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眼蠅是一種奇特的生物,它們主要分布在東半球的熱帶濕潤地區(qū),如中南半島、馬來半島和我國的云南省南部。它“隱世”了許多年,直到100多年前,才被法國昆蟲學家發(fā)現(xiàn)并正式命名。
說突眼蠅奇特,一是因為它們的雙眼不像其他昆蟲那樣位于頭殼表面,而是長在由頭部向左右兩邊伸出的眼柄頂端;二是因為雄性突眼蠅的兩眼間距往往超過自身體長,更有甚者,會達到體長的1.5倍。從正面端詳突眼蠅,長長的眼柄與細小的頭部毫不協(xié)調(diào),顯得非?;⑼回?,令人忍俊不禁。
不過,除了滑稽,人們看到突眼蠅的這對怪眼時一定還會想:它們的視力也許“非同小可”吧?沒錯,根據(jù)一般的昆蟲體態(tài)學原理,昆蟲的眼睛越向外突出,視野也就越開闊。突眼蠅的眼睛遠離頭殼,生長在眼柄頂端,有了這對眼睛,它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都可以看得到了。因此在整個昆蟲界,突眼蠅又被譽為“視野UoJSrOwlrrqXYYsdMrktiLHUmj4iP+gJsmuIrzzBKLg=之王”。
然而,有了好的視野,并不等于就擁有了好的“視力”。昆蟲的眼睛都是復眼,它們視力的好壞取決于復眼上小眼的多少——小眼越多視力越好,反之則越差。由于突眼蠅的眼睛長在眼柄頂端,受重力等因素的限制,眼睛不可能長很大,組成復眼的小眼自然就少,因此,它的視力也不會太好。其次,突眼蠅的眼同其他昆蟲相比,離大腦的距離太遠,影像通過神經(jīng)傳導的時間要比其他昆蟲長,導致它對視野中物體的反應也遲鈍許多。就拿突眼蠅的“近親”蒼蠅來舉例,從看到威脅到做出逃生反應,蒼蠅僅需80毫秒左右,而突眼蠅卻需要200毫秒,慢了整整一倍多。
突眼蠅的這對眼睛既不利于“眼疾手快”地覓食,也不利于它們的逃生,那它們長來究竟有什么用呢?這個問題曾經(jīng)困擾了昆蟲學界很多年,直到最近人們才找到答案。就如同雄鹿的長角、雄孔雀的羽毛一樣,雄性突眼蠅“突眼”的主要用途就是為了在交配期吸引異性。
一群雄性突眼蠅在爭奪配偶時,遵循的原則就是“比眼長”——兩只雄性突眼蠅頭對著頭,將眼柄一比,長度不夠者自然就甘拜下風了。雌性突眼蠅選擇眼柄較長的雄性交配,其后代的眼柄也會加長,據(jù)昆蟲學家測算,基本上每繁育15代,第十五代雄性突眼蠅的眼柄就要比它的第一代父本長0.2‰左右。隨著繁衍的不斷延續(xù),未來突眼蠅種群的眼間距肯定會越來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