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塞上果香四溢的季節(jié),果園里、市場上是葡萄、梨、蘋果的世界。望著這目不暇接的各類水果,眼前不禁浮現(xiàn)出第一次嘗蘋果的情景。
記得小時候,大概是1954年前后吧,父親從西安出差回來,捎回了一布兜子紅蘋果,分給班上的同事每人幾個嘗新鮮,留到家里的也就沒有幾個了。望著這比沙果子大且漂亮的新鮮紅蘋果,我們高興極了,那誘人的香味實在饞人。我們眼巴巴地望著母親洗好了兩個,用菜刀將蘋果分成幾瓣,平均分給院子里玩的小朋友和我們兄弟姊妹,每人兩瓣。不知是第一次嘗,還是那蘋果的質(zhì)量好,吃起來特別香甜,比起我們中寧產(chǎn)的沙果子好吃多了。母親自己舍不得吃上一瓣,在父親的敦促下才嘗了一瓣。剩下的幾個蘋果就放在了盛米的箱子里。每當(dāng)我們從跟前走過的時候,那撲鼻的香味沁人心肺,即使饞得我們直流涎水,但也不會主動地去偷吃。我們知道大人沒有給我們吃,那是另有用場的。只有從鄉(xiāng)下老家來了親戚時,才能拿出來給他們嘗嘗,那時我們也能跟著借光。
不知當(dāng)時因父親的工資低,蘋果貴,還是交通不便攜帶不方便,父親只買了一小布兜子。幾十年過去了,我沒有問父親,父親已離世幾十年了,只能成為“懸案”。今天看來,西安到中寧也就是汽車一天的路程,那么中寧街頭應(yīng)該有賣蘋果的才是,但那個時候縣上沒有種的,街上就沒有賣的。我不該責(zé)怪父親買少了,沒有滿足我們。那個時候能嘗到蘋果也算是夠幸運的了。可以說那時縣城里百分之九十幾人家的孩子是嘗不到這種美味的,農(nóng)村自然更不用說了。
今天,離第一次嘗蘋果半個世紀(jì)過去了,但當(dāng)時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