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只有創(chuàng)新,文章才能不落窠臼,脫穎而出。醒目的標題和開頭,以及精美的、詩意的、有創(chuàng)新的語言已成為中考滿分作文的亮點。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關(guān)鍵詞:創(chuàng)新 作文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8(a)-0177-01創(chuàng)新的意思,一是指“拋開舊的,創(chuàng)造新的”,二是指“創(chuàng)造性,有新意”。因此,創(chuàng)新要求我們在原有基礎(chǔ)上給予革新,或是創(chuàng)出未曾出現(xiàn)過的。也就是說,創(chuàng)新的內(nèi)容必須完全出自“我”的,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在作文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標題、開頭以及語言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作文才能成為中考滿分作文的亮點。
1 標題創(chuàng)新
1.1 引用流行歌名
流行歌名為人所熟知,帶來的往往是熟悉的感覺。假如在文章的標題上套用流行歌名,那帶來的就是一種熟悉的、出乎意料的感覺了:一聽此名,想起那歌,一看,卻是這文。新意,就因這熟悉名字下不熟悉的內(nèi)容而產(chǎn)生了。如在創(chuàng)作關(guān)于“我的未來”的內(nèi)容時,為文章套上《我的未來不是夢》的歌名為題;寫朋友之間心意相通的內(nèi)容時,以《一切盡在不言中》為題;寫孝順父母的內(nèi)容,就以《?;丶铱纯础窞轭}。用流行歌名做題目,帶來了錯位搭配的新鮮感,也因歌曲本身的主旨與文章的主旨相通而另有一番畫龍點睛的效果。
1.2 運用擬人、比喻、設(shè)問等修辭手法
運用修辭,能給人深刻印象,能增添生動形象的情趣。如幸福是什么?從一般人的角度去構(gòu)思可能太老套了,那就換動物的角度運用擬人來試試吧,于是有了《一條海豚的幸福生活》的題目。生活,甜酸苦辣,五味俱全,多像一桌味道豐富的飯菜啊,于是運用比喻,題目就成了《生活好比一桌宴席》。時間,多么的寶貴啊,怎樣才算珍惜它呢?關(guān)鍵是把握現(xiàn)在,于是運用反復(fù)與設(shè)問就有了《現(xiàn)在?現(xiàn)在!》的題目。
1.3 套用流行語
套用流行語,也跟引用流行歌曲名一樣,造成的是一種意外之趣。如化用《在水一方》,便有了《在橋一方》;寫沒有專心學習的教訓(xùn)便將《都是月亮惹的禍》變成了《都是課外書惹的禍》;寫老爸的威水史,于是拐來了本山大叔的創(chuàng)意,有了《老爸,你太有才了》。熟悉的語言,稍作改動,既切合文意又產(chǎn)生新意,套用一句老話:何樂而不為呢?
1.4 借用成語或名句
借用成語或名句,起到言簡意駭、突出主題的作用。如強調(diào)學習要虛心,可借用反映學海無涯的成語《學無止境》;強調(diào)細節(jié)的重要、品德的培養(yǎng),可借用劉備臨終前對劉禪所發(fā)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剪輯成自己的新題目《勿以善小而不為》。舊瓶裝新酒,這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
2 開頭創(chuàng)新
2.1 巧用比喻,形象開闊
像微風拂過竹葉,像碧波輕吻著海岸,像明星裝飾著天幕,像冷雨滋潤著大地,你的出現(xiàn)仿佛一道閃電劃破了凝固的空氣。
2.2 設(shè)趣比擬,別開生面
嘿,大家好,我叫把握,與自信等人是同胞兄弟,我們共同支撐著人的大腦活動與精神。你們可不要小瞧我啊,我的存在很重要呢。
“把握”居然開口講話哇,好厲害!快看看它說些啥?
擬人,就這樣一下子抓住了讀者的心,吸引讀者欣賞的目光了??梢姡\用擬人,能別開生面,生動形象。
2.3 運用排比,造勢磅礴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暉,我擁有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對人以和,待人以善。
四個排比,優(yōu)美而具體,把“怎樣對人、怎樣待人”寫得清楚明白而充滿詩意,動人而感人,增加了語言的文學色彩。
2.4 巧用設(shè)問,引人深思
團團黑黑的硝煙還圍繞在你的身邊嗎?轟隆的飛機還盤旋在你頭頂上的那一片天空里嗎?哦,伊拉克女孩,你那雙純潔的雙眼噙著淚水,你無助的眼神充滿了恐懼。你在想什么?
