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張新國副總經(jīng)理為我推薦了一篇題為《為純科學呼吁》的文章,這是一篇讓人愛不釋手、拿起后就想一氣讀完的好文章。經(jīng)了解,這是1883年8月15日,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會長亨利·奧古斯特·羅蘭(Henry Augustus Rowland,1848-1901)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所作的一個著名演講。該演講的文字隨后發(fā)表在1883年8月24日美國出版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并被譽為“美國科學的獨立宣言”,對美國科學的發(fā)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科院科學時報社主辦的《科學新聞》雜志于2005年第5期全文發(fā)表了這篇演講的中譯文《為純科學呼吁》。從此之后,該文被多家媒體轉(zhuǎn)載,在網(wǎng)絡上也被廣泛流傳和閱讀。
100多年后,重讀羅蘭“為純科學呼吁”的演講,深感偉人的偉大。盡管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在科學和技術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今日中國的科學發(fā)展與美國當年依然有許多相似之處,當前我國科技界尚存在許多急功近利、浮躁浮夸,重技術、輕科學,重開發(fā)、輕研究等現(xiàn)象,仿佛他的演講就是針對這些時弊而來的,讓人不得不佩服、景仰偉人的智慧光芒,覺得羅蘭先生的文章簡直是洞穿歷史的警世之作!由此也引發(fā)我的幾點感想。
一、科學是技術之母,必須進一步認識確立科學在中國航空工業(yè)的崇高地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閱讀文章之后,發(fā)現(xiàn)作者羅蘭是站在全人類的立場為純科學而呼吁的,是在為全人類的未來而呼吁,但也不難發(fā)現(xiàn),文章所指出的問題顯然對中國具有特殊的意義,對我們航空工業(yè)來說也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羅蘭那段對中國人的描述,難道還沒有深深刺痛中國人的心嗎?難道還不能讓我們警醒嗎?他說:“我時常被問及這樣的問題:純科學與應用科學究竟哪個對世界更重要。為了應用科學,科學本身必須存在。假如我們停止科學的進步而只留意科學的應用,我們很快就會退化成中國人那樣——多少代人以來他們(在科學上)都沒有什么進步,因為他們只滿足于科學的應用,卻從來沒有追問過他們所做事情中的原理。這些原理就構成了純科學。中國人知道火藥的應用已經(jīng)若干世紀,如果他們用正確的方法探索其特殊應用的原理,他們就會在獲得眾多應用的同時發(fā)展出化學,甚至物理學。因為只滿足于火藥能爆炸的事實,而沒有尋根問底,中國人已經(jīng)遠遠落后于世界的進步,以至于我們現(xiàn)在只將這個所有民族中最古老、人口最多的民族當成野蠻人。”也許你認為羅蘭先生對中國人有偏見,重創(chuàng)了中國人的自尊心,但仔細想來,他所提出的問題卻是十分尖銳而又切中要害的。羅蘭認為中國科學之所以落后,并不是中國沒有科學,而是將科學退化成了技術(應用科學),不去尋根問底。遠的不說,就拿洋務運動來說吧,為了快速改變落后中國的面貌,清朝大量從西方引進的是造船廠,兵工廠,引進的是技術,人們卻視之為引進了科學,中國依然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中國落后的面貌并沒有得到改變。過去在中國,西洋技術曾被指責為“雕蟲小技”、“奇技淫巧”,因此必須指出,洋務運動能夠提升技術在中國的地位,也是其一大貢獻。五四運動,那么多社會精英把脈落后的中國,得出的結(jié)論竟出奇的一致,那就是中國缺乏科學,于是強烈呼吁“賽先生”光臨中國大地,來解救苦難的中國!但中國文化長期以來對科學與技術不加區(qū)分,對科學的理解存在偏差,使得科學在中國的地位始終沒有得到確立。盡管新中國在科學發(fā)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中國的科學成就與西方相比,仍然存在相當大的差距。歸根到底,就是在觀念和文化上輕科學,重技術,還往往把科學等同于技術。時至今日,仍然有人認為從西方引進了某項技術或者技術圖紙并且很快轉(zhuǎn)化為生產(chǎn)力,以為這就是科學。這種認識的誤區(qū),在航空領域也屢見不鮮,也讓我們吃了不少苦頭。羅蘭先生強烈地警示我們:不重視科學,將科學退化成技術是十分危險的。一個國家技術落后固然嚴重,但科學落后則更為可怕。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必須想盡辦法糾正對科學認識的這種誤區(qū)和偏見,進一步認識確立科學在中國航空工業(yè)的崇高地位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從我做起,聯(lián)合一切可以聯(lián)合的力量,確立科學在中國航空工業(yè)的崇高地位
