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年前發(fā)生的水門事件不但導致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辭職下臺,也讓新聞界揚眉吐氣,很多美國青年因而決定獻身新聞界。
1972年6月17日凌晨,5名穿西裝、攜帶竊聽器材的所謂竊賊,在華盛頓水門大廈內(nèi)遭到逮捕,這件事經(jīng)過《華盛頓郵報》(下簡稱郵報)記者伍華德和柏恩斯坦鍥而不舍地追查,最后導致尼克松總統(tǒng)辭職下臺。水門事件不僅是郵報的光榮,也讓新聞界揚眉吐氣,很多美國青年因而決定獻身新聞界。今年是水門案40周年,郵報舉辦了一系列活動紀念,為這件丑聞提出了一些新的觀察,但也有人對調(diào)查性報道的前景感到憂心。
尼克松比想象的還要壞? 郵報的活動包括發(fā)表文章、推出紀錄片、演說、座談及訪問相關人員談當年采訪報道的情形。伍華德和柏恩斯坦并再度聯(lián)手撰寫了一篇文章,題為《水門40年后,尼克松遠比我們想象還要壞》。他們指出,當年尼克松是因為拿錢企圖將被捕竊賊封口,經(jīng)確立妨礙司法而下臺,因此有一種歷久不衰的印象,就是掩飾犯罪比犯罪本身還要嚴重,這種想法降低了對尼克松犯罪行為廣度和深度的了解。
他們說,40年來眾多記錄不斷浮現(xiàn),讓他們能夠追蹤出尼克松親自主導了大規(guī)模的政治間諜活動、破壞和其他非法行動,來對付對手或他心目中的對手。因此,水門案是由尼克松親自主導,對美國民主核心厚顏無恥而肆無忌憚地攻擊,包括憲法、美國選舉制度和法治。從1969年開始的5年半總統(tǒng)任期內(nèi),尼克松發(fā)動了5 場戰(zhàn)爭,對抗反越戰(zhàn)運動、新聞媒體、民主黨、司法體系,最后企圖改變歷史為自己脫身。全部反映出獨特而充分屬于尼克松的心態(tài)和行為模式:為了政治優(yōu)勢不惜忽視法律,以及搜集對手的丑事和私密作為他總統(tǒng)職務的組織原則。
最好的例子,就是在1971年6月17日,尼克松、白宮幕僚長侯德曼和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談到約翰遜總統(tǒng)1968年處理停炸越南的事。侯德曼說,可以用這件事敲詐約翰遜,但據(jù)說相關檔案放在傾向自由派的布魯金斯研究所。根據(jù)會議錄音,尼克松說:“該死的!進去,把那些檔案拿來。把保險箱炸掉,拿出檔案?!焙髞?,尼克松至少又有3次要侯德曼立刻去辦布魯金斯研究所這件事。不過,顯然侯德曼并沒有真的去辦,原因不明。
真正的突破不是靠“深喉” 過去大家認為,郵報獲得水門案內(nèi)幕,主要是靠“深喉”,也就是當時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副局長菲爾德。不過,伍華德和柏恩斯坦在訪談中表示,“深喉”的貢獻,是讓他們有信心,知道自己所做是對的,免除了很多不必要的可能疑慮。而真正的突破,伍華德指出,還是伯恩斯坦追蹤封口費來源,找到了尼克松競選連任委員會的出納,他對于錢的進出、誰控制錢,誰用了錢,了如指掌,所以他才是金錢、乃至其他事情的關鍵消息來源。
當然,一開始是因為“深喉”的指點,才讓他們有信心,知道白宮與水門案脫不了干系。伍華德指出,5名竊賊被捕時,兩人的記事本上有一個人名是杭特,地址寫“W. House”,這有兩種可能,W如果是White的縮寫,那就代表白宮;如果是Whore的縮寫,那就代表妓女戶。所以兩個人分別打電話,伍華德打到白宮,伯恩斯坦打給妓女戶,結果伍華德找到杭特,但名字在記事本上,不見得就跟水門案有關。伍華德求助于“深喉”,菲爾特告訴他,杭特跟這件事的關系已經(jīng)“深到耳朵”,才讓他們放心。
