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看著簡單做起來難。種瓜便是其中的一例。
以前,我曾在陽臺上種植過不少盆栽,有萬壽菊、喇叭花等。后來,由于得到了一些玉米、豆角、南瓜之類的作物種子,就決定在樓下自家小院開出一片空地,種植南瓜。
俗話說,清明前后栽瓜種豆。清明假期,我來到樓下,用大鐵鍬掘地松土。鐵鍬很沉,土經(jīng)過一冬的嚴寒硬得像鐵。我把鐵鍬頭支在地上,左腳用力將鐵鍬踩下去,然后像用撬杠一樣把鐵鍬的另一頭用力向下壓,土地吱吱地碎裂開來,我把鏟起的土倒扣過來,再把它們打碎。四月的京城,空氣里還透著一絲寒氣,開始我也感覺有些涼,不過身體里的寒氣很快就被勞動產(chǎn)生的熱量盡數(shù)驅(qū)趕到體外。地松完了,汗在不知不覺中從額頭、鼻尖和后背滲出,弄濕了衣服。
之后四五天,澆水、曬地,讓翻上來的生土在太陽的幫助下逐漸變成熟土。
一切準備就緒,下面便是播種。我挑選粒兒大、飽滿、完好無損的南瓜籽,放進經(jīng)太陽曬過兩天的水中浸泡一天一夜,再掘坑撒籽,隔一尺放一粒,覆土一寸,澆足水。
日子過得飛快,轉(zhuǎn)眼就是一周。我每天放學(xué)后都去看一看,但什么也沒有。直到第十天,我終于發(fā)現(xiàn)了難以覺察的綠色,是瓜苗!乳白色透著淡淡的嫩綠色的莖,附著白色絨毛的淡綠色橢圓形葉片,柔弱的身軀居然將小土塊頂了起來。接下來的幾天,幼苗相繼冒出頭來,它們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曳。我仔細數(shù)了數(shù),一共8株。對于我這種極不專業(yè)的種子保存方法而言,60%的發(fā)芽率已經(jīng)是極大的回報了。
半個月過去了,幼苗長勢喜人,我心底里迸發(fā)出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喜悅。后來,不知是誰毀了其中的兩株。剩下的6株發(fā)育良好。但由于周圍大樹的遮擋,陽光不很充足,加之土地貧瘠,我又極不情愿地拔掉了其中的4株。因為留下兩株能夠長得更好??粗H手種下的瓜苗又被自己拔掉,我心中的滋味不知道該怎樣形容。
一個半月過去了,瓜苗開始在地上爬行(因為沒有搭架子)。種植也開始進入“田間管理”階段——主要是澆水和除草。
其實這片土地上并不是只有我種的南瓜,雜草才是它的主人。雜草的形態(tài)非常簡單,幾乎沒有莖,葉子貼著地皮生長,但它們的根扎得特別深,這也是我所厭惡的。把它們地面上的部分拔掉,過一陣子新的還會長出來,極難除凈!所以除草時必須掌握好拔草的力量,慢慢地把它們連根一同拔出來才能免除后患。
正因為如此,我除草時常常不得不蹲在地上2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一旦完工站起身來,便感到頭暈眼花,天旋地轉(zhuǎn),腿腳發(fā)麻。這可真是個苦活!
兩三個月后,進入夏季,雜草雖然借著充足的雨水生長得更加瘋狂,但是南瓜更加茁壯!因為在我的精心照料下,南瓜的根莖粗大,葉子肥厚,在它的莖和葉圍起來的地方,雜草只能甘拜下風(fēng)。
夏天,作物蓬勃生長,但也帶來另一個問題,植被茂盛的地方蚊子特別多,甚至成了團。一旦我去地里澆水除草,蚊子便像戰(zhàn)斗機一般成群地向我撲來!盡管我每回下樓前都要全身噴上花露水,在地里也一刻不停地活動,但仍然不能阻擋住蚊子的叮咬。幾分鐘下來,不知不覺地,身上就會被咬好幾個大包?;鼗囟歼@樣。有時腿甚至都顯得大了一號,顏色像煮熟的螃蟹。
我親身感受到種瓜的不容易,也多少體會到農(nóng)民伯伯“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再后來,入秋了,果實越長越大,我的心中也越來越甜蜜——辛苦終于有了回報!
最后,葉黃莖枯之時,我秋收了——兩個綠色花紋相間、散發(fā)著清香的南瓜!
我原來以為種瓜很簡單,要不是通過這次從種到收全過程的體驗,我的認識可能到現(xiàn)在還是錯誤的。
種瓜不簡單!
(作者:北京景山學(xué)校學(xué)生;指導(dǎo)教師:靳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