關于純科學與應用科學誰更重要之爭,從文章可以看出,這不僅存在于中國,100多年前的美國也是如此。但值得慶幸的是,美國有羅蘭這樣的偉人在竭盡全力地為科學鼓與呼。在文中,羅蘭說:“(在美國)從事純科學研究的人必須以更多的道德勇氣來面對公眾的輿論,他們必須接受被每一位成功的發(fā)明家所輕視的可能。在這些發(fā)明家膚淺的思想中,人類唯一的追求就是財富,那些擁有最多財富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每個人都理解100萬美元的意義,但能夠理解科學理論進展的人卻屈指可數(shù)。”他還說,在世界其他國家,純科學能存在并得到培養(yǎng)的實在太少,只有少數(shù)人獻身于此,但世界因科學的應用而帶來的進步應歸功于這少數(shù)人。他說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光機器、電氣鐵路、電力傳輸?shù)然驹?,盡管整個世界因他的發(fā)現(xiàn)而富裕,但他卻死于貧困。羅蘭還進一步指出,這也是今后一段時期中跟隨像法拉第這樣偉大科學家腳步的人必將面對的命運。我們深知,今天我們要在中國從根本上改變羅蘭指出的這種局面,是非常困難的,是需要時日的,因為現(xiàn)實中純科學自然不如應用科學見效之快,從宏觀角度看長年落后的中國人急于求成,從個人角度來說,有多少人甘愿如此清貧地獻身于科學,因此技術優(yōu)先論在中國必然大有市場;所以,對一項技術發(fā)明或者技術革新,公司老板一般會有興趣提供經(jīng)費支持;而對一項無法立竿見影的純理論、純科學研究,公司老板一般不愿花這個“冤枉錢”。對此,作為中國航空人,要從思想和觀念上率先一步,要認識到對科學重視,是我國航空工業(yè)發(fā)展到現(xiàn)階段的歷史必然。當我們與世界先進水平越來越接近的時候,我們指望就像接受從天空中落下的雨水那樣,理所應當?shù)亟舆^西方航空科學知識開始越來越困難。在與世界航空強國的競爭中,“難道我們總是匍匐在塵土中去撿富人餐桌上掉下來的面包屑、并因為我們有更多的面包屑而認為自己比他更富裕嗎?但我們忘記了這樣的事實:他擁有面包,這是所有面包屑的來源。”所以,必須從我做起,聯(lián)合一切可以聯(lián)合的力量,為那些愿意攀登科學高峰的人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努力確立科學在中國航空工業(yè)的崇高地位,培育出生機勃勃的航空科學文化。
三、科學就是對未知森林的探索,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必須耐得住寂寞,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羅蘭認為,多少代人來,只有少數(shù)學習科學的學生將對自然的研究珍視為最崇高的追求。無論富?;蛘哓毟F,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對自然及其規(guī)律充滿熱愛。世界因科學的應用而帶來的進步應歸功于這些少數(shù)人,但他們中只有極少數(shù)曾從世人那里得到他們應有的回報,所以從事科學研究的人要耐得住寂寞,經(jīng)得住誘惑,要為滿足社會需求而不是社會欲望而奮斗。他同時認為,科學研究有著無窮的樂趣,他說“從事純科學的研究者是先驅(qū),他們不可能在城市和已經(jīng)文明化的社會中徘徊,他們必須一頭扎入未知的森林,攀登迄今無法涉足的高山,在那里俯覽希望之鄉(xiāng)的美景,這是科學許諾在未來給我們的樂土,這片土地不僅流淌著奶和蜜,而且賦予我們更好和更偉大的思想來認識這個神奇的宇宙。”他還指出,科學家必須始終站在科學的前沿,不斷吸取前人的和世界范圍的科學成果,他說科學就是對未知森林的探索。“我們必須在純科學方面從國外尋求最高的靈感,因為科學不是局限于一個城市或國家的事務,而是整個世界的事業(yè)。”的確,世界很大,人很多,你思考過的問題,別人也許早已思考過,你從事的研究,別人也許早有結(jié)論,我們從事科學研究的同志,一定不要閉門造車,在科學研究上,必須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中華民族正處在復興的關鍵時刻,中國和平崛起的事業(yè)未竟。據(jù)《中國現(xiàn)代化報告2005》,中美綜合經(jīng)濟實力代差為100年,2001年中國人均GDP水平相當于美國1892年的水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據(jù)《中國現(xiàn)代化報告2011》,中國2008年的綜合現(xiàn)代化指數(shù)為41,在全球131個國家中處于69位。在周邊乃至在全球范圍,阻止中國崛起的逆流正在不斷涌現(xiàn),我們和平崛起的道路阻且長,對此我們必須有清醒的認識,要從長計議,要只爭朝夕,但不要急功近利。我們相信,只有插上“科學”這一強勁的翅膀,中國航空工業(yè)的復興才能最終實現(xiàn)!
是為推薦序。
二○一二年六月
(作者系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