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印度學倒立》
作者:吳蘇媚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這兩年,那些動輒背包遠走他鄉(xiāng)的英雄故事刺激著平淡忙碌的我們。對著那些美得耀眼的照片垂涎三尺的同時,我們也在暗暗計劃。終于等到一個機會,鼓起勇氣給自己放了一個長假,萬分激動地帶著逃離世俗的心,加入了旅行大軍的陣營。一個多月的“尋山訪水”后,沮喪地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的興奮不再,剩下的是旅途疲憊,銀兩短缺,遭幾次騙,拉幾次肚子。
很遺憾,很多人與我一樣,并不懂什么叫做旅行的意義;很幸運,吳蘇媚的《去印度學倒立》給急著想奔向遠方的人一杯安神的清茶。
印度,這兩個字本身就帶著安寧和禪意,但印度又帶給我們臟亂差的印象。這本身就是一個矛盾,而如何在這種矛盾中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與真實的世界呢?
矛盾的印度在吳蘇媚的筆下少了禪宗的淡泊而多了一種真實的厚度。她不知疲倦地向西行,頗有三藏取經(jīng)的從容與堅定。書中帶給我們一個剛摘下來還戴著露水的新鮮世界,還有她對自己內(nèi)心執(zhí)著的拷問。旅行要到達的地方不是終點,過程才是天堂。她用腳步丈量世界的同時,也在用世界丈量自己的內(nèi)心。她告訴千萬個我:人生從來就沒有彼岸。在承受著喘不過氣的壓力與時刻崩潰的情緒時,出走,只是一種單薄如脆紙的形式,在路途中獲得內(nèi)心的平和才是人生的必修課。
美國作家杰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有句話:“真正不羈的靈魂不會真的去計較什么,因為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里有國王般的驕傲?!倍晃镉獟兜奈覀?,是否也要有靈魂的修煉,才不枉虛度此生?
最好的旅行,是身未動,心已遠。此生或彼岸已不重要,閉上眼能聽到內(nèi)心蛻變成長的聲音,就不虛此行。
推薦書單:
1,《正能量》
作者:理查德·懷斯曼
譯者:李磊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不同于很多打了雞血的勵志書鼓勵讀者“從改變自己開始”,本書更加客觀地探討個人情緒問題,提出情緒管理辦法,并打破“思維決定行為”的固定模式,大談“身體改變頭腦”的“謬論”。我們自然不必遵循他的提議從撕毀他的書做起,或許從睜開眼睛獎勵自己一個微笑開始更加省力。
2, 《想念你的陌生人》
作者:索菲·布萊克爾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現(xiàn)在來談邂逅這個詞,似乎有些矯情。相遇就是相遇,錯過就是錯過,邂什么逅!但是這本小巧的繪本所講述的55個浪漫故事,只能用邂逅來表達——人潮涌動中一個稍縱即逝的微笑,書店門后一把留下來的雨傘,一個不留神踩在你腳上的陌生腳印……不是所有的擦肩而過都有神諭,都叫一見鐘情,但歲月留聲中總會留下這樣溫暖浪漫的痕跡,不是嗎?
3, (排版不下,這個可以不要)
《第二次呼吸》
作者:博爾格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看到書的封面,你肯定覺得眼熟,沒錯,它就是2012年熱映的《無法觸碰》的電影海報,據(jù)說這部電影已經(jīng)超越《天使愛美麗》成為最受歡迎的法國電影。原著比電影更有一種天然去雕飾的動人。作者便是那位癱瘓的貴族,他與另一個與他身份、地位、性格、處境差異巨大的陌生人,感動了全球數(shù)千萬的讀者和觀眾。真實的力量使一切手法嫻熟的編劇黯然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