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化和民族主義威權政府的形成 阿拉伯國家民主化進程是在世界民主化浪潮的沖擊下啟動的,是民族主義威權政府尋求發(fā)展出路做出的一種變革。因此,阿拉伯國家民主化進程其本質與西方理論中的民主化是不完全相同的。
阿拉伯民族國家的建立同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有著歷史的相似性,但也有自己的特點。阿拉伯國家在成立之后,相繼成立了威權主義政府。這一現(xiàn)象與阿拉伯民族國家體系建立過程中,作為一種傳統(tǒng)文化和精神信仰的伊斯蘭教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另外,還與阿拉伯世界公民受教育程度較低以及阿拉伯國家獨特的民主觀有著緊密的關系。
具體來說,其一,伊斯蘭教作為政治性的宗教,使得穆斯林將對真主的無條件信仰內化為對真主代理人即世俗統(tǒng)治者的無條件服從。
其二,盡管阿拉伯人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但是阿拉伯世界大部分國家民眾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高比例的文盲率極大地降低了阿拉伯國家公民的政治參與能力,使得國家事務呈現(xiàn)了政府精英主導的趨勢,這也就造成了權力的集中。
其三,當今席卷世界的民主化浪潮基本上以西方的民主思想與民主體制為藍本,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目標是建立伊斯蘭民主,即基于“舒拉”原則的民主,也即《古蘭經》規(guī)定的解決重大問題征求公眾意見的做法。其與西方民眾參與政治不同的是,西方民主思想所體現(xiàn)的是最終主權,而舒拉體現(xiàn)的是真主主權。因此,伊斯蘭的民主是有限的民眾主權民主。
在民主化浪潮席卷阿拉伯國家之前,當政者為了維護其合法性,對于其以外的派別的政治參與一直保持壓制的態(tài)度。而當阿拉伯國家實施了包括實行有限的多黨制、議會制,有限的開放言論以及建立政治協(xié)商機制等有限的自由化改革后,伊斯蘭反對派紛紛以合法政黨的方式崛起,體現(xiàn)了伊斯蘭宗教教派之間政治權力的爭奪。
教派沖突是敘利亞局勢持續(xù)動蕩的根本動因 2011年4月22日,敘利亞多個省市爆發(fā)了名為“偉大星期五”的游行示威抗議活動,敘利亞動蕩由此開始。時至今日,敘利亞動蕩已經持續(xù)了一年多的時間,但反對派與政府達成妥協(xié)仍遙遙無期。
西方國家以及阿拉伯國家聯(lián)盟在敘利亞動蕩開始后不久,就對敘利亞局勢進行了干預,或是宣布對其進行制裁,或是要求敘利亞總統(tǒng)阿薩德下臺,等等。但到目前仍未出現(xiàn)令政府和反對派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敘利亞一直維持了以什葉派的分支阿拉維教派為主的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對以遜尼派為多
qAWW0Sv1+jYzV9BSRZApgldh+x54oZyNUPcOOrh2CRw=數(shù)的國內民眾的統(tǒng)治。而此次由“全國委員會”以及自由派、穆斯林兄弟會、協(xié)調委員會、庫爾德人團體和亞述人團體等組成的政府反對派則主要以遜尼派和庫爾德民族為主。所以,此次敘利亞動蕩的主體表面上是政府與反對派,實質上則是伊斯蘭教的兩大派別——什葉派與遜尼派。而兩派的沖突有著深刻的宗教根源和歷史根源。
1979年霍梅尼領導的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后,對外輸出什葉派革命,伊拉克南部什葉派首先響應,但遭到薩達姆政權的鎮(zhèn)壓。隨后兩伊戰(zhàn)爭爆發(fā)。海灣阿拉伯國家成立海合會,意圖集體抵制伊朗的什葉派革命輸出,從而觸發(fā)了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遜尼派和什葉派的沖突。
進入90年代以后,伊朗獲得了難得的機遇期。薩達姆攻打科威特導致阿拉伯國家的內訌,而伊朗在核領域取得的新進展使得以波斯人為主的什葉派在中東地區(qū)的勢力不斷增強,這也就給阿拉伯國家?guī)砹丝謶?。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緊張進一步加劇。
而在敘利亞國內,什葉派掌權后,為了維持其合法性,實行了一黨專政的威權主義。因此,近來席卷中東地區(qū)的民主化浪潮被遜尼派認為是難得的重新洗牌和算清歷史恩怨的機會。
西方大國受自身利益驅動使其干預行動收效甚微 西方大國之所以支持敘利亞的民主化進程,主要是出于其自身的石油利益和戰(zhàn)略利益。
敘利亞地處阿拉伯地區(qū)北端的產油區(qū),位于伊拉克大油田的邊緣,有800多個油氣田。目前已探明儲量為25億桶,占阿拉伯國家石油總儲量(7188億桶)的3.47%和世界總儲量的0.2%。敘利亞政府直接參與制定敘利亞石油的有關政策、規(guī)劃、法規(guī)等。敘利亞政府規(guī)定:外國石油公司從勘探到鉆井的全過程均要有敘技術人員參加;敘地質專家參與地質分析和評估;外國公司所獲得的所有資料必須放在敘石油公司和有關政府部門;擁有租讓地的外國公司不得將其區(qū)塊產出的原油擅自出售和煉制,而要以協(xié)議價格售給敘利亞石油公司,但與敘達成產品分成合同者在原油銷售上可享有一定的自由。這些政策給西方從敘利亞進口石油增添了不小的障礙。
因此,通過干涉敘利亞的“民主化”,培植親西方的政權,從而使其放松對敘利亞石油的管控,加大對西方國家的石油出口,符合西方的石油利益。
另外,近年來什葉派的勢力在中東獲得了巨大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什葉派掌控了伊朗和敘利亞。為了謀求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穩(wěn)定,防止什葉派掌控中東,西方國家采取了干涉敘利亞民主化、推翻巴沙爾政權的行動。
在此次敘利亞動蕩之初,西方大國稱將推動敘利亞民主政治改革,但當巴沙爾政府頒布了新的法令,取消緊急狀態(tài)法,取消國家最高安全法庭,給予民眾和平游行的權利,以及釋放參加游行的人員之后,西方國家又開始強調以巴沙爾下臺為其最終目標。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西方的民主化種子并不能在阿拉伯國家這片土地上結出一個美麗的果實。阿拉伯國家內部宗教派別沖突與大國利益交織的特點,使得阿拉伯國家的民主化往往帶有沖突性質。
而對西方國家來說,“民主”成為了它們從阿拉伯國家獲得利益、推翻其政治對手的工