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一位醫(yī)生朋友聊天,講了很多不良醫(yī)生的做法。譬如,小兒發(fā)燒,有醫(yī)生會打一針激素,可以迅速將體溫降到正常,于是被家長奉為“神醫(yī)”,紛紛送他錦旗。
我們知道,抗生素都要慎用,更何況是激素,這種療法無異于飲鴆止渴。
這位不良醫(yī)生之所以這么做,是迎合了家長的需要??吹接仔〉暮⒆影l(fā)著可怕的高燒,他們焦慮,希望治療立即見效,于是神醫(yī)就此誕生了。
他講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心里不斷浮現(xiàn)著一句話:溫柔地對待你的疾病,或者說溫柔地對待你的癥狀。
太多時候我們都可望立即消滅自己的癥狀,仿佛那樣自己就是一個沒有病的人了。然而癥狀多是表面,它像一種呼聲,源自內(nèi)在深處的呼聲。所以癥狀常常是一個契機,通過癥狀可以捕捉到內(nèi)在的痛楚,從而有了機會真正地療愈你自己。
對待心理疾病,耐心更有必要。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申荷永先生說:“心靈的事,要慢慢來?!?/p>
譬如最常見的睡眠問題。
對待失眠,最初開安眠藥之類的藥物會非常有效。但久而久之,藥物依賴會變得嚴重,甚至安眠藥都會失效。我的一位朋友曾一晚吃了六七粒安眠藥都睡不著,那一刻,她真想將所有的安眠藥都吞下去,就此結束自己的生命。
用安眠藥治療失眠,像用激素治療發(fā)燒。
當然,我必須澄清的是,開安眠藥治失眠的醫(yī)生絕對沒有不良的意圖,與用激素治小兒發(fā)燒不可同日而語。
失眠,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它背后常藏著很深的心理問題。
為什么會失眠?這首先要解釋一個問題,我們怎樣才能睡著。
要睡著,人要放松。然而一放松,防御機制就會減輕,潛意識藏著的一些東西就會涌出。如果這些即將涌出的東西令你懼怕,你會再次繃緊。身體的繃緊,意味著心理防御機制的再次使用。一繃緊,就無法睡著了。
和一個吃過多種安眠藥物、又做藥物代表的朋友談起我對睡眠與失眠的理解時,她若有所思地問我:“假若藥物能阻斷感覺的流動,是不是就可以幫助睡眠了?”我說我不懂精神類藥物的機制,但我想應該可以。她說:“難怪我吃了治失眠的藥物后,夢會變得支離破碎?!?/p>
夢變得支離破碎,這或許可以理解為藥物令她的潛意識之流被切割成一段段了。
自然,這是推論,并未進行過驗證。
得到驗證的是,治療失眠這個貌似簡單的問題并不容易。一位男性2008年開始做心理咨詢。他白天很辛苦,晚上很難睡好,他認為白天之所以那么辛苦,就是因為晚上睡眠質(zhì)量太差。他曾經(jīng)體驗過,偶爾睡好一次,白天精力會好很多,他希望通過心理咨詢改善睡眠問題。他的咨詢一兩個月一次。直到現(xiàn)在,他的睡眠才得以明顯的改善。
為什么一個睡眠問題這么難解決?睡眠問題的背后是深重而特別的心理。這些特別而又常見的心理,他的意識上不能處理,于是壓到了潛意識中,但又不斷向外涌動,他要很辛苦地壓制它們。其實,他白天的辛苦和晚上的睡眠問題都是因為內(nèi)心的這種沖突。
內(nèi)在的強烈沖突,太耗一個人的能量了。
貌似小小的失眠問題,要經(jīng)過漫長的心理咨詢才得以真正改善,而表面的這個似乎波瀾不驚的改善,其實是內(nèi)在翻江倒海的劇變的一個向外的投影。
所以,對于自己的疾病,無論身體的還是心理的,我們都需要一些耐心。
至少,心靈的事,要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