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經濟的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國家的綜合實力也明顯增強,同時城市化進程也不斷加快,這時出現(xiàn)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從而導致了農村出現(xiàn)了大批無父母監(jiān)管的孩子,我們通常稱他們?yōu)椤傲羰貎和?。本文就是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及其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通過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手段及方法來幫助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 留守兒童 體育教學 健康教育
2008年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在上海公布了一項針對全國青少年進行的心理健康調查結果:中國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的青少年約有3000萬人,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心理問題是由于家庭教育不當造成的。由于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其表現(xiàn)在安全問題、學習成績下降的問題、心理健康等問題則顯得更為突出。本文就是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及其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通過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手段及方法來幫助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一、留守兒童的概念及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是指農村地區(qū)由于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務工而被留在戶籍所在地交由父母單方、其他親人或委托人監(jiān)護、撫養(yǎng)或獨立生活的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發(fā)展和工業(yè)得到了迅速發(fā)展,經濟也增長快速,社會發(fā)展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由此吸引大量農村勞動力進城務工,由于諸多條件限制,很多農民工在自己進城的同時卻無力解決孩子進城就讀的諸多現(xiàn)實問題,所以使得農村出現(xiàn)了大批無父母監(jiān)護的孩子。
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表現(xiàn)
(一)性格孤僻內向
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子女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短,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與呵護,容易導致留守兒童的情感脆弱。留守兒童缺乏情感關愛,情感心理方面得不到滿足,往往會感到寂寞、無助,與父母產生了情感隔膜,內心缺乏安全感,心理問題便產生了,具體表現(xiàn)為性格內向孤僻、生活學習態(tài)度悲觀、情感壓抑、人際交往能力差等。
(二)自卑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往往對父母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依戀情結。當他們遇到困難和問題時,總是更多地依賴父母幫助解決,由于自己的父母不在身邊,感覺沒有依靠和堅強的保護,與父母全在身邊的兒童相比,他們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喪失信心,這樣就鑄就了留守兒童的自卑心理。
(三)嚴重的逆反心理
留守兒童內心空虛,總是愛與人對,即使老師和家人的話也不肯言聽計從,常喜歡站在對立的視角上。他們的這種表實際是內心缺乏安全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了質疑,他們不能正確的認識事物,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2]。他們內心時刻警惕,距人于千里之外,這種潛移默化中的懷疑和多慮,直接導致了他們的逆反思想和行為,常表現(xiàn)為“不聽話”、“不禮貌”、“叛逆”等行為。留守兒童面對老師、監(jiān)護人和親友的說教和批評產生極強的逆反心理。所以人們感到他們難以教育和管束,要么采取高壓強硬策略,反之放任,然而根本起到實質的管教效果。
三、針對留守兒童的具體情況,在體育教學中對留守兒童的心里健康進行教育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上課期間用體育人物的小故事來引導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比如,2004年劉翔在雅典奧運會上以12秒91的成績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杰克遜保持的世界紀錄。這枚金牌是中國男選手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書寫了中國田徑新的歷史!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在教學中一定要用期待的目光、用鼓勵的語言,去認同留守兒童的付出,同時,教師應多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細微的優(yōu)點,多多表揚他們,這樣在每位學生的心底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自己,這樣每位同學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就會明顯增強。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留守學生由于長時間缺少父母的關愛呵護,在很多時候就是孤獨的一人生活,一人面對生活中碰到的問題,這時就會產生“以我為中心”的意識。所以面對有這樣意識的留守兒童,我覺得在教學中,多讓他們做做合作意識較強的游戲,例如:“五人三足跑”、“迎面接力賽”以及小組籃球賽等游戲,這樣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可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成就動機,鍛煉學生的學習毅力和耐挫能力同時也讓他們體驗到了勝利的高興或失敗的苦惱,從而直接的讓他們明白合作意識的重要性。
(四)正確面對挫折、勝不驕、敗不累
體育活動始終和勝負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進行體育活動就得不斷地接受勝負帶來的壓力,即勝利后的掌聲和失敗后的斥罵,因為我們的學生畢竟生活在學校這個小社會里,雖然這種壓力有,但并不大,我們的學生是以學習為主,這一點是明確的,體育活動只是一種活動方式,鍛煉身體的一種手段,日久天長的經受這種壓力鍛煉,再加上我們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我們的同學就能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面對一切來自社會家庭的壓力。
留守兒童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所產生的必然產物,如何正確地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等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對我們提出的時代要求。對留守兒童教育是一項長久的社會工程就,只有全社會共同關注并切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等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和諧社會的構建和發(fā)展。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合作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長大后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秦新華.調查顯示:我國約有3000萬青少年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N].深圳僑報,2008-06-11.
[2]金一鳴.教育社會學——當代教育新理論叢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