設(shè)問,能引人深思,予人深刻印象。這個例子開篇就運用了問句,迅速營造了一個感傷動蕩的氛圍,一下子就直擊讀者心田,引發(fā)讀者深深的思考。
3 語言創(chuàng)新
作文的語言要創(chuàng)新,必須寫得有文采。我們常說:“作文合不合格看審題,作文優(yōu)不優(yōu)秀看語言?!彼?,語言一定要有文采。所謂有文采,指語言有特色,例如詼諧幽默、大氣磅礴、清新淡雅等都屬于有文采。
3.1 妙用動詞、形容詞、修飾語、疊字等
3.2 化抽象為形象
朱自清在《春》中:“吹面不寒楊柳風?!辈诲e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春風本來抽象無形,溫暖更是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作者卻以“綻青的楊柳,母親的撫摸”寫實,通過視覺和觸覺再現(xiàn),賦無形為有形,將春風的溫暖寫得可觸可感。
農(nóng)民說,誠信是一粒種子,為了大地的豐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長;工人說,誠信是一座熔爐,為了祖國建設(shè),就要把生鐵煉成好鋼;學生說,誠信是一顆小樹,為了園丁的哺育,就要成為棟梁。
這種用他們的言論和具體崗位、成績、愿望等取代“誠信是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要遵守的道德準則”的枯燥解釋,這就是文采。
3.3 幽默風趣
一些幽默風趣的文字,能讓人心情愉悅,從而加深印象。風趣詼諧而又緊緊扣住任務(wù)的特點,有點夸張,有點瘋狂,但又絕對準確!生動,形象而有絕對不可復(fù)制!“新”,于是在風趣中高高地站了起來。
3.4 引用名言
古今中外名言,歷來具有表達精煉、含義深刻、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點。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達的精煉和生動。在作文中若能恰當?shù)亟栌?,必能使文章文采飛揚,意蘊深刻。如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币髟佒熘灸Φ募丫?,我輕輕掀開文學神秘的面紗。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放,李商隱“留得殘荷聽雨聲”的低沉,蘇軾“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的曠達,柳永“楊柳岸,曉風殘雪”的婉約,各有千秋。
一段之內(nèi)五處引用詩詞名句,既為文章增添了亮麗的色彩,也增強了論證的說服力和說理感染力,顯示了作者文史知識的豐富和駕馭語言的功力。
3.5 活用修辭
(1)善用排比
和善猶如一場春雨,滋潤著荒涼的大地;和善猶如一盆炭火,溫暖著每個心灰意冷的生命;和善猶如一劑良藥,是陰云遮不住的晴空。待人和善,給自己快樂,也帶給人們幸福。
排比,營造的就是一種氣勢。這一文段,通過排比,將“和善”具體化為春風、春雨、炭火、良藥,具體而貼切,構(gòu)成了句子優(yōu)美的氣勢,理解容易。
(2)妙用比喻
主題音樂跳躍的音律中還透著一絲絲的輕柔,像柔紗撫過面紗,像淡云掠過藍天,像細雨親吻大地,令我難以釋懷。
悠揚,婉轉(zhuǎn),繞梁三日,音樂之美難與表述,這是運用比喻,寫出了音樂的輕柔與美妙,將抽象化為形象,生動而優(yōu)美。
(3)回環(huán)反復(fù)
在其中,辨明了真善美,分清了假惡丑,不亦樂乎。在其中,體驗知識的真諦,科學的美麗,不亦樂乎。在其中,我讀得更多,想得更多,書使我漸漸成長,不亦樂乎。
“在其中……不亦樂乎”這一句式連續(xù)三次出現(xiàn),造成了反復(fù)回環(huán)之美,突出了主題,也予讀者深刻鮮明的印象。如此美文,咀嚼回味,不亦樂乎?
此外,還可以運用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增添文章的文采。
創(chuàng)新使文章亮人耳目,怡人心扉。也正因為創(chuàng)新,同學們文思如涌,作文水平日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