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西安,石榴花火火地盛開著,紅艷艷地裝滿了心窩。
1970年,我們家下放到周至沙河大隊,我從西街小學轉(zhuǎn)學到東街小學。沙河岸離縣城有2里多路,上學必須走過沙河堤。沙河堤很長,兩岸槐樹密密匝匝,一邊是沙河,一邊是田地,堤上很少有人走過,母親接送我上學,風雨無阻。
那時父親已經(jīng)去世,兄妹五個我最小,家里很窮,沒有雨鞋,沒有雨傘。5月的一天下午,刮大風下大雨,上第二節(jié)課時很害怕,害怕母親被雨淋了,害怕母親晚來接我,心身不安地總往窗外看。班主任是語文老師,正在教生字,她走到我的桌前問我看什么。當時我被老師的話嚇哭了,雖哭著我還是告訴老師在看母親來了沒有。
下課了,風還在刮,雨還在下,樹枝在風雨中疾速擺動,我沖出教室,看到準時接我的母親,大聲地哭著抱緊母親,老師看到了這一切。母親披著一張塑料紙,頭發(fā)和衣服都濕透了,老師讓我們打她的傘回家,我們堅持不要,老師就讓我們在教室避雨,她陪著我母親說話,直到雨小一些。
老師姓張,叫張群,40多歲,留著和母親一樣的發(fā)型。
命運讓我又遇到了一個好老師,是化學老師張建功。他關(guān)心我的學習和生活,了解我們家的境況,把教師灶上的飯票給我一部分,讓我每周有兩天的時間和他換灶吃飯。他去學生灶吃飯。我去教師灶吃飯,在張老師母親般的關(guān)愛下我高中畢了業(yè),開始了人生新歷程。
今天,我已是有幾十年教齡的老師,依然時常想起那些與老師有關(guān)的往事!
責任編輯:蔣建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