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在1919年的《新教育》雜志中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我認為用節(jié)能低碳的方法進行低年級語文教學就是“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節(jié)能低碳的教學方法指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簡筆畫、肢體動作、順口溜、謎語等形式,通過簡潔有效的語言、動作等輔助完成教學。用這種方法創(chuàng)設的課堂,是貼近學生心理需求的、愉悅的、自然的、和諧的課堂。
運用簡筆畫使教學“情隨境生”
一定的情境是激發(fā)情感的催化劑,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簡筆畫,能使教學“情隨境生”。
運用簡筆畫創(chuàng)設情境,為文字訓練鋪橋引路。如教《荷葉圓圓》一課時,老師可畫一荷葉,配上青蛙、水珠和小魚,借助圖畫輕松實現文字訓練,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
借助簡筆畫體會課文主旨,化難為易。如《美麗的夏夜》,課文不但講夏夜之美,更講助人為樂的心靈之美。對于一年級學生,如何將心靈之美體現出來?教學中,我借助于“心”字型簡筆畫來體現,即將睡蓮、瑩火蟲、蜻蜓分別用心字框圈起,將小螞蟻畫在三個心字框的中間,畫面上的小螞蟻被愛心包圍著,表達睡蓮、瑩火蟲、蜻蜓的助人為樂,從而突出夏夜之美和助人為樂之美。
借助簡筆畫使字詞教學充滿活力。如在學習擴詞時,教師可以把要擴的字寫在中心,擴出的詞寫在周圍,將這些詞構出一朵花的形狀,達到拓展詞語教學的預定效果。只要學生對這種方式感興趣,課下學生會不由地仿照教師的做法,達到在學中玩、在玩中用的目的。
雖說低年級課本上的插圖挺豐富,但是老師揮手成畫還是能給65da104a922e9431e3ccf734d67692a0學生帶來不小的驚喜。看著老師畫出的簡筆畫,有的學生會不由自主地喊出聲來。只要學生喜歡你的畫,喜歡你這個老師,就會喜歡上你的語文課。
利用肢體語言幫助學生增強感知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和學的活動過程,借助于肢體動作能創(chuàng)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
新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古詩學習重在積累,了解詩意即可。在讀詩的同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肢體動作,即使學生對于詩的意思不會“言傳”也很容易達到“意會”的程度,從而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如在學習《畫雞》這一課時,我讓一名學生模仿雞走路的樣子將“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演繹得淋漓盡致。學生在學習及背誦詩時也可以用這種方法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如幫助一年級小學生在理解“拾、攔、捧、眨眼”等動態(tài)詞語時,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借助于肢體語言,引領學生獲得感知。
巧用猜謎順口溜強化學生記憶
快樂的教學才是成功的教學,猜謎語、順口溜這兩種方法能助教學一臂之力。
在教學生識字時,教師可以用猜謎語的形式進行教學。如“亮”字,我們可以表述為“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中間禿寶蓋,幾字下面藏”?!案摺⒕?、亭”等一系列的字都可以用此方法加強記憶。
學習拼音時,教師也可以用順口溜的形式克服教學中的困難。如我們編寫了“j q x小搗亂,見到ü,去兩點”和“i、u并列標在后”等順口溜,幫助學生增強記憶。
崔巒先生說:“要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教學生,扎扎實實求發(fā)展。”實踐證明,我們利用簡筆畫、肢體動作、順口溜、謎語等節(jié)能低碳的方法進行低年級語文教學,就是用“低支出高收入”的有效方法在簡單中教語文,在扎實中求發(fā)展。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