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段話科學而又簡明地說明了閱讀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在人的發(fā)展過程中的地位。一份語文試卷一般是由語基、閱讀、作文三部分組成的,而在閱讀中積淀著語文的基礎知識,廣泛地閱讀可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故言閱讀教學在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中是一場絕對的重頭戲。
1.閱讀的重要作用
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
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尚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豐富文化的積累,發(fā)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yǎng)和品位。
閱讀能夠發(fā)展人的語言能力,發(fā)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增強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其實,閱讀也是生命活動,是一種生活,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薩特說的那樣:“閱讀就是自由的夢?!比藗冋窃谧杂捎淇斓拈喿x中享受著精神的生活。
這樣的閱讀教學就不能靠灌輸和機械訓練來實現。學生必須成為真正的閱讀主體,教師是學生閱讀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對話關系。
2.課堂閱讀教學要充分形成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真正的學習民主。
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zhí)岢鰜?,越多越好?!蓖ㄟ^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開辟一處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就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查,可了解哪些內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哪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的人文性和功利性定位,決定學生的閱讀不能局限于教科書的范圍,只有以其為源,漫游書海,開拓學生的閱讀面,縱覽課內外的健康書籍,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
3.用充裕時間來品讀悟讀
呂叔湘先生講過,他二十年代在北大讀書時,教他們莎士比亞戲劇的一位外國教授,一上課就讓他們讀,如果不懂,還要讀。就這樣,一堂課讀來讀去,終于領會了莎翁戲詞的妙處了。
正如詩圣杜甫所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敝祆湓f:“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边@“三到”是多種分析器官同時參加活動的協(xié)同作用。心理學家經過多次實驗得出:多種分析器官協(xié)同作用的效果最好。
讀的形式要多樣,讀的指導和訓練要有層次,要充分進行悟讀。悟讀就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邊讀邊悟、邊悟邊讀、讀讀悟悟,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析而是通過自己的品讀感悟來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悟讀的教學價值在于高效與深刻,課堂上既洋溢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又涌動著學生揣摩品味的思維潛流,課堂教學的活躍外象與學生思維的深層觸動同時生輝。
巴金在回憶學生生涯與創(chuàng)作的關系時說過,現在有兩百多篇文章儲存在我的腦子里面,雖然我對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沒有好好研究過,但是這么多具體東西至少可以使我懂得所謂“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加強科學性閱讀,指導閱讀方法
加強科學性閱讀,選擇正確的閱讀方法,是開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加快知識積累進程的有效途徑。這種閱讀教學訓練的模式是:初讀感知語言—再讀品味語言—三讀領悟語言—四讀運用語言。教師要讓整個課堂充滿朗朗悅耳的讀書聲,在讀中還語文以生命活力。學生通過閱讀來感知語言的魅力,理解其中的文筆之美與思想之深。學生通過閱讀理解也能夠進一步發(fā)揮自己的思維想象能力,對閱讀文本內容進行思考拓展延伸,以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創(chuàng)新能力。
閱讀文章以語言為載體,文章語言形象作用于讀者的視、聽等感官,給讀者以暗示和召喚,激發(fā)讀者的興趣,引起讀者的注意和反應,讀者根據自己的主觀條件和審美需求、知識積累,對對象進行感知、體驗、聯(lián)想、想象,并按照既有的尺度對對象作出一定的評價。但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學生常處于被動地位,只能在教師限定的思維中接受,教師忽視了學生所具有的自由聯(lián)想,使學生的思考習慣于按部就班,循規(guī)蹈矩,缺乏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大膽的推測,其思維的深度、廣度、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無法得以培養(yǎng)。在實施新課標的今天,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教學,給學生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想象、聯(lián)想,快樂地自主學習是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