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觸底反彈
本周(12月3日至12月7日)現(xiàn)貨指數(shù)3漲2跌,累計跌幅為5.01%。
周二開盤創(chuàng)下股指期貨上市以來最低點后,伙同周三,一并反彈4.70%,周四休息,周五再漲1.96%
日K線在周五突破60日均線,季均線斜率仍向下,尚未進入偏多格局。
期指態(tài)度發(fā)生轉(zhuǎn)變
上周報告的標題為《期指態(tài)度發(fā)生轉(zhuǎn)變》,主要內(nèi)容為:
本周二開始,情況發(fā)生變化,下跌持倉量增加。前面22天減少的量(9949手),只需要周二和周三兩個交易日就補回來(10354手)??鄢芪?,下跌3天,持倉量增加3天,下跌持倉量減少改為增加。4個合約總持倉量22日移動平均值也于周三開始恢復(fù)上升趨勢。即便周五持倉量減少,目前仍然是持倉量增加的狀態(tài)。
綜合以上,期指的態(tài)度從空方離場,改為空方進場。
可惜的是,上述現(xiàn)象只持續(xù)1周,本周三到五持倉量大幅下降。
持倉量下降代表什么
周三到周五,持倉量明顯下降,很值得關(guān)注。因為11月29日開始看空,理由就是持倉量增加。我把思考的問題簡單如下:
持倉量下降代表什么?
最近三個交易日持倉量下降了多少?是否達到改變觀點的閥值?
第一個問題很簡單,持倉量下降代表大盤止跌。
持倉量下降足以改變觀點
第二個問題很麻煩。最近三個交易日,IF1212持倉量下降11780手,幅度為14.0%;4個合約持倉量下降9317手,幅度為8.8%。
聽起來,幅度不小,然而,近月合約持倉量的22日移動平均值,達到下降的程度,IF1212還需要減少1728手。4個合約持倉量22日移動平均值則是在周五開始下降。
那么,問題來了,近月合約持倉量22日移動平均值沒有下降,到底要不要視為持倉量減少?
這個命題,可以擴大到其他技術(shù)分析指標的應(yīng)用。其實,指標只是輔助,市場發(fā)生的事情才是事實,事實就是真理。為什么要22日移動平均值,因為持倉量的變化有時會反復(fù),又有結(jié)算效應(yīng)。然而,當持倉量下降了5天,移動平均值才下降時,不能說持倉量減少是第5天才發(fā)生的,事實是第1天就開始了,第5天才被我們用某種方法“確認”。
因此,22日移動平均值只是輔助,不是最真實的事實。很簡單一點,市場不是根據(jù)移動平均值交易的,原始數(shù)據(jù)才是。
好了,現(xiàn)在回到問題上(您大概已經(jīng)猜到我想說什么,就是移動平均值雖然不下降,但是我認為是減少)。近月合約持倉量22日移動平均值雖然未下降,但是IF1212是季月合約,持倉量偏高,因此,不下降情有可原。換一種衡量方法,最近3天減少的幅度。比較的基準是,近月合約扣除結(jié)算前一周的周四,到結(jié)算后的周二,共9個交易日(假日包含在內(nèi)),今天跟3天前的持倉量變化率。一共有459天符合條件,本周五IF1212相比周二,持倉量減少13.9%,下降幅度排名第6名。
我認為,下降幅度如此靠前,持倉量減少明顯,代表空方離場,止跌訊號正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