后的滕華濤,以一匹奔放的黑馬姿態(tài)躍入公眾視野,但他的專訪之稀少顯然與此姿態(tài)甚不匹配,很多人說他的專訪難做。
在《浮沉》開播之前,宣傳方打出相對高調(diào)的宣傳語:導(dǎo)演滕華濤電視劇封筆之作,極俏皮地吊起傳媒的胃口,去搞定這個采訪之前,我也算是真心實意地躬逢其盛。
先是一段還算言辭懇切的約訪短信發(fā)給滕華濤,那時并不知第二天他要做新郎官。按常規(guī)情況,這種短信發(fā)過去會出現(xiàn)兩種結(jié)果,一是對方置之不理,需要再追個電話確認。二是對方說我最近很忙,讓你死了心別耽誤人家賺錢。意外的是不出十分鐘,滕華濤回復(fù)短信,頗長的一段禮貌而周全的婉拒,除表達謝意外,他婉轉(zhuǎn)陳述暫不能接受采訪的理由若干。這實在是一個暖心的舉動,會鼓舞著人得寸進尺。我抖了次機靈,以絕不放棄的態(tài)度追過去一個電話。溝通之后,滕華濤說如果想聊聊《浮沉》,他倒愿意說上一二,但在《浮沉》宣傳期間他的所有采訪需由上海文廣統(tǒng)一安排,這是對片方的尊重,希望我能夠按規(guī)矩做事,之后提供了片方宣傳部的聯(lián)絡(luò)人和電話。
《浮沉》開播也即滕華濤新婚一周之后,麗都水岸咖啡廳他如約而至。本人與其微博小號“黃油小熊”一樣走萌主路線,穿棉T留短寸,家常而平實。不由想起他的父親導(dǎo)演滕文驥老先生那一頭飛揚的長發(fā)和極易漫像化的藝術(shù)特質(zhì),兒子滕華濤身上的藝術(shù)范兒并不明顯,也難以捉摸。
他在沙發(fā)上坐下,叫了一杯氣泡蘇打水,答問時,語氣從容散淡,話不多,句子短促有力。遇到犀利話題,他的眼神瞬間像鷹一樣銳利,連腰背都挺直了,一句率性的話脫口而出:“我最不怕得就是跟你們辯上一辯!”于是,那副散淡的氣場也驀然凌空轉(zhuǎn)向,變成由內(nèi)向外的意氣風(fēng)發(fā),如同他在去年歲末上演的那場讓所有人猝不及防的逆襲一樣。
之所以不厭累牘地寫下以上種種,在我看來,一個人的態(tài)度是內(nèi)心的折射,也與其作品緊密關(guān)聯(lián)。
《雙面膠》、《蝸居》、《裸婚時代》、《失戀33天》、《浮沉》,滕華濤的聲名起于一部部作品的口碑。他說自己從不看市場,更不攀比收視率,只是想通過都市生活的變化,來反映都市人心理、情感的起伏。他記述了都市人在做一件事的過程里,經(jīng)歷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事件如何影響情感,情感又如何反過來作用于事件,因此幾乎每一部都能形成熱議。如《蝸居》挑起的房奴話題和權(quán)色交易,《失戀33天》流行的愛情物語,《浮沉》里揭露欲望大潮中人性的起伏。
滕華濤說,“我只是想從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出發(fā),來展示大時代下的各種人?!边@句話猶如懸絲診脈,雖隔著遙遠而模糊的距離,卻已經(jīng)觸摸到都市人內(nèi)心深處輕微的顫動。
那就談?wù)劇陡〕痢钒?/b>
滕華濤拍了17年戲,200多集電視劇,聊起這部被打上封緘的印記的《浮塵》,總有些百轉(zhuǎn)千回的滋味在,畢竟,下一站他與觀眾的相約已經(jīng)轉(zhuǎn)到大銀幕,這部戲的意義也便格外不同。
據(jù)與滕華濤合作《穿“動物園”的女編輯》的編劇趙趙說,三年前張一白把《浮沉》介紹給滕華濤,他當(dāng)即買下版權(quán),但在改編上費了很大的工夫。滕華濤坦承第一年基本在改編的死胡同里打轉(zhuǎn)。比如,全盤照小說的脈絡(luò)、人物、個性展開改編。弄了幾集之后,他發(fā)現(xiàn)這條路不對,很多人看不下去,包括他自己都不想看。推翻重來,主創(chuàng)們海闊天空地討論,甚至設(shè)想過搞成“警匪”類型模式,把原著中的兩家美國公司,改成一家美國公司,一家日本公司,陣營分開加入大量商戰(zhàn)。但很快這個想法就失敗了,因為商戰(zhàn)沒有硝煙,更不是刺刀見紅的,難有警匪類型劇的緊迫感和節(jié)奏感。就這樣反反復(fù)復(fù),一年過去了。
