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身份融入全球進程呢?俄羅斯算東方還是算西方,算歐洲還是算亞洲,是融入歐洲還是走向亞太,俄羅斯的外交是向東還是向西?俄羅斯外交走向是大西洋主義還是斯拉夫主義,抑或是歐亞主義?——這不僅是俄羅斯高層多年來經常思考的問題,也是時常讓俄精英層和民眾糾結的話題。
俄各界再次熱議“路在何方?”
對于這個問題,俄羅斯各界人士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莫斯科大學的教授、文化學者弗拉基米爾·葉利斯特拉托夫說,“近幾年來,我們領導人所做出的一個重要決定就是組建俄、白、哈關稅同盟。讓我們看看,歐盟現(xiàn)在在走蘇聯(lián)的道路,他們在建經濟聯(lián)盟,而我們應該向東方看?!滨U利斯·斯莫爾金則說,“我更親近于西方,西方代表文明?!?br/> 俄羅斯戰(zhàn)略分析師伊戈爾·尼科拉耶夫則稱,“俄羅斯的未來在北方,就是說介于西方和東方之間。我們應該從西方拿來先進的市場經濟工具,從東方拿來進行經濟改革的專業(yè)性和責任感。然后,再在其中加入我們自己的東西?!?br/> 俄始終糾結于東西和歐亞之間
其實,“我是誰?”“俄羅斯應向何處去?”這些問題幾百年來一直在困擾著俄學術界和外交界。
有人喜歡拿出俄羅斯國徽來形容俄外交走向,國徽上的雙頭鷹分別雄視東西兩個完全相反的方向,蘊涵著俄羅斯國家兼有東西方文化的淵源。
也有人用俄羅斯地圖來解讀俄羅斯人性格,地跨歐亞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俄羅斯“既不屬于歐洲,也不屬于亞洲”。
盡管自然地理環(huán)境對俄羅斯精神的生成有著重大的影響,然而,其精神特征的形成,則取決于俄羅斯人的歷史實踐。實際上,在俄羅斯歷史上,西方文明與東方文明兩種因素一直在相互角力,俄羅斯則在這兩股世界歷史潮流的角力中不斷選擇著、搖擺著。在這種選擇和動搖中,二者有時和諧,有時又尖銳對立,反映著俄羅斯精神兼容東西方文明的實質和存在于其中的兩種文明的悖論性。
從葉利欽的“大西洋主義” 到普京的“新歐亞主義”
蘇聯(lián)剛剛解體后,很多急于“告別過去”的俄羅斯人一心向往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和市場經濟,自由主義和“大西洋主義”來勢洶洶。那時,葉利欽頗為信任的俄“自由化之父”蓋達爾曾聲稱,“俄面向西方是唯一理智的選擇”,并“要用最資本主義的方式改造俄羅斯”。當時,俄羅斯奉行“一邊倒”外交戰(zhàn)略,西方的經濟援助卻口惠而實不至,俄羅斯人在失望之余開始反思和批評“大西洋主義”。
在“向西”受挫后,葉利欽在“歐亞主義”思潮的推動下,開始調整其外交戰(zhàn)略,開始推行“雙頭鷹”外交,并任命“東方學家”普里馬科夫出任外長,實施“全方位外交戰(zhàn)略”。
而普京自1999年12月31日從葉利欽手中接過俄羅斯的權杖之后推出了“普氏外交風格”。普京吸收了“大西洋主義”“斯拉夫主義”“歐亞主義”的合理因素,但又超越了三大社會思潮的特點,最終形成了“普京氏的實用主義外交”,普京確認俄羅斯是“歐亞國家”,強調俄羅斯屬于“歐洲文明”,但堅持“俄羅斯思想”和俄羅斯“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tǒng)價值觀”,其核心就是把俄羅斯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力圖重振俄羅斯大國地位。
在“9 · 11事件”后對小布什示好受挫、讓梅德韋杰夫與奧巴馬搞“關系重啟”幾近擱淺之后,普京再次把目光真正地投向了亞太地區(qū)。普京2011年10月4日在俄《消息報》上親自撰文所說的“歐亞聯(lián)盟”,則更能說明普京的“新歐亞主義雄心”了。普京稱,于2012年啟動的俄白哈統(tǒng)一經濟空間“不僅對這三國,而且對前蘇聯(lián)地區(qū)所有國家來說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對普京的這一舉動,俄政治經濟學家拉祖瓦耶夫稱,“其實,新歐亞主義是唯一一個能夠團結原蘇聯(lián)空間的統(tǒng)一概念。要不了多長時間,俄羅斯將通過歐亞主義最終實現(xiàn)普京的強國夢?!钡恢?,普京的這個“新歐亞主義”能不能幫俄羅斯人徹底從對東方和西方的糾結中最終解脫出來。
?。ㄕ浴端枷肜碚搫討B(tài)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