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我們張揚個性,
但并非“腦殘”
朱小姐(20歲):“90后”,被認為是“腦殘”的一代,其實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還是很正常地成長,只是部分的偏激被擴大了。
沈小姐(20歲):許多“90后”女生不惜花費重金改變發(fā)型、購買衣服,只為張揚出自己的個性。愛花錢、會花錢,才更有動力去賺錢,這是“90后”的消費觀、理財觀。
汪小姐(19歲):“腦殘”的并不只有“90后”,同樣的,“90后”也不是都“腦殘”。所以,社會不應該偏激地評論“90后”。
林小姐(19歲):“90后”孩子個性都比較張揚,表面上如何如何
,其實心里都有一塊很柔軟的地方,只是應該用合適的方法去引導。
李先生(19歲):時代給了“90后”與前人不同的物質生活條件,也給了他們不同的生存壓力。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用一小部分人的行為舉止去概括“90后”。
劉聞佳(17歲):每個年代都有各自的不同,我們現(xiàn)在需要的,就是大人們能夠理解我們,不要看扁我們!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誰敢斷言我們日后不會撐起自己的一片藍天,打下屬于我們“90后”的天下?
“80后”: 網絡負面報道多,
但身邊的“90后”都不錯
艾迪(23歲):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90后”各類事件的發(fā)生,也聽說“90后”有些“腦殘”,但是在我身邊的“90后”還是不錯的。我覺得個別“90后”的“腦殘”現(xiàn)象是與家庭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以及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的。
王慶利(27歲):“95前”想象力豐富,考慮少,但講話很大膽。網上常報道“90后”各類事件,希望他們做事前一定要三思?!?5后”接觸得少,沒有發(fā)言權。
李先生(23歲):“90后”在年齡上已漸漸成熟,但心智上仍稚氣未脫,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不過,一個國家的發(fā)展和強盛,也許正需要這種對新鮮事物無所畏懼的好奇心。
“70后”: 有些“90后”行為
很超前,令人看不懂
郭女士(39歲):我女兒是1997年出生的,我所接觸的都是比較小的“90后”。他們天真可愛,比較聽話,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過還是要加強教育,不要讓他們像網絡上說的不負責任地發(fā)展。
蔡女士(34歲):“90后”很聰明,做事上手很快,反應靈敏,我認為這和他們從小受的教育有關。
江小姐(35歲):一些“90后”高中女生喜歡化濃妝,認為這是張揚個性。“90后”很前衛(wèi),有些行為甚至很超前,令人看不懂。
“60后”: “90后”不是只關心娛樂,不要苛責他們
鄭云平(44歲):不可以一概地用形容“90后”的敏感詞匯來形容每一個“90后”。我們可以從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更多的優(yōu)點,而不要過多地責備他們,那樣他們會對自己沒信心,說不定還會迷失方向。
馮女士(47歲):許多人認為“90后”只關心娛樂八卦,其實“90后”知識結構的多樣性遠遠超過我們從前。
?。ㄕ?010年7月9日《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