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本國外很暢銷轟動的書《Eat Pray Love》“一輩子做女孩”,是我非常激賞的一本書,作者伊麗莎白·吉爾伯特在經(jīng)歷一次可怕的離婚經(jīng)驗之后,決定此生不要再讓自己落入那個圈套中。這本書就是描述她好不容易逃脫婚姻牢籠之后,去意大利、印度和巴厘島獨自云游的經(jīng)歷。
伊麗莎白的研究發(fā)現(xiàn),愈是情投意合而結婚的人,離婚率愈高,反而盲婚的成功率是最高的。這和我們靈性研究出來的結果其實很一致,與你相互吸引的對象,通常都是有你和父母未完成的課題要給你做,所以愈是致命的吸引力,功課愈多愈難,聽了就令人害怕吧!
當然,盲婚的社會環(huán)境和我們現(xiàn)代社會也不相同,大部分的人都很認命,而且婚姻最大的殺手“期待”,是不存在于這樣的婚約中的。比如說,伊麗莎白到了東南亞一個很落后的國家,那邊是有很多中國過去的少數(shù)民族定居之處。她找了一個小翻譯,和那邊的婦女們坐下來聊天,她問的每一個關于親密關系的問題,都讓那些婦女們笑得直不起腰來。
比方說,她問:“你們的丈夫好不好?”這些女人聽了就一直笑,伊麗莎白形容,你問她們丈夫好不好就像你問她們“你們山上的那些石頭好不好”一樣,是沒有意義的。在她們的社會中,女人之間的連結力量非常大,平時看不到男人,都是女人在一起生活。所以,“老公”對她們來說,真的像山上的石頭一樣,可能除了傳宗接代之外,沒有其他的功能了。
而反觀現(xiàn)代的婚姻,我們把對方視為我們的“靈魂伴侶”(好沉重的名詞),一生一世相濡以沫(我的一生就托付給你了)!不但如此,我們潛意識里還把對方視為我們所有需求的供給者,小時候在父母那里得不到滿足的種種缺憾,都要在親密關系中得到補償。所以很多人覺得,對方應該知道我們心里要什么,需要你怎么樣對待我,如果對方?jīng)]有做到,就非常非常怨恨,好像一輩子(好幾輩子)的仇恨都被激發(fā)出來一樣,這就說明了為什么現(xiàn)代社會怨偶這么多。
伊麗莎白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發(fā)現(xiàn),那就是,婚姻對一個女人來說,負面大于正面,大部分的女人為婚姻都或多或少做出犧牲。你看看日本皇太子的婚姻就知道,他娶的那個老婆,哈佛畢業(yè),會說多國語言,皇太子苦苦追求多年她都沒有動心,就是不愿意進入“皇室婚姻”這個比一般婚姻還可怕許多的牢籠里面。但最終她還是被愛情打動,而且皇太子為了她遲遲不婚,全國都給她壓力。最后,她深居簡出住在深宮之中,聽說得了抑郁癥,身體很不好。
所以現(xiàn)代社會剩女越來越多,其實很多都是自己的選擇。對???!我一個人過得好好的,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自己掙錢自己花,一個人過得多自在,為什么要嫁給你,負擔起那么多的責任(生孩子、家務,還有可怕的親家),給自己找麻煩呢?不過,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獨居不好”(圣經(jīng)上的話),而且很多現(xiàn)代女子還是非常傳統(tǒng)的,所以,我們在早年都落入了婚姻的枷鎖之中,負擔起諸多責任。
所以,在孩子都大了以后,從婚姻當中請個長假,似乎是個好主意。但是我們可以想象當很多男人聽到“老公,我不煮飯了,臭襪子也不洗了,我要出去流浪”的話時,會是多么的震驚。這時候這些男人需要再教育吧,為了讓婚姻維持長久,其實,兩個人之間的空間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我就在讀一本關于親密關系的書,作者的描述非常適當,她說親密關系就像刺猬的關系,刺猬們冬天要擠在一起避寒,但是彼此的刺又會讓對方不舒服,怎么樣找一個最適當?shù)木嚯x,讓雙方都滿意,是一門學問。
愛他,就是讓他自由,不是男人的專有權利。女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這是維護婚姻重要的元素。很多日本女人在孩子上大學之后就提出離婚,也有很多婦女在老公退休之后受不了而鬧離婚。婚姻當中,雙方維護一個適度的空間和自由,真的是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