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普縣位于昆侖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緣,葉爾羌河畔。澤普,被游人們譽為“西域戈壁的法桐天堂”,法國香榭麗舍大道的梧桐是靠“打吊瓶”活著,而澤普的法桐適應(yīng)了這里的環(huán)境和水土,以其“高大、濃密、厚實、粗獷”的特點成為澤普乃至全疆的一張綠色名片。美麗的法桐演繹著春夏秋冬更迭的多姿多彩,也講述著澤普各族群眾相親相愛生活的故事。走在法桐大街上,讓人感覺舒適、愜意,深深感受到這座小城的安逸、和諧,親切與厚重。澤普,也被人們稱為“塞上江南”,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綠化覆蓋率達到47.36%,是最適宜人居的地方。這里有集“胡楊、水、綠洲、戈壁”四位一體的金湖楊景區(qū),先后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游風(fēng)景區(qū),這里的胡楊不僅有西域大漠的壯美,更增添了江南水鄉(xiāng)的貴族氣息,展現(xiàn)出婀娜多姿之秀美,被譽為 “水鄉(xiāng)胡楊”。葉爾羌河是澤普的母親河,在維吾爾語里譽為“漂著金子的河”。葉爾羌河像一個溫柔的母親,無言地滋養(yǎng)著澤普這片美麗的土地。在這里,可以欣賞鮮亮的藍天、碧水、胡楊、水鳥和少見的茫茫戈壁與綠油油的條田共生共處;在這里,大漠長河落日映襯小橋流水人家;在這里,熱瓦甫賽馬叼羊與現(xiàn)代文化迭合在同一個畫面;在這里,聽熱情的百歲老人講述澤普那些年代久遠的葉河玉緣的故事……
在澤普,有著無歌不成席無舞不成宴的傳統(tǒng)。維吾爾族的孩子們,只要能走路就一定會跳舞,只要能說話就一定會唱歌。從澤普走出了很多藝術(shù)名人,甚至有著世界級的藝術(shù)名人。她是草原上的夜鶯,她是冰山上的雪蓮, 她被稱為“芬蘭國寶”,但她更是世界歌劇舞臺上的“中國夜鶯”,她就是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地地道道的維吾爾族姑娘——迪里拜爾。1976年迪里拜爾考入新疆歌舞團,1987年在中央音樂學(xué)院獲碩士學(xué)位。如今她成為了芬蘭國家歌劇院終身獨唱演員以及瑞典瑪爾英歌劇院終身獨唱演員。
在奔波于歌唱事業(yè)的同時,迪里拜爾也心系著家鄉(xiāng)。她覺得在新疆,稍微邊遠地區(qū)更需要人才,更需要把新的理念帶給他們。于是她成立了迪里拜爾工作室,把西方比較優(yōu)秀的東西拿過來,同時也傳承自己民族的東西,把這些東西整理,把它規(guī)范化,最后把它錄制出來,為后輩人留下一些有價值的音樂文化。同時迪里拜爾還經(jīng)常舉辦一些慈善演唱會,用以捐助貧困的兒童們。
迪里拜爾的聲音像一把鑰匙,它能打開整個能量場,天地陽光都為之失色。天賦、熱愛加奉獻和大愛,才成就她的聲音。 那種聲音的美麗,是對生命對音樂的理解,是用人性去詮釋音樂的靈魂。那么干凈,就像新疆澤普的天空和白云一樣,那么干凈純粹、簡單、透明、樂觀。
澤普人杰地靈,它在孕育優(yōu)秀人才的同時還有著豐富的物產(chǎn)。
澤普人常常自豪的夸耀他們比雞蛋還大的紅棗。這里的紅棗品質(zhì)、口感、營養(yǎng)具佳,曾獲得首屆中國棗業(yè)大會金獎,在全縣種植的20萬畝紅棗中,有10萬畝通過國家有產(chǎn)品認證,是全疆最大有機紅棗生產(chǎn)基地。在紅棗成熟的季節(jié),澤普是全疆乃至全國最迷人的地方,似紅旗,賽紅霞。如今,澤普的紅棗已銷往全國各地,上海市政府的指定用棗就是澤普紅棗。
讓澤普人驕傲的事情遠不止這些,美麗的澤普還是著名的長壽之鄉(xiāng)。70歲的老漢健步如飛,80歲的老媽媽烹羊烤馕,90歲的夫妻成雙成對。在這兒生活著140多名百歲老人,是全國比例最高的縣,全國十大壽星,澤普就有兩位,其中124歲的薩地克老人是壽星之冠。清新的空氣、純凈的生態(tài)、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習(xí)慣、良好的心態(tài),使得澤普人多長壽。110歲老人的艾合買提·薩依提是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家里種了10畝地,他不僅要去地里收麥子做農(nóng)活、爬梯子、提水、趕毛驢車、做飯,還要照顧90歲的殘疾兒子和105歲的老伴。而他的生活卻是如此簡單快樂,是發(fā)自內(nèi)心對生活充滿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