兩人除了采訪一絲不茍,鍥而不舍外,對于“深喉”身份的保密,令人印象深刻。其實除郵報總編輯布萊德利外,已故郵報發(fā)行人葛蘭姆夫人在回憶錄中透露,連她都不知道“深喉”的身份。1997年水門案25周年,伍華德和柏恩斯坦上美國廣播公司周末的談話節(jié)目,老記者主持人布爾克利問他們能不能透露,伍華德說不能,因為他曾經(jīng)承諾,要等菲爾德過世后才公布身份。直到2005年,菲爾德女兒為了籌措子女教育費用,把這個內(nèi)幕賣給《浮華世界》雜志后,伍華德才寫了一本書,談他跟“深喉”的交往。
總編輯和老板功不可沒 郵報敢于挑戰(zhàn)白宮,刊登兩人有關水門案的報道,要歸功于總編輯布萊德利。這次郵報也特別制作了紀錄片,談論他留下的風范和傳奇。郵報公司董事長葛蘭姆指出,布萊德利是天生完美的郵報總編輯,他將很多權力下放給屬下編輯,但是碰到重大問題,是不是要刊登一則重大新聞時,他一定扛起責任。一個關鍵的決定就是1971 年刊登《五角大樓報告》,這個案子到了最高法院,而布萊德利說,政府不能阻止郵報刊登這份報告。
布萊德利自己謙虛地說,水門案是好新聞,只等人用鑰匙打開,而伍華德和柏恩斯坦就是打開鑰匙的人。伍華德則說,采訪水門這種新聞,成功之鑰在于最高編輯,布萊德利讓記者有發(fā)揮的空間,記者獨立自主,去挖、去找,取得信息寫出新聞,接下來的事布萊德利一肩承擔。伯恩斯坦也指出,布萊德利讓你知道他倚重你,所以你會竭盡全力,他要求嚴格但很合理,更能激勵記者,因此大家認真工作想要讓他高興。
當然,葛蘭姆夫人也功不可沒。剛開始只有郵報獨家報道水門新聞,紀錄片中有一段她的談話,她說,通常重大新聞,獨家不可能保持太久,因為別人會跳進來,但如果水門案這么重要,怎么沒有人跟進?白宮官員反擊,甚至放話要找郵報廣告商和投資人,帶給葛蘭姆夫人巨大壓力,郵報股價從38美元跌到十六七美元,公司資產(chǎn)跌掉一半。她忍不住找布萊德利和伍華得吃午飯,問伍華德什么時后全部真相才會水落石出?伍華德答說,他和柏恩斯坦認為,這件事遭到如此隱藏,很可能永遠不會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伍華德描述說,葛蘭姆夫人看起來很痛苦的說:“永遠不會?不要告訴我永遠不會?!辈贿^,葛蘭姆夫人了解他們工作的情形,不但支持他們,還要他們?nèi)σ愿?,不要放棄這條新聞。郵報孤軍奮戰(zhàn)了好幾個月,直到1972年底,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才加入報道。1972年10月底,哥倫比亞主播克朗凱在半個鐘頭的晚間新聞中,花了15分鐘報道水門案,突顯郵報的報道,并稱水門事件是“美國歷史上顯然史無前例的高層政治破壞和間諜運動”,帶給郵報無比的鼓舞。
然而,今天要找葛蘭姆夫人這種老板、布萊德利這種總編輯并不容易。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學院教授兼郵報巡回副總裁唐尼警告說,在美國目前這個數(shù)字新聞重整的混亂年代,調(diào)查性報道的前景已陷入困境。報紙規(guī)模已經(jīng)縮減,掙扎尋求新生,希望能夠存活。因此,須要大量資源的調(diào)查性報道,對它們來說負擔非常沉重。
他指出,20世紀的最后1/3世紀,是報業(yè)在經(jīng)濟上的黃金時代,資助了許多調(diào)查性報道。但數(shù)字媒體帶來的影響、讀者和廣告財源的大量流失,破壞了報業(yè)黃金時代的財務模式。很多財務困難的報紙,仍將調(diào)查性報道列為優(yōu)先,并繼續(xù)撰寫小區(qū)需要的負責任新聞,但從事這類報道的人員和資源已大不如前。而電視臺要想維持觀眾和廣告,也非常困難,仍然幸存的調(diào)查性報道,只剩下能夠提高收視率的保護消費者或犯罪新聞。(編輯/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