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新生事物的出現(xiàn),“x客”新詞在語言生活中不斷地涌現(xiàn)。本文從這些新產生的“x客”切入,淺探其語義內涵、產生方式、產生原因、結構功能和發(fā)展前景。
關鍵詞:新詞語;X客;成因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的普及,網絡文化已成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網絡人群也隨著網絡文化的延伸發(fā)展劃分出多個特色群體,表示這些特色人群的新詞語也層出不窮,例如:黑客、灰客、博客、播客、閃客、維客、威客、秀客、拍客、搜客等等,我們不妨將其稱為網絡“x客”族詞。
一、“x客”族新詞的語義內涵及“X客”的產生方式
1.“x客”的語義內涵。 《說文解字》:“客,寄也。從宀,各聲。”本義“賓客”。《現(xiàn)代漢語詞典》:①外來的(人),與“主”相對:客人、會客。②外出或寄居,遷居外地的(人):旅客。③服務行業(yè)的服務對象:乘客。④指奔走各地從事某種活動的人:俠客。⑤在人類意識外獨立存在的:客觀。⑥量詞,用于論份兒出售的食品、飲料:一客冰淇淋。
本文所要討論的網絡新詞“x客”中“客”不是客的本義“賓客”,而是特指“在網絡上有某種共同興趣或者從事某種共同工作的一類人”,它是在受到英語的影響并有漢語本源的語義基礎上形成的?!皒客”主要包括以下幾類人:
(1)與網絡技術有關的人:他們是受網絡或計算機的技術層面因素影響而出現(xiàn)的“客”,對網絡以及相應的信息技術有著最強依附性的“客”,其中典型的是黑客、紅客、灰客、藍客。
(2)通過網絡展示自我的人,包括:博客blogger、寫網絡日志、在網絡上向大家公開發(fā)表作品的人。
(3)通過網絡進行經濟活動的人,如威客Witkey:指憑借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互聯(lián)網上幫助別人,在網絡上出售自己無形資產而獲得報酬的人。
?。?)通過網絡進行其他活動的人,如搜客:習慣使用網絡搜尋各類信息、資訊、知識的人。
2.“x客”的產生方式。雖然意義與漢語中本有的“客”相關,但實際上很多 “X客”中的“客”并非全部來自漢語,它們的產生方式有以下幾種:
?。?) 音譯糅合意譯:黑客-Hacker,博客-blog或blogger,維客-wikier,奇客-Geek,威客- witkey。英文原詞里面的 “k”、“g”等字母,讀音和中文的“客”音相似,在音譯這些外來詞時,人們盡可能選用與外語原詞“表人”意義相關的漢字“客”,使人們能夠從漢字的意義上獲得外來詞詞義的提示。
(2)意譯加類名:閃客(flash):用Flash軟件做動畫的一群人,flash的意思是:閃光、閃爍。
二、“x客”族新詞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
1.語言內部的原因:
?。?)經濟節(jié)約機制。語言學中的“經濟原則”是法國語言學家馬丁內(A·Martinet)在其《普通語言學綱要》中提出來的。他從語言的交際功能著眼,認為合理安排力量消耗的經濟原則,在語言這一功能結構的運轉中,是無處不起作用的。
?。?)類推機制。布龍菲爾德(Leonard Bloom-field)認為:凡說話的人沒有聽到過就會說的形式,按它的直接成分說是規(guī)則的。它的成分有著規(guī)則的功能……語法模式往往叫做類推(analogy)。“構詞的形成過程中,最有利于類推形式的基礎是具有某種明確涵義的派生類型。
2.心理原因:
?。?)“認知語言學認為在新舊概念之間建立延續(xù)性的通道是創(chuàng)造新概念的途徑之一”。陳忠指出:“利用新舊概念之間的延續(xù)性創(chuàng)造新概念,是人類對知識進行擴張的有效途徑?!币虼耍斎藗儎?chuàng)造新詞語、新概念的時候往往會沿用過去已有的熟悉的概念,利用部分已有的成分作橋梁。
?。?)從眾心理:“x客”類詞的迅速發(fā)展也與任何民族都會普遍存在的從眾心理密切相關,從眾心理具有社團性,處于同一地區(qū)、領域、群體的人會因心理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采用某種說法,在主觀上把異質文cHkMUlFLYzYGyMbRAYPEEg==化認同為同質文化。
?。?)滿足人們趨新求異的語言心理,滿足人們追求新穎、超常的表達效果的需要。
3.社會原因:
羅常培先生說:“一時代的客觀社會生活,決定了那時代的語言內容,也可以說,語言的內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時代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社會的現(xiàn)象,由經濟生活到全部社會意識,都沉淀在語言里面?!?br/> 三、“x客”族詞的結構、功能和發(fā)展前景
1.“x客”族詞的內部結構?!皒客”都是雙音節(jié)詞語,從構詞法的角度來看,“黑客”是直接音譯過來的一個凝固形式,而不是“黑”+“客”,只不過在音譯的同時選用了一個與整個詞語意義有聯(lián)系的漢字“客”屬于“譯音式”。
2.“x客”族詞的句法與語用功能。就充當的句法成分而言,“x客”具有體詞性的特點,主要充當主語、賓語等基干成分,它們主要出現(xiàn)在網絡語言、時尚雜志報紙以及一些文章的標題中。如:“換客”登場:網絡易物漸成氣候謹防網絡風險,但實際上有些“x客”一身兼兩義或多義,如博客、播客,它們既指某一類人,也指這一類人所開辟的網站。
綜上所述,網絡x客詞族是在音譯外來詞和漢語原有的“x客”詞模的基礎上形成的,近年來呈現(xiàn)出迅速增長的趨勢,頻繁地出現(xiàn)于網絡和媒體中。我們認為“x客”新詞的出現(xiàn)既是對語言的繼承,又是對語言的發(fā)展,既保存了漢語的舊有形式,有增添了新鮮的內容,使得新詞語更富有生命力,更具有信息網絡時代的特征。因此,“x客”新詞是社會發(fā)展和人們快節(jié)奏生活的必然產物。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中華書局,2006.
[2]布龍菲爾德.語言論[M].商務印書館,1985.
[3]陳忠.認知語言學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
?。ㄗ髡邌挝唬航K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yè)技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