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究“靜若處子,動若脫兔?!痹谥袊叫蓍e中,有“靜”亦有“動”,動靜協(xié)調。其中“動”的那一類休閑方式更趨向于體育運動,比如,狩獵。狩獵是人類最早掌握的謀生技能之一。后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fā)展,狩獵也開始具有娛樂、軍事、體育的多重性質。不過,尋常百姓所從事的狩獵多是為生存謀,但對于貴族來說,“倉廩足”后的狩獵,更多是注入了休閑的成分。
于是,當狩獵成為一種休閑方式時,或多或少都會蒙上奢侈的色彩。這種“奢侈”不單單是指金錢和權力所帶來的,還要有體力、有技術。普羅大眾要是有心境,也可以把狩獵當作“休閑”。就像當年秦相李斯被問斬前,他與一起奔赴黃泉的兒子追憶的那段狩獵歲月:“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我?guī)е銈儬恐C狗,出蔡東門,在秋日衰草叢中追逐成群狡兔的歲月,那是那么美好的時光啊,可惜不再會有了!
古人尚無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所以那時的“狩獵”還比較司空見慣。不像現在,要是舉起獵槍,就會有《野生動物保護法》之類向你發(fā)出進攻。
對于那些身體素質強壯,精力旺盛的帝王貴族來說,狩獵是一種釋放多余荷爾蒙的不錯的休閑方式,就跟現代人周末和朋友K歌一樣平常。
《周禮》中記載君王四季田獵,分別稱作春搜、夏苗、秋、冬狩,作為禮儀的“田獵”被后來的統(tǒng)治者沿襲了下來。尤其是那些喜歡標榜“武功”或者“只識彎弓射大雕”的帝王們,對馬背上馳騁的感覺情有獨鐘,也算是在批閱奏折之外的勞逸結合。
西漢著名辭賦家揚雄曾做過一篇《羽獵賦》,記錄了幾代漢朝皇帝打獵的事。在這些皇帝里,最喜歡打獵的要屬漢武帝。武帝劉徹也是個喜歡標榜自己文治武功的主兒,“文”是以獨尊儒術,“武”是以平定匈奴。就個人來講,他文能提筆寫下“秋風起兮百草摧”,武就是能馳騁于獵場。漢武帝在打獵途中,還有過一段艷遇。當時是在河北某地,遇到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貌若天仙。只是這姑娘自出生就是雙手握拳,手指無法伸展。也不知是愛情的力量,還是什么天神助力,武帝拉過姑娘的小手,輕輕一掰,姑娘的手指就張開了,手心里握著個玉鉤。從此,武帝對小姑娘寵愛有加,封為“鉤弋夫人”,其子還繼承了大統(tǒng)。
李唐皇室素有胡人血統(tǒng),天下是從馬上得來的,所以唐朝皇帝的DNA里也遺傳了對狩獵這種激烈而富有豪氣運動的喜愛。唐太宗李世民把弓不虛發(fā)、箭不妄中的狩獵放在與國家統(tǒng)一、國泰民安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了他的著名的人生觀“三樂”:“大丈夫在世,樂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給人足,一樂也;草淺獸肥,以禮畋狩,弓不虛發(fā),箭不妄中,二樂也;六合大同,萬方咸慶,張樂高宴,上下歡洽,三樂也。”“狩獵”在太宗心中是排名第二位的“樂子”,足見其地位是多么重要。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吉更是癡迷狩獵:“我寧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獵?!?/p>
由于帝王的喜愛,狩獵那時已成為上層社會的時尚。不但男人,就連女人也來參加狩獵。
在出土的一些唐代女俑中就有一些胡服打扮者,那些并不是“非主流”,而當時婦女們跨躍馬背才是時尚生活。太宗的愛女高陽公主就是此道中人。她婚姻不幸福,經常去打獵消遣。有次去驪山打獵的途中,她在一間草庵中歇息時遇到英俊飽學的辯機和尚,從而演繹出了公主與和尚的愛情傳奇,在大唐情史上留下了讓人唏噓長嘆的一筆。
大詩人王維的《觀獵》一詩就是描寫將軍狩獵場景的,寫得激情洋溢,豪興遄飛,被時人評為“在泉為珠,著壁成繪”的作品?!帮L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乜瓷涞裉?,千里暮云平?!庇腥さ氖?,唐敬宗李湛的狩獵癖好那就是喜歡在深更半夜里捕捉狐貍。當別人在床上呼呼大睡的時候,李湛卻正在野外亢奮地搜尋著狐貍的蹤影,這種另辟蹊徑的“狩獵”讓他在唐史中留下了荒誕的一筆。
清代帝王也是從馬背上得天下的,因此,頭幾代清帝對狩獵推崇備至??滴醯蹖iT在承德設有木蘭圍場,舉辦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狝”,行圍時間二十天?!澳咎m”是哨鹿的意思,即由人帶著假鹿頭,模仿鹿鳴求偶聲,引誘鹿群前來,伺機射殺。狩獵活動開始,先由皇帝跨馬上陣追逐野獸,扈從的王公大臣和神機營,虎槍營將士緊緊尾隨。在重圍之中只有皇帝一人射獵,以示天子獨尊?;实坌蝎C以后,回到看城,登城觀圍?;实塾^圍,是觀察皇子王孫騎射是否嫻熟,以此來判斷其是否有能力繼承王位。所以,皇子王孫個個表現積極,以此想獲得恩寵。而且皇帝趁機還檢閱軍容,考核官吏,所以圍場如戰(zhàn)場,參加者無不奮勇爭先。在電視劇《雍正王朝》里面有一幕表現康熙兒子們打獵的情景。別的阿哥都有射獵野獸,唯獨心機極深的八阿哥一只沒射。別人贊他是不忍殺生,有仁慈之心。但是被小弘歷反駁說康熙一生射殺野物無數,難道就沒有慈悲之心嗎?所以,對于皇家來說,一次休閑活動也會蒙上濃重的政治色彩,可能還會要了某些人的命。每天狩獵結束,車駕回營,皇帝將所獲獵物頒給群臣。在草原上點起篝火,割生炙熟,舉行野餐,讓八旗子弟們重溫老祖宗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
康熙對打獵極為熱衷,除了參加“木蘭秋狝”,每次在北方出巡還都會安排個打獵專場。他能騎馬飛馳,(火)槍術、箭術亦精,這使他的打獵事業(yè)“如虎添翼”。他的打獵成績在帝王里算是“十段高手”??滴跻簧蛄?35只老虎,25頭豹子、20只熊,鹿、狐、狼、野豬、兔子之類的就更不計其數了。不知道康熙爺晚上睡覺的時候會不會有老虎狗熊來驚擾他的睡夢啊。他還曾創(chuàng)下過一天“射兔三百一十八”的記錄,讓孫子乾隆帝佩服得五體投地。
不過從清朝中期開始,皇帝們就漸漸對打獵失去了興趣,到后來,八旗子弟們根本連馬都上不去了。在馬背上馳騁遠沒有提籠架鳥來得方便,起碼后者不費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