“有一天我突然想通了,干脆只保留主線,七億國企改制的項目,由兩家外企去爭奪訂單,一個菜鳥銷售被人當(dāng)做炮灰,沖了上去,人物的情感部分重新寫。”這時,鮑鯨鯨已經(jīng)把《失戀33天》的劇本完成。滕華濤對她說,我給你個新任務(wù),然后把故事結(jié)構(gòu)、人物要求講給她聽,由她來執(zhí)筆。“很多人懷疑說,一個1987年的年輕編劇怎么能駕馭國企改制這么大的命題?其實,我們大的框架已經(jīng)成立,需要鯨鯨把人物擱進去,而她是最擅長寫人物的?!?/p>
事實上,《浮沉》從小說到劇本做了90%的改編,與原著中幾位主角的人物性格和故事走向完全不同,這也引起不少書迷的不滿,甚至作者崔蔓莉也頗有微詞。不管是否會變成一場筆墨官司,但滕華濤曾就原著對媒體解釋改編原因。“小說本身很好,只是沒有辦法直接改編成電視劇。但畢竟還是小說的主題,職場白領(lǐng)喬莉的奮斗也是原設(shè),七億的國企改制體制仍是主要線索,我一直強調(diào)的是人物性格的改變?!?/p>
書迷大概不滿的是主角喬莉和陸帆的性格大反轉(zhuǎn),以及原著職場教科書一樣的啟示性內(nèi)容也因人物性格和關(guān)系的改變而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在這一點上滕華濤絕不妥協(xié),他說自己的劇不完全是拍給書迷看的?!拔乙膊幌虢倘耸裁绰殘鍪貏t,一個人不管做什么事,不管在不在職場里,如果不違背道德底線,不違背自己的價值觀,這個人一定會成功?!?/p>
所以,他塑造出一個職場菜鳥,一個樸素?zé)o心機的女孩想留在一個大都市,她如何生存,如何能以不違背良心的方式賺錢,如何在欲望橫流的環(huán)境中堅守自我價值。甚至這部劇里沒有對立的人物,沒有絕對的正反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用各自的生存方式,構(gòu)筑一幅流動的都市白領(lǐng)群像。
這也要求他在選角上格外慎重,角色與演員本身要無限貼近。比如飾演陸帆的王耀慶,不少人認為他在《失戀33天》后得到這次演出機會。事實是,《浮沉》籌備于《失戀33天》之前,滕華濤有一次看王耀慶的話劇,靈光一閃覺得他身上的精英氣息與陸帆非常貼合,就率先把他定下來。再如,他曾與王志飛有過戲約,但直到于志德這個人物出來,才最終完成合作夙愿。王志飛說,“導(dǎo)演一定發(fā)現(xiàn)了我和這個角色重合的地方。共性是有的,比如我所著力表現(xiàn)的他對愛情的珍視,他的重情義?!倍鴨汤蜃鳛椴锁B銷售那種不加雕琢的天真、王貴林身上的大男人氣場,給人以渾然天成之感,很難說是白百何和張嘉譯的演繹,還是她們自身固有的氣質(zhì)。
滕華濤說,“因為我對他們知根知底?!本褪沁@樣的知人善用,使他并不認同《失戀33天》捧紅文章或白百何是什么意外,那只是他一次胸有成竹的出擊。
有一種理想是腳踏現(xiàn)實
