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人一生交往的關(guān)系人是10—30—60,什么意思呢?你遇到危難的時候,能借錢的對象不超過10個人。
再一層就屬于熟人朋友,經(jīng)常打交道的,做過點事的,大概不超過30人,這30人還包括我前面說的那10人。
最外一圈是所謂的“熟人”,也就是打起電話來記得住這個人,而且也大概了解他的背景,可能很長時間都沒見的那種“朋友”,最多也就是60個。
所以,人這一生,其實不需要太多的關(guān)系就能應付得了。
投資人的聰明之處就是重點做極個別人的長期投資,他可能得到的回報要大大高于泛泛地交往。歷史上有一個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袁世凱做李蓮英的投資。
在戊戌變法前后,有一天慈禧召袁世凱在頤和園議事,袁世凱看到慈禧身后站著的李蓮英不時在老佛爺耳邊嘀嘀咕咕,就知道這個李公公很重要。此后,他就開始在李公公身上投資。怎么投呢?非常簡單,逢年過節(jié)送點禮,再簡單不過了。
開始李蓮英也不大熟悉袁世凱,但是他也習慣了,因為巴結(jié)的人太多了。關(guān)鍵是袁世凱堅持送,不斷地送,越送越大。終于有一天,李蓮英覺得不安了,心想這人怎么送了好些年禮,為何就是不提要辦什么事呢?
于是他就老想見袁世凱,心想見了以后,幫著辦件事,這事就算平了。但袁就是不見,說沒有什么事,只是對公公表示敬意。這時間越長,李蓮英就越不安,就覺得一定得幫袁世凱辦事,但越這樣,袁世凱就越不提辦事的事。
終于有一天,袁世凱主動通過人來約,要跟李蓮英見面,李蓮英既不安又高興,說終于能見,見了就把這么多年欠的人情給還了。
袁世凱約的時候,手下人都不解,都說,那么如日中天的大總管李蓮英,咱跟他也沒什么往來,咱能約出來嗎?袁世凱很自信,就吩咐手下去傳話,幾日幾時在哪兒見面。下邊的人說,那不行吧?袁世凱說:“你別管,肯定行,就這么辦?!?br/> 兩人見了以后,袁世凱不急著說事,先又給了20萬的銀票。李蓮英收了這張銀票后問:“大人有什么事情嗎?”袁世凱說:“很簡單,下官也沒什么事情,就是想請公公費心,在宮里散布點消息。”即在宮里造個謠。
造什么謠呢?造袁世凱政敵的謠。具體就是印一份假的報紙給慈禧看(那時候?qū)m廷里有一份報紙,專門給皇上看的,叫《邸報》),在上面造謠說袁的政敵要干壞事。這活看似簡單,其實一般人還干不了。而這對李蓮英太容易了,不就放個小話,然后拿一張假報紙嘛!很快,李蓮英就用這種辦法,借慈禧之手幫助袁世凱把政敵給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