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現在的高中化學課堂,其教學模式大多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課堂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難以得到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 化學
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強調:基礎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法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因此,優(yōu)化教師素質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因為教師教,學生學,是教學的中心問題。教師的教學素質好,教學能力強,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水平就高。新課標理念下的化學教學活動不應同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
一、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以前,我們總是覺得做教師很苦,很累,而且教師的許多投入,付出還不被學生,家長,社會認可。但是我們卻很少考慮老師的這些投入和付出是培養(yǎng)了“花朵”,還是扼殺了“幼苗”。說到底就是我們沒有一個很準確的教師角色定位。在教育活動中,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即要按教育規(guī)律而不是按主觀愿望去實施每一項教育;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造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也就是要通過尊重、賞識、關愛、引導,把學生放在“人”的主體地位上,進行“生命化”和“未來化”的訓育上。
當然,教學效果的好壞離不開教師的基本功,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平衡,增強感染力,提高學生對教學信息的接受和反饋效率。正確綜合運用語調和速度、重音、升降、停頓諸要素,可使語言和諧悅耳動聽。使用修辭手法,深入淺出,創(chuàng)造語言情緒使師生心靈相通,激起共鳴。學習者把聽課當作一種美的享受,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學有所得,品有余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把教材中比較艱澀、死板的書面語言變成淺顯易懂、比較活潑的口頭語言,如適當運用韻語、口訣、順口溜等,能揭示知識規(guī)律,加深理解,而且瑯瑯上口,便于記憶。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表情、動作、手勢以及師生間的人際距離等總稱為非語言交流。它是一種無聲語言,在教學過程中也同樣發(fā)揮著與學生相互溝通的作用。但非語言交流必須與有聲語言、課堂情境等協(xié)調配合使用,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師的觀念必須轉變
要轉變目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關鍵在教師觀念的轉變,必須融入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其實我們一線的教師心中也有難言之苦,也想跳出這繁重的教學模式,但是社會認可的學校每年高考升學率、一本上線率,要改變這種狀況,教育評價機制必須改變,不過那是教育行政部門思考的問題。
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變“我教你學”為“你學我導”,變“偏愛優(yōu)生”為“重視學困生”,變“只教書不育人”為“既教書又育人”,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變“師道尊嚴”為“師生平等”,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易。教師放心不下學生,老是想到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了嗎?其實大可不必,只要通過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明確新課改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這些年的教學,其實學生在中學學習的知識到底在他們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識要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去運用。所以,在學校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
三、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和建立明確的導學方案
教師應具有預見性。教師在備課中,不但要知道本節(jié)課學生已學過了哪些知識,哪些是新知識,這些知識與學生已學過的知識有哪些聯系,還要預知本節(jié)知識的難點,特別要知曉此知識為何難,難在何處,針對某些學生還未掌握的知識缺陷而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題目設計。要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就要在教學設計中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理念,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確定目標要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鼓勵學生參與目標設計。結合化學學科特點,為學生提供開放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huán)境,把教材變成重要的課程資源,以社會,生活中現實問題立意,結合社會熱點,焦點,科技及人類密切相關的問題為素材,結合巧妙涉及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教材上新知識的80%可由學生自學獲得。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就讓學生自己學習。這樣做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以節(jié)省課堂時間,集中精力突破難點,同時,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立明確的導學方案,有利于指導學生有效地自學。
四、課堂上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所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不再是簡單的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已經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就是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通過學生的有效參與,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學習、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具體操作等都應盡量由學生自己來完成,教師只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加以引導,起到為學生導航的作用,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
合作學習無疑有助于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視自我的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但教學中如果合作目的的不明確,過程設計簡單,時機把握不好;無論問題難易,均開展小組討論充分,優(yōu)秀者的想法替代其他成員的意見……合作學習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應對小組成員合理分工,各自承擔不同學習活動中的任務,然后互換交流、且一段時間后后,合作對象也要重新調整,以擴大不同學生理解和交流。合作學習必須做到平等參與,共同分享,使不同背景的人和諧相處。每個學生、師生都應是積極參與者,愿意交流自己的收獲、問題、感受和體驗。
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參與交和學的全過程,在關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注重過程體驗,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情感,結合化學教學的學科特點,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教師及時點評和鼓勵,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重在服務。在活動中學生學會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方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總之,在新課標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能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從內心體會到學習化學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