不少人把滕華濤電影的起點定格在《失戀33天》,畢竟這部電影票房太逆天,甚至被期許“電視人將拯救中國電影”的重任!當(dāng)然,也有不少人覺得這部電影是一個個例,它的成功看上去不講邏輯,甚至毫無道理。進而舉出反例,說如果滕華濤拍電影果真厲害,那么他2007年的《心中有鬼》算怎么回事?當(dāng)時《心中有鬼》投資4000萬,請到黎明、劉若英、范冰冰這樣的超強卡司,僅僅收獲430萬票房。這是一個滑稽的類比,在天、地、人完全變化的情境下,完全沒有意義。姑且不去探討此片的藝術(shù)價值,但2007年整個中國影市的慘淡想必是每個過來人共同的記憶。當(dāng)時劉若英說,滕華濤是一個像海一樣深的人。的確,無人能揣摩他在經(jīng)歷了那次投資與回報完全不成正比的嘗試后,心里對電影的理想是否依然執(zhí)著。但結(jié)果是他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毅然轉(zhuǎn)身,電視劇為他打開了另一扇窗。同樣在2007年,他的《雙面膠》開始火暴熒屏,他也開始有了自己對變革時代中都市人的興趣和堅持。
有一種理想是腳踏現(xiàn)實。很多人曾分析《失戀33天》成功的原因,比如,檔期選得好,演員選得好,故事比較接地氣,宣傳策略得當(dāng),等等。若歸功于主演,其實當(dāng)時作為電視劇演員的文章和白百何,大銀幕成績相當(dāng)可憐;歸功于檔期的,想想當(dāng)時有多少人認為處于兩部好萊塢大片夾縫中的《失戀33天》必定炮灰無疑;歸功于宣傳,凡是有點自知之明的電影營銷公司,沒有人敢說好宣傳可以拯救一部爛片的口碑。
那么,只能是故事好,或者運氣好。后來,蜂擁而上的國產(chǎn)小成本影片的漸漸鎩羽,使人們漸漸認識到《失戀33天》的成功不可復(fù)制,它的3億多票房只能是一部電影的成功,也或者說是滕華濤的拐點到了。
從買下鮑鯨鯨小說的那一刻,滕華濤就知道自己要做一個與當(dāng)下中國電影不同的改變?!熬褪钦乙粋€特別本土的故事,與生活、時代有關(guān)系的故事,再找到適合這個故事的演員。而當(dāng)時的中國電影都喜歡大制作、大卡司,忽視了電影的本質(zhì)。我非常理解大家所說的意外驚喜,但實際上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彼?,無論在選演員,還是做宣發(fā),滕華濤與人們溝通的最多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做一個改變。
這聽上去很簡單,但做起來非常難,在這個過程中,他首先要打破中國電影一貫的操作模式,打破人們印象中對演員的想法。曾有一個影評人看了劇本說,這樣一個本子除非請小沈陽才能拯救。滕華濤的堅持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支撐他堅持的理由是,他用這種模式在電視劇上實踐過很多次,這種模式一定是對的,到了觀眾那里,是能夠引起共鳴的。
此時,無須一再反咀《失戀33天》如何成功,如何為滕華濤的堅持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所有導(dǎo)演的眼光都在未來,但對現(xiàn)實和都市的關(guān)注是滕華濤不變的追求。他并不想透露將于10月開機的新電影的任何細枝末節(jié),筆者所能了解到的,無非是“滕家班”編劇鮑鯨鯨、演員白百何透露的一點點關(guān)于走現(xiàn)實路線的信息。
7月13日,《浮沉》大結(jié)局,菜鳥銷售喬莉與國企廠長王貴林簽下了廝守終生的合同。遠在歐洲的“黃油小熊”(滕華濤)在微博里寫下這樣一段心路歷程:“電視劇收官之作即將播完之時,心中五味雜陳。奮戰(zhàn)在電視劇中17年,經(jīng)歷了起起伏伏,拍攝了200多集,無論水平如何,唯可告慰自己的是至少從未為帝王歌功頌德,從未趕時髦,努力在思考。感謝多年來支持我的觀眾,很幸運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大銀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