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爛《櫻雨》、淡雅《水痕》、熾烈《巖爆》;驚心動魄的《沙塵暴》,清新悠遠的《云山夕照》,大氣磅礴的《海天一色》……翻開中國民族畫院院長王林旭的《超象》畫集,熾熱的色彩、狂亂的點線、流動的圖景撲面而來。這位曾以古典墨竹聞名的中國畫家,以現(xiàn)代西方藝術的抽象演繹,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一幅白山黑水、梅韻竹致之外的中國水墨。
“如何發(fā)展國畫、創(chuàng)新國畫,讓世界充分領略中國文化之美?”從事對外交流23年,曾在50多個國家及聯(lián)合國等國際組織舉辦個人畫展的王林旭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經(jīng)過有形“墨竹”到無形“超象”的數(shù)十年探索,王林旭似乎已經(jīng)找到了答案——讓中國畫講出“世界語”,讓世界感知中國文化。
挑戰(zhàn)·探索
環(huán)顧當今世界,文化早已成為各國戰(zhàn)略發(fā)展的重中之重。美國憑借三“片”——硅谷“芯片”、好萊塢“大片”和麥當勞“薯片”,竭力打造山姆大叔的國際形象;以法國為代表的歐盟國家則提出“文化例外”,掀起了捍衛(wèi)本民族文化的保衛(wèi)戰(zhàn);我們近在咫尺的鄰國韓國,也以自己的影視和音樂作品,在亞洲掀起陣陣“韓流”……
面對這樣席卷世界的文化熱潮,曾創(chuàng)造5000年文明史的中國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尤其在經(jīng)歷30多年的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期后,中國人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在全球化時代,強大的文化等同于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建設文化強國已成為中華民族追求自強的必然選擇。
近十年來,中國在不斷累積商品順差的同時,也承受著“文化赤字”的壓力,中國文化的對外傳播和對世界的影響力與其自身內(nèi)涵和厚度相比還有相當距離。
有感于此,成名于墨竹寫意的王林旭很早就開始了自己的“超象”探索。在看似隨意的涂鴉之間,王林旭以“世界共同點”——自然和社會發(fā)展為主題,運用符合國際化趨勢的繪畫方式——雜亂無序的潑灑點漏、復雜斑斕的色彩鋪陳,找到了一種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包容·創(chuàng)新
“孔子,孔子,人人都在討論孔子??缭搅?000年,孔夫子‘活躍’在東方人、西方人的唇齒之間。”聯(lián)合國經(jīng)濟和社會事務部戰(zhàn)略規(guī)劃司司長內(nèi)維德·哈尼夫這樣形容中國文化的全球影響力。
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擁有孔子;我們警醒,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文化強國,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孔子。
中華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古老文明。它為什么能夠如此長壽、如此富有活力?其根源在于它的與時俱進:它不斷吸收其他文化的營養(yǎng)豐富自己,它是開放而不是封閉的,是包容而不是排他的。
何謂創(chuàng)新?它是科技領域的奇思妙想,是另類商業(yè)經(jīng)營模式的橫空出世,也是文學、藝術和思想潮流的另辟蹊徑。
在王林旭的“超象”藝術中,沙塵暴、海嘯、火山爆發(fā)、地震等自然災害隨處可見,形式則是004271501493e469ed917c863caa7eaa天馬行空、無所拘束——畫家以這種方式表達著對包容與創(chuàng)新的理解。
王林旭選擇世界共同關注的大自然作為創(chuàng)作對象:“我希望借此表現(xiàn)人與自然的關系,讓全球70億居民共同關注一個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世界,一個和平的世界,讓世人明白我們應該愛惜什么,保護什么……這就是藝術的共享?!?br/> 民族·世界
中國擁有13億人口,其燦爛悠久的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fā)展亦是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由多元文化組成的混合體,只有交流、溝通和互動,方可促進人類文明的共同繁榮。
在法國,許多人至今仍對2003至2004年舉辦的“中國文化年”津津樂道,從香榭麗舍大街的盛裝游行,到埃菲爾鐵塔首次為中國春節(jié)換上“紅裝”,370多場活動讓法國乃至歐洲民眾領略了一個古老、多彩、現(xiàn)代的中國,同時對這個遙遠的國度產(chǎn)生了一份具象的親切感。
近年來,“中國國家年”、“中國文化年”等活動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從俄羅斯到西班牙,從澳大利亞到意大利,數(shù)以千計的音樂家、舞蹈家、設計師、科研工作者跨越重洋,只為赴一場文化的盛會。那一次次精彩的對話,那一回回激情的碰撞,為世界帶來多少驚喜與贊嘆,又留下多少美麗的回憶……
王林旭認為,正是中國文化的特殊性,才令全世界為之傾倒,而任何形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都應該以民族文化為立足之本。
王林旭說:“‘超象’的根源是中華文化,體現(xiàn)的是自然觀思想,再通過藝術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因此為世界所接受。不管用什么表述方式、繪畫語言,我的根與本都是中國畫的元素。而‘超象’藝術也從未脫離中國的筆、墨、宣紙等原料?!?br/> 中國傳統(tǒng)水墨與西方抽象藝術的互補與交融,為“超象”藝術贏得了國內(nèi)外人士的欣賞與贊譽。紐約市長布隆伯格將王林旭稱為“世界的畫家”,因為他使“東方藝術和世界進行了心靈的溝通”。
機遇·奮起
生旦凈丑,唱不完華夏文明千般韻味;筆墨紙硯,寫不盡炎黃子孫燦爛文明。5000年中華文明薪火相傳,成就了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的輝煌時代,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經(jīng)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世界越來越關注中國,但如何讓世界接受并理解中國,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視。
“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的時候,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理念恰逢其時。它為中國文化的未來指明了方向,也給中國文化人提供了一個最好的發(fā)展機會。良好的契機,再加上開放的胸懷,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就能發(fā)揮出來,中國的文化藝術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對此我充滿信心?!蓖趿中裾f。
?。◤堅此]自2012年1月31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