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克萊普頓從來沒有看見過父親的眼睛,連父親的影子都沒見過。他母親在未成年時和一個名叫愛德華·弗雷爾的加拿大士兵談了一場懵懵懂懂的戀愛,就在1945年3月30日生下了他。自此,不僅父親音信全無,母親也不堪羞辱,遠(yuǎn)走他鄉(xiāng)。于是克萊普頓成了距倫敦不遠(yuǎn)的小村子李普利的一個野小子,被外祖父和外祖母當(dāng)兒子撫養(yǎng)??巳R普頓9歲時,母親出現(xiàn)了,她已經(jīng)結(jié)婚,對象同樣是一個加拿大士兵,兩人還生了個兒子??巳R普頓懷著滿心幸福望著時髦、漂亮的母親,對她說:“我現(xiàn)在能叫你媽媽了嗎?”但是母親拒絕了,她只愿作為“姐姐”而存在。
即使倫敦和紐約的大街上布滿了“克萊普頓是上帝”的涂鴉的時候,這個自幼失怙的天才還在拼命填補(bǔ)內(nèi)心的缺失,拼命尋找愛和庇護(hù)的感覺。在他成功插足披頭士吉他手喬治·哈里森的婚姻后,哈里森的老婆派蒂·博伊德就成了他的女朋友。但是,克萊普頓后來不得不承認(rèn),派蒂扮演的其實是“代理母親”的角色。甚至比自己小好幾歲的女朋友愛麗絲,也不自覺地成了他的毒品保姆,這個嬌生慣養(yǎng)的駐美大使之女,時常在晚上到毒販子出沒的街角給克萊普頓弄一點海洛因。從克萊普頓的自傳《天堂十字路口》中,大家很容易發(fā)現(xiàn),只要那些稍為年長的男人對他表現(xiàn)出應(yīng)有的關(guān)愛,他馬上就會想到“父親”這個詞。
父親,是克萊普頓一生的心結(jié)。寫到自己的兒子康納出生的時候,他這么說,“我的人生中只有將為人父這件事是真實的”,“我不知道怎樣才能像一個父親一樣帶他,所以只好像個哥哥一樣陪他玩耍?!笨导{的死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創(chuàng)痛,于是就有了那首感人至深的《淚灑天堂》,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康納死后,他最先寫出的是《我父親的眼睛》。他說,“我在這首歌里描繪了這樣一個場景:我凝視著康納的眼睛,與此同時,我那素未謀面的父親的眼睛,也突然呈現(xiàn)在眼前?!蹦菚r的克萊普頓,已經(jīng)46歲。
據(jù)說,愛德華·弗雷爾到死都不知道自己有一個20歲時就名滿天下的兒子,一個獲得過19座格萊美獎、三度入主搖滾名人堂(獲得這一榮譽(yù)的,迄今只有克萊普頓一人)的“吉他上帝”,以生命來演奏的布魯斯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