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生正值渴求知識、塑造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時期,對于喜愛的事物,可以投入很大的熱情學習并運用。而在實際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對音樂的認知卻顯得很單一,在他們看來,音樂大體就是時下廣泛流傳的流行音樂,對于課本上內容似乎提不起興趣。產生此類現(xiàn)象,有很多現(xiàn)實問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摸索并總結一些方法和措施解決此類問題。
關鍵詞: 音樂教學 自主學習 藝術魅力
音樂是用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種藝術,是人們思想的載體,用來抒發(fā)感情,寄托感情,它以生動活潑的感性形式,表現(xiàn)高尚的審美理想、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音樂也是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反映社會生活,又給予社會以深刻的影響。
一、影響學生了解、喜歡音樂的原因
1.對紛繁世界的認知分散了對體音樂的理解與熱愛。
中學生隨著心智的不斷成熟,對這個紛繁世界的各種新鮮事物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比如現(xiàn)今最普遍的網絡,他們的接受力很強,喜歡探索、求知,對于喜歡的東西永遠都保持著熱情,對諸如此類事物的關注,使他們對音樂內涵的關注被分散了。
2.應試教育削弱了音樂課存在的價值。
音樂課吸引學生的地方莫過于能夠聆聽美妙的樂曲,在音樂的學習與欣賞中產生情感體驗?,F(xiàn)今推行的素質教育,到了學校具體操作時都有了本質的變化。在這個仍然追求升學率的大背景下,音樂課被剝奪了它存在的意義,跟各門主課相比,音樂課變得若有若無,只是走了個形式而已。音樂教育能夠啟迪學生智慧,陶冶情操,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發(fā)展自信、樂觀、團結的精神,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應當予以重視。
3.學校制度的不合理。
加強學校藝術文化工作一直被強調,但現(xiàn)實中,升學率還是廣大學校很普遍的訴求,“不被足夠重視”依然是各個學校存在的問題。通過對各學校的調查可以發(fā)現(xiàn),有些學校并沒ZftzMKlrXhBx9ng+KvUZl5t36x1G6tQnNuzC/dt0lw8=有按要求排足音樂課,占課現(xiàn)象很嚴重,學生還是以文化課學習為主,音樂課的目的只是完成開設課程的要求,背離了音樂課的初衷。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張,學生都無暇顧及音樂的陶冶。
4.學校音樂教學資源的缺乏。
由于對音樂課的不夠重視,許多學校缺乏音樂教學資源,有的只是表面的東西,能運用到實際中讓學生使用的資源不多,學校不重視,經費不足,教師熱情減低,學校藝術強項缺失。為了給主課讓行,音樂課的教學時間和課外活動被縮減,學生對音樂的接觸也隨之減少。
5.校園藝術文化的缺失。
校園課外藝術文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廣泛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興趣,使他們學有所長,而在很多學校校園文化的影響力不夠,甚至缺乏,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沒有可供學生選擇的課外音樂活動。
6.社會和家長所產生的不利影響。
社會和家長對學生的發(fā)展可以說是影響巨大的,現(xiàn)實社會的激烈競爭,讓不少家長以孩子的文化課成績?yōu)橹?,忽略了孩子的天性,為了能上一個好學校而不斷補習、提高,孩子們很少有時間參與喜愛的活動,更有甚者直接取消了孩子學習以外的所有活動,久而久之,原本愛好音樂的學生也就失去了對音樂課的熱情與渴望。
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正確引導,完善制度,社會和家庭共同參與。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使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引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校在這方面的制度應該更加完善,保證學生參與的時間,讓音樂真正做到陶冶心靈。社會和家長應該營造更寬松的環(huán)境,家長可以親自陪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小型唱歌比賽,聽聽音樂會,一起學習,一起討論,不僅有樂趣,更能促進感情。
2.提高教師的認識與教學能力,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要熱愛所從事的教育事業(yè),就必須充分地認識并理解這門學科的重大意義,從而有極大的興趣從事這項教學工作,使教學真正引人入勝。科學地安排教學活動,根據(jù)教學目的的需要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shù)匕才沤虒W內容,選擇理想的教法。教師在實踐中要了解對學生有吸引力的活動,并建議學校增加開展這些活動所需要的設施和時間,真正做到讓學生有愛好,有參與,充分調動教師的主動性,利用現(xiàn)有的音樂教學資源或投入更多的設施,多組織文藝方面的活動,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建設好校園音樂文化環(huán)境。
3.組織豐富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音樂教學也是如此,課內、課外并重,才能迅速而穩(wěn)步地發(fā)展。如歌詠比賽、器樂比賽、文藝匯演、音樂欣賞、音樂知識競賽、講座等群眾性課外音樂活動,這些活動要求廣大學生積極參與,普及音樂審美教育,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形成良好校風。還要開展課外音樂興趣小組,讓學生自愿參加,讓部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興趣愛好,培養(yǎng)音樂特長。當然,這些活動安排都要嚴謹,落到實處,不能擺擺樣子。
4.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fā)展。
在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從中受益。音樂課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每個學生都有學習、享受音樂的方式,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情感表達。教師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不同個性發(fā)展有機結合,創(chuàng)造生動、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為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更好的機會和空間。
音樂教學作為美育的主要內容、途徑、手段,與德育、知育、體育之間存在著協(xié)調、同步、合作、互補的關系,因此,莫讓音樂課失去它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章連啟.音樂教育教學經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鄭莉.初中音樂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