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藏線:#仔細考慮,留在中國還是比移民要好#我已經(jīng)35歲了,追求的是財務自由,在中國這個目標爭取一下基本上就能實現(xiàn)了,而去國外,無論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基本上財務自由是不可能的,還需要滿大街找工作,所以單純從自己提高生活質(zhì)量來看,移民不大合算。我覺得還是留在中國更好些,雖然有很多缺點,但還是更適合些,發(fā)達國家不一樣有很多缺點么。
@貓貓的yy :#美國移民生活真實的日?;ㄤN有多少?#美國的教育費用,我感覺也和國內(nèi)差不多,就是一個字——貴。當然小學到高中是免費的,但是學校采取就近入學,所以好的學校附近的房子就相對比較貴;大多數(shù)重視教育的家庭會選擇送孩子去私立學校,那個真的是貴啊,一年3-4萬美金很正常,不過私立學校的各種獎學金等等也多,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特長的話,學校會提供很高的獎學金,有時候相當于免費進去念了。
@cyrusbobo:#日本與佛教#日本人的性格受到了佛教很大的影響。比如我們印象中的日本人都是彬彬有禮的,很干凈,卻是讓我想到了那種佛教內(nèi)斂的性格。日本人都是謹小細微的,規(guī)規(guī)矩矩,而他們心里的波瀾,是不會讓我們外人感受到的。所以他們并不說什么,即使你做了什么讓他們不舒服的事,他們也不會輕易地告訴你,表面上還是那樣,看不出什么,而如果他們真的跟你說哪件事你惹怒了他們,或者他們向你發(fā)火,那說明他們已經(jīng)忍得不能再忍了。
@少年耶穌:#我的臺灣自由行#在101大廈旁邊著名的村子就是眷村,是以前國民黨撤退來臺灣,軍政人員及其家屬的安身之地,也叫四四南村。1948年底,國共內(nèi)戰(zhàn)進入尾聲。青島的聯(lián)勤四十四兵工廠的工人及其眷屬匆匆搭乘太康輪渡海到基隆上岸,繼而遷往臺北市日據(jù)時代的日本陸軍庫房暫住。因居住地位于四四兵工廠之南,故名四四南村,當?shù)鼐用穸嘁苑Q呼之“南村”。
@bg0400 :#不懂外語的70歲老太太闖美國#我是一個年近70歲的老太太,為了外孫,雖然不會外語也要去美國待3年時間。我們在幾十年前受的教育是:“打倒美帝國主義這個紙老虎!”今天中國是我的祖國,我愿她繁榮昌盛!美國是我的孫子的祖國,我也愿她繁榮昌盛!美國和我這個家庭已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世界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我們的觀念也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Xuan皓:#澳洲中國留學生慘遭當?shù)豅OCAL欺負傷勢嚴重#剛剛從醫(yī)院和警察局回家。昨天被人搶了還被那群痞子拳打腳踢。我們鼻青臉腫,鼻骨斷了,全是血。我朋友的下巴也被打裂了。他們還用玻璃砸我們。用煙頭燙我們。我的臉全被燙傷了。徹底毀容了!最可恨他們滿嘴種族歧視的語言!我朋友在住院,我回家只能一直吃止疼藥!錢包手機全沒了!
@Smile_rf :#拒絕老外追求竟被視為種族歧視#我拒絕了一位要求我約會的外國男子,他問我是不是只和中國男孩子約會,是不是因為他不是中國人所以沒有給他交往機會。最后他說:“種族歧視的人從不會承認他們歧視。他們嘴上從不說,只是行動上表現(xiàn)。你的行為告訴我你有這種種族歧視?!?br/>
@木魚石2012 :#隨想日本梨花飄零櫻花爛漫#梨花給予我們中國人的總是詩情畫意,而櫻花給予日本人的卻是對生命的無限感悟。梨花與櫻花,花名雖不同卻有著迥然不同的際遇啊,如唐杜牧詩云: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桿?梨花是大漢民族寫意的人文象征之一;櫻花則是大和民族燦爛和高尚的民族精神詠嘆調(diào)。
@美國是什么:#撕去留學華麗的面具#我們對這片土地沒有感情,是因為我們格格不入,因為語言,文化,宗教信仰,這些根深蒂固的因素。很多時候,請原諒我們的無奈。我們不是留學的學生,我們是留學的奴隸。很多人開始回憶為什么要來這里,很多人在彷徨未來的方向在哪里。 對留學的失望,仿佛是一個必經(jīng)的過程
,只是這失望的期限是多久,誰都無法預知。
@三棵樹園主:#美國25年打拼真實生活圖鑒#25年像本書,翻開在太平洋彼岸,點點印象記在心頭。打撈25年的異國生活,潮起潮落,年華易逝,但仍有那種生活激情,依舊振奮人心。每一張圖片是一段記憶,珍藏著在異國他鄉(xiāng)度過的青春歲月。
@天翼2009: #教科書之外初識日本#到了日本,我們還專門上了一門課叫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日本的垃圾分類政策是越來越嚴格了,丟錯了垃圾,會有人找上門,很麻煩。以后關于產(chǎn)品類的垃圾,尤其是電子產(chǎn)品類大件垃圾實行誰生產(chǎn)誰回收的政策,企業(yè)不能回避自身的社會責任。資源在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為了集體利益,個人不能畏麻煩,要多做些處理工作。有的垃圾要在家里放好久,才能等上收集的日期。如干電池,一年才回收一次。
@shiawase1105:#新融入加拿大社會主流后的生活和煩惱#我現(xiàn)在每天幾乎都沒有機會接觸華人和中文,我開始覺得慢慢疏遠了自己的民族。比如去華人超市買菜,服務員都用英文招呼我,而見到其他客人就改中文。我身邊貼心好朋友中只有一個是中國人。老外朋友中酒肉朋友較多,如果真有什么事情,誰也指望不上。和老外聊天要非常注意不能觸及到個人隱私,說話前要先想想會不會傷到人家的感情,比如不能說人家老、胖。說話要撿好聽的說,這點上有時會覺得他們虛偽、自私。
@德國風信子:#周圍那些德國小子們#坦白說來在德國,很多中學女孩子十三四歲就失去所謂貞操,很多有了第一次性生活,這是很普遍的。德國媽媽的態(tài)度是,那你能怎么辦呢,把女兒們捆綁起來監(jiān)視起來么?而社會大的氛圍比較自由,所以女孩子有了第一次性生活以后,她們不是中國女孩那樣含蓄害怕地隱瞞,而是當作一件驕傲的事情公布張揚出來。
@舍禾:#截然不同的美國#其實,美國并不讓人費解,假如我們的雙腿稍稍勤快些的話,假如我們的嘴巴有勇氣敢于開口的話,我們將很快告別“瘸腿”和“啞巴”的日子,生活頓時會變得多姿多彩。前幾天有一位美國的中年男子來看房子,我一時不懂得怎樣跟他交流,所以,只好暫時用手比劃,后來也總算交流了一點。在他離開的時候,我告訴他,我英語不好,請他原諒。沒想到,他告訴我一句讓我很感動的話,他說:“沒有關系,我的中文比你的英語更差,你已經(jīng)不錯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