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信、題詞、微服私訪
2011年10月22日,在泰州大浦中心小學百年慶典上,江蘇省委宣傳部長宣讀了一封賀信:“光陰荏苒,當年老師們的諄諄教誨、同學之間的純真友情,至今記憶猶新……希望同學們珍惜寶貴時光,從小樹立遠大志向……”落款:胡錦濤。
五十多年過去了,已經位居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依然惦記母校,令母校師生和江蘇省委領導備受感動和鼓舞。
盡管遠離家鄉(xiāng),但胡錦濤和母校的來往從未中斷。母校泰州中學的兩次校慶,胡錦濤都曾發(fā)來賀信,“1992年,泰中90周年是他寫給老校長的親筆信,100周年是他發(fā)給學校的簽名信。”泰州中學校長蔣建華回憶。
事實上,領導人跟母校的感情維系,不光通過信件。
揚州中學一位學生向記者回憶,2010年5月,學長江澤民曾回來過一次,此時他已經從中共中央總書記位置上卸任多年?!爱敃r他參觀了校史館,與學生交流,也許是身體原因,他沒有太多走動,只是向我們揮手致意?!?br/> 江澤民的另一所母校是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4月交大110周年校慶時,江澤民來到了閔行校區(qū)。他饒有興趣地講述“教授”的“教”與“授”的關系。最后他說:“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br/> 領導人退休后踏訪母校,自然順理成章,但在位時回母校,卻屬不易。2011年10月25日,闊別天津南開中學51年后,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第一次正式回母校。媒體報道稱,全校2400多名學生,有一半進入了溫家寶演講的瑞廷禮堂,連走廊上都站滿了人。
溫家寶之前三次回母校,都是“微服私訪”。溫家寶的同學李溥曾憶起溫家寶第一次回南開的情形。那是1990年10月2日,溫家寶身穿深藍色中山裝,帶著司機,從他在天津老城的舊居直奔母校。到了校門口,他向傳達室值班的大爺介紹:“我是南開中學的校友,叫溫家寶,我想進去看一下。”
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每次回母校安徽合肥八中,校長王建明都是事后才知道?!八麖膩頉]以官方身份回來過,都是過年過節(jié)回來時順便到學??纯?。”王建明向記者回憶,李克強跟他的班主任老師一直都有聯絡。
難忘學生時代
1992年春節(jié)前夕,胡錦濤的高中班主任沈進林收到了學生胡錦濤的來信,他當時是西藏自治區(qū)黨委書記。信中,胡錦濤寫道:“每當回憶起中學生活時,老師誨人不倦的精神和嚴以治學的態(tài)度都使我們終身難忘……今后如有機會返鄉(xiāng),一定前往拜望……”
讓胡錦濤終身難忘的老師,還有泰州中學老校長于一平。1988年5月,時任泰州市委宣傳部長戈玉華曾到貴州拜訪。走的時候,胡錦濤的秘書送來兩瓶茅臺,說:“這是胡書記叫我從省委招待所買的,75塊一瓶,一瓶送給你,另一瓶請你帶給于校長。”
江澤民出身于揚州的書香世家,祖父是位詩人。在遠近聞名的東關中心小學,江澤民養(yǎng)成了對音樂經久不衰的熱情,學會了演奏各種各樣的樂器,包括竹笛、鋼琴和二胡。
每到放學的時候,江澤民都會唱起一首歌謠:“光陰似流水,不一會兒課畢放學歸……老師講的話,可曾有違背?父母盼兒歸,我們一路莫徘徊。將來治國平天下,全靠吾輩……”
學生時代的歌謠對江澤民有著一生的意義。有一次,已是國家主席的江澤民,因為想不起某幾句歌詞而打電話給遠在美國的老同學尋求幫助。
“這首歌以前叫《夕歌》,現在已經更名為《祖國歌》。”東關中心小學的邰校長說,“現在每天下午放學都會播放這首歌,重大集會活動時也會唱?!?br/> 學長,請回母??匆豢?br/> 胡錦濤最近一次回泰州,還是上世紀70年代他父親去世的時候。泰州中學校長蔣建華回憶,之后胡錦濤再也沒有回去過。
當年全國“兩會”,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蔣建華見到胡錦濤,說:“總書記,我代表母校師生向您問好!過去一年,家鄉(xiāng)又有了很大的發(fā)展變化,大家都熱切期盼總書記能在百忙之中回去看看?!?br/> 2006年,合肥八中建校50周年前夕,校長王建明一行曾去遼寧拜訪李克強。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在沈陽會見了他們,李克強留給王建明的印象是非常謙和睿智。
“他很關注母校的發(fā)展。他說他當年的老師都退休了,希望我們這些新人能把過去的優(yōu)良傳統繼承下來,多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王建明回憶,“他一再告誡我們,學校不要宣傳他個人,應該重點宣傳一線的勞模校友?!?br/> 除了受邀訪問母校上海交大外,江澤民和母校還開始了學術合作。2008年,江澤民在上海交大學報上發(fā)表了一篇題為《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的論文,轟動一時。對母校來說,這確是一份厚禮。在中國權威的期刊網學術論文庫里搜索,現任或前任國家領導人撰寫學術論文并發(fā)表,鮮有先例。
在當期目錄上,作者江澤民的名字和論文標題被加大字號處理,因為作者的特殊和適逢學校112周年校慶,封面顏色特意由平常的黃色改為大紅,以示喜慶之氣。
離開家鄉(xiāng)后,鄧小平一生未回母校。1994年,時任廣安中學副校長的邱秋曾帶頭給鄧小平同志寫了一封信,請他為母校題寫校名。
邱秋回憶,鄧小平收到信后,很高興。但由于當時他已經患了帕金森氏綜合征,手抖得難以提筆。他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這是我的母校,這個字一定要寫,而且要寫好?,F在我手有些顫抖,寫不好,等到春暖花開,我的手不抖了再寫?!?br/> 但這個愿望最終未能實現。
對母校的無形影響
2011年,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校慶特刊封面最上端包括四名校友——胡錦濤、吳邦國、習近平和朱镕基。
清華大學一位學生回憶,每年校舞蹈隊招新人時,旁邊都會放一幅胡錦濤在舞蹈隊擔任隊長的照片。
朱镕基擔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17年之久,但跟同學見面的機會卻并不多?!皰行淖詥?,心中有愧。”朱镕基回憶說,“做總理以后,事情繁多,好幾次提出要辭去院長一職,但校方每次都做工作,說起了作用,但我也不知道起了什么作用。”
在中國,領導人對母校的影響往往是無形的。據媒體報道,朱镕基推動了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高校與清華經管學院之間建立密切的合作。
在校友胡錦濤的感召下,泰州中學確立了“領袖風范、領軍人物”的育人目標。“他一直是我們追求卓越的強大精神動力?!笔Y建華說。
廣安中學的校史館里,到處都是校友鄧小平的雕像,有青銅質地的老年半身雕像,也有再現他離開廣安時場景的整幅漢白玉浮雕。“新生報到,第一課就是參觀校史館,了解鄧小平與廣安中學的故事?!